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PLM成为新型生产力在这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必须通过PLM系统来改变以往无限制地消耗资源,无限制地制造产品和无限制地产生垃圾的粗犷式发展模式,以此来维护人类的生存空间。 评估PLM 应对变化与风险 莫欣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PLM系统有两种翻译。一种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第一阶段是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管理,即从产品详细设计到产品定型为止。第二阶段是产品制造生命周期,即从样机制造开始到产品停止生产为止。第三阶段是产品使用维修生命周期,即从第一个产品交付使用到全部产品停止使用为止。第四阶段是产品回收报废生命周期,即从产品开始报废到停止回收为止。上述四个生命周期相互之间或多或少有重叠的部分。通常讲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指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也就是原来PDM系统管理各种设计数据的范畴。另一种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就是四个阶段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概念。两种翻译只差一个“全”字,实际的含义却相差甚远。 通常来说,管理产品概念设计和预研阶段的系统称为系统工程(SE),管理产品定义设计的系统称为产品数据管理(PDM),管理产品工艺规划的系统称为制造过程管理(MPM),管理产品制造过程的系统称为制造执行系统(MES),管理产品使用维修的系统称为维护维修和大修系统(MRO),管理回收报废的系统则尚无统一的名称。 只有充分理解PLM系统,才能保证企业在供应商那里获得的是最适合本企业的管理系统。 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评估的核心是企业的目标,而不是信息化手段。然而PLM系统解决的是信息化手段问题。因此,评估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实现企业目标和采用的手段之间的关联度。对实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的手段自然也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一旦明确了PLM系统提供的各种手段的重要度,首先,企业就能够明白在实施PLM项目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信息化手段,管理上必须做哪些变革。其次,根据这些变革企业也就知道了如何验收项目以及项目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针对实施前后企业自身纵向的对比、企业和行业平均水平横向的对比就可以得到PLM项目实施的效益评估。更重要的是根据重要度这把尺子可以衡量不同PLM软件功能对落实本企业信息化手段的适合程度,从而选择一个或多个技术和功能大致相当的供应商,但最终的选择还要考虑非软件技术的因素。 真正要想做好实施前的准备,莫欣农教授认为,首先要搞清楚PLM的基本原理;第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个理想的PLM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后的管理模式和主要变革的影响分析;第三制定一套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实施路线图,明确各个实施阶段的要求和软件考核标准;第四组织一支全面的实施团队,支持不断建设、不断完善的长期战略方针。 有了上述4方面的准备就可以保证PLM项目实施的成功。完成上述4项任务需要信息化的专业人员。然而信息化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因此聘用外部咨询公司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兼容并蓄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除“协同”外,人们关注更多的问题也许就是国内外PLM的差异。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主流PLM厂商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的外企,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使得国内的PLM产品相形见绌。而实际上,在应用方面,国内PLM一直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供应商方面,经历了近15年的开发和应用,国内PLM供应商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内企业也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而使自身的竞争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国际上主流的PLM厂商都是从PDM发展而来的,一个公司不可能长期保留多个同类产品。在没有完成整合任务之前,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内PLM依然大部分集中在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管理。管理水平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在国家863 PLM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少数PLM厂商开展了PLM理论研究,软件的管理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第三阶段的标准。而国内大多数PLM厂商依然停留在第二阶段,即使引入了对象管理的技术,而在实质上仍然没有引入对象管理的思想。其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力相对落后,激发不出面向产品对象管理的需求。企业一旦采用国内相对技术落后的PLM软件,可以很快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使得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在新的生产力层面上企业又会遇到新的问题,迫使PLM厂商不停地修改软件。 国内针对产品制造生命周期的研究已经开展十几年。以往研究的对象集中在单一生命周期内部数据的管理,缺乏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的思想。因此,有关的研究结果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依然是个信息孤岛。 在国家863 MRO专项课题支持下,个别学校开展了产品使用维修生命周期的管理研究,从而明确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差别。2010年4月召开的全国首届MRO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MRO管理系统。 莫欣农教授总结到,国内PLM的发展存在两个门槛:第一是彻底转变面向文档管理的底层数据模型。第二是全面正确认识PLM的两种翻译的内涵,明确各自发展的战略方向,不要被外界的噪声模糊自己的目标。只有跨过这两个门槛,国内PLM的发展才能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 软件来源于思想,思想又来源于实践,实践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单纯依靠国内企业的需要,很难发现先进生产力下的信息化需求,也就开发不出世界一流的软件。 因此,莫欣农教授建议国内PLM供应商采取以下两种策略来加快自身的发展。 一种策略就是国内PLM软件供应商跟随国内企业的成长而成长,即在应用当中不断改进和更新。然而,这种策略的周期将会很长,也难免会重走国外软件厂商的弯路。 另一种策略就是加强PLM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指导,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PLM理念,重新构造符合中国特色的PLM系统,带领中国企业实现跨域式发展。后一种策略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方能奏效。例如,国外一流的PLM供应商都是由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公司合并而来;而国内PLM供应商几乎都是单一组织,规模非常小,何以与软件跨国企业对抗?以政府的力量待用国内的PLM供应商,才能保证其健康发展。 责编:赵新娜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