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与创新 BIM擎领未来之路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欧特克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于近期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正式揭晓了各类奖项并颁发证书。 BIM设计大赛自2010年首次开办以来,得到了众多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广泛参与和一致赞赏,业已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赛事盛会之一。本届大赛更是自启动以来,便得到了行业内各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区域的94个设计单位的265个项目报名,其中,有效参赛作品近200个。经过评委会的初评和终审,珠海歌剧院、思南路旧房改造、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A标段(研发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脱颖而出。在参选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再攀新高的基础之上,我们看到了BIM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不再是超大型商业项目独领风骚,民用项目的精致与深广,也让人眼前一亮。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A标段(研发创新中心)项目,作为大型的民用建筑,如何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BIM应用?如何在全专业协同设计的基础之上完成BIM的拓展应用?其项目经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建筑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建筑师于洁对此深有体会,“在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中,项目团队应对业主BIM设计要求,建议推行‘全专业全过程BIM设计’,并将施工进度与运营维护写入施工招标合同,设计团队着眼于BIM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以及BIM技术的研究拓展,以关注质量(精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和提高效率为中心,获得BIM设计方法在民用建筑全专业全过程应用的成功经验,优化并局部修改了传统的设计流程,同时赢得业主与社会各界的认可。”通过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可以看出,BIM帮助企业及设计人员在完成绿色仿真模拟计算、采光的分析、能耗的系统分析,以及CFD的舒适度分析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云技术的运用更是改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在云上完成云渲染的功能,使其渲染时间从单张图的三个小时降到半个小时,对于全景渲染也从耗时一天降到半个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的思南路旧房改造项目更是一个亮点项目。近几年,古建保护与古建设计改造在业内备受关注,但由于一直没有好的方法和途径对古建的现状进行真实完整的现场数据采集,而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设计。然而,该项目将BIM多维技术运用在历史保护建筑群中,使古建保护能够确实做到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开创了BIM应用的新领域和新维度,也为其他古建设计公司提供了依据,总结了经验。 “BIM技术在设计工作中的意义如同二十多年前CAD技术带来的冲击一样,给设计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BIM之所以如此诱惑,主要由于它是利用数字建模的方式,把建筑信息参数化、数字化后形成了可视化模型,并以此为平台,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物业维护等可以在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参与互动及信息共享。”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戴一鸣正是经过多年的BIM实践感受到了BIM带来的切实好处。 彰显BIM魅力应用 从全球化发展的视角来看,BIM已经成为发展主流,尤其是在中国,BIM的推广与发展速度是极其迅猛的。目前,在工程建设领域,BIM已经耳熟能详。随着BIM在中国的应用逐渐深入与广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这一进程中,每一个在BIM设计大赛中胜出的卓越成果都印证了BIM的强大生命力。 BIM是涉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概念,但不要仅把BIM当成是一种技术,它更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协作系统,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过程中来,通过充分利用BIM做出最好的决策。另外,最为重要的是,BIM能够降低工作成本,增加工作准确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整体环境。 正如欧特克公司建筑行业战略及行业关系经理Robert E._middlebrooks在大赛颁奖盛典的演讲中所指出的那样,“我认为,当我们谈到BIM的时候,它对于我们而言是共通的,虽然我们说的母语不一样,但在工程、建筑和施工领域BIM就是全世界的共通语言。” 中国地区BIM应用和覆盖率的趋势一直在上升,并且这一趋势不会停止,会逐步取代原有落后的技术,并彻底改变我们之间的协作方式,形成大协同的系统。其实,当我们谈到协作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多的则是给整个行业所带来的变化。 协作确实是由BIM引发的全球性概念,在我们不断扫描,建立起模型,通过传感器了解各种各样信息的时候,我们会逐渐意识到BIM不仅是涉及建筑本身信息协作的工具,实际上它的范围能够扩展得更大一些,能够延伸至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我们不应该把其局限在建筑领域,而应该着眼于城市这个层面,关于城市的本身,包括基础设施、建筑、交通等等,所有的都可以用BIM来进行处理。 在世界其他地方,很少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拥有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项目。实际上,对于整个BIM概念的应用,中国现在做的有些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确是规模最大的,未来我们需要把应用从项目规模拓展到城市,为人们想象、设计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懈努力。 责编:刘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