物流大门为谁打开(谢家涛)

  作者:谢家涛
2005/3/8 9:43:03
在本土物流企业为此弹冠相庆之际,中国物流业的大门也随之洞开,开放性的政策也降低了外资的进入门槛,只要在中国获得物流业务经营权的外国企业,可以凭该政策而大举进驻国内物流市场,其结果也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随着国家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中国物流税收改革也敲响了的鼓点。物流企业正在为自己的将来勾画一个可以预见的乐观景象:一张执照走遍天下,不需为在各地申请设置分支机构而奔波和操劳,不需担心地区政府对外地物流企业在辖下开展业务的歧视……


然而,在本土物流企业为此弹冠相庆之际,中国物流业的大门也随之洞开,开放性的政策也降低了外资的进入门槛,只要在中国获得物流业务经营权的外国企业,可以凭该政策而大举进驻国内物流市场,其结果也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家母公司设在新加坡的外资物流巨头在进入中国之后,为形成国内的物流运作网络体系而投入巨资,虽然拥有母公司在客户资源上的强有力支持,但在申请运输线路和物流经营资格等方面,这家企业连连遭遇意想不到的羁绊和打击,直到2000年,依然无法摆脱亏损的经营状况。事实上,对于众多跨国物流巨头而言,股比限制一直不是真正的瓶颈,类似的“隐性资质”才是他们所担心的。而《意见》的出台,很可能将彻底改变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姿态。


最近一段时间,外资企业在中国物流市场上的战略意图,已经随着几家领头企业所实施的购并、参股、投资等资本运营行为表露无遗,而他们所拥有的资金、客户资源、专业能力足以抬高并重构整个中国物流市场的服务壁垒,在这些全球物流巨头们的优势面前,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还相对处于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无论是规模还是专业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对方。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合约(Global Contract)正在成为供应链上日益普遍的合作方式,对于拥有全球运作网络及客户资源的跨国巨头而言,与全球化的客户一起迈进中国市场,就已经意味着拥有了充足的收入保障,而政策壁垒的降低,也将使其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全球客户在产品覆盖方面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虽然本土物流企业依然拥有一定的“国情”优势,但如果业务只在低端领域徘徊,利润空间不能得以有效扩展,其发展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了。事实上,目前很多在国内名头颇响的物流公司,实际上核心业务还是干线运输,并没有在提供增值的解决方案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为此,本土物流企业或许应该更加保守地审视自己的专业化优势,并以此作为筹码,与具有业务互补型的物流企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力求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目前中国本土的制造企业正在谋求向国外市场扩张,本土物流企业在满足客户国内物流需求之余,伴随本土制造企业的海外发展步伐“走出去”,也不失为实现战略延伸的好办法。

责编:谢家涛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谢家涛 专栏

rss订阅
谢家涛先生,澳大利亚梅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前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经理。曾先后在著名外资企业R.V Consulting Co. Philippines担任高层管理职位,并先后在国内著名财经媒体上发表数万字的论文。 谢先生是国内最早推广以财务角度进行物流绩效评估的供应链管理专家,曾先后获邀在“中国国际供应链与物流论坛”、“第二届中国物流发展高峰会”、“首届中国食品物流与供应链高层论坛”、“第三届现代企业与物流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及作为圆桌讨论嘉宾。 同时,谢先生还是国内著名的B TO B战略和营销管理专家,在担任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期间,其负责制订和实施的“供应链转型战略”、“物流基地战略”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为宝供赢得了发展的商机,并有效地提升了“宝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