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供需管理系统的协同(by AMT 曹伟)

  作者:曹伟
2003/2/13 14:32:25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PLM

摘要:电子商务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如果一个企业要获得具有竞争性的优势,新的功能以及紧跟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内外供需管理系统的协同

by AMT 曹伟

电子商务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环境,如果一个企业要获得具有竞争性的优势,新的功能以及紧跟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企业需要集成系统、自动化信息处理过程,以及以统一的、开放的方式为他们合作伙伴提供对关键数据和服务的访问。

但是,潜在的障碍是许多公司支持不同的计算机环境,其中不同的企业信息系统使用专有协议来访问数据和进行相互通信。典型的情况是,事务以旧的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这些旧的应用程序是用过程化语言,而无法满足现在业务完全整合的接口。

鉴于此,一个企业可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企业合并、兼并和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各个子公司或各个业务模块是不同的,如何整合这些企业应用?如何将这样的庞杂的系统整合为较完善一体化应用?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将公司各业务连接成有机整体?

1. 企业中内外供需的关联

一般企业在业务上无非是研发、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中的一步或几步,当然只有超大型的公司才有完整的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应用也是围绕这几项展开的,在企业内部,各分公司或代理点的企业信息系统差异较大,一次性整合几乎没有可能,就必须采用内部接口的模式。但在国内由于企业的应用不是很好,还局限于“进销存”三个方面,这样企业业务操作协同就简便多了,但协同商务的意义也就相对减弱。

其实,我在这里所说的协同商务的关联是在目前“进销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采购和销售是任何一个公司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而对于销售型公司来说,也就是这样两个环节,库存仅仅是这两个环节的关联点,它不是一个业务,而是一个状态,或称为状态数据的体现。
我们示例说明如下:


图1:企业的简单关系

假如销售型公司,企业的接口是两个方面,一是供应商,一是客户,这两个方面都是同等重要的。在这里,我说的协同商务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内部的协同商务,一是本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协同商务。企业内部的协同商务是指企业内部的分公司、服务点以财务、行政为主线,以业务流程为线贯穿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目前,现在企业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财务对帐上解决,这个用友等财务软件都已经满足了,另一是业务流程的整合,这些业务基本上没有和财务软件对接,这样必然导致业务数据采集到的数据没有什么用处,那么财务信息的数据还是需要重新人工录入,合理吗?

在中小型的企业中,这样事实毋庸置疑,如何来解决呢?

二.企业协同商务

针对企业在各地设置有分公司或其他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企业,需要对企业内部平台进行了扩展,以现实远程应用和接入(该平台的扩展仅仅在服务层面上,并不涉及到硬件设施的投入)。

为此,我们企业信息系统扩展成如下平台:


图2:协同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平台

该平台是由采购、销售、维后服务、物流等业务系统为基础进行数据采集,并提供在财务帐务上协调更改、结转的应用,和交换企业间的商业信息。

该扩展平台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 直接监控分公司、服务点的业务操作;

2. 直接查看分公司、服务点的库存、资金等的实时信息或状态数据。

3. 把企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集成到企业的网络资源中来,直接和客户和合作伙伴交互信息。

4. 保证和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外包加工厂商、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行信息共享、互助互惠。

针对行业的应用,由于目前其他大部分厂商、销售商并没有建立一套商务系统,而且EDI的应用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所以,建立一套可供完全扩展的协作性商务平台将是近年来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根据目前电子商务的三种模式,我们也针对性设置各种应用服务器

1. 对客户的直接销售(B2C):采用WEB服务器和MQ 服务器提供两类客户的需求,WEB服务器针对无系统相关联或没有关联的,MQ 服务器针对有系统相关联的(MQ服务器可采用Microsoft的BIZTALK或IBM的MQ SERVER均可)。

2. 企业与企业的交易(B2B):采用WEB服务器和MQ 服务器提供两类企业的需求,WEB服务器针对无系统相关联或没有关联的,MQ 服务器针对有系统相关联的。

3. 企业内网信息交换与共享:对于有分公司的企业,与分公司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解决方法即我们提供三类服务,WEB服务、MQ服务和信息服务。

面对目前各家公司所需信息的细化、深化和泛化,企业的信息平台也针对性用于企业管理。当然,若对于价值耗用性商品,比如电子产品、食品等,这类商品最重要的特点,尽一切的努力把商品送到最终用户的手上,而不能将商品囤积在仓库中。该系统提供目前一切可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共享的途径和方法。同时系统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冗余的分析信息,也实时把共享性信息,发布性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给需要了解该信息的人员。

但是以上的平台型解决方案是针对个性化服务,那么有没有整体化解决方案,在国内的ERP厂商平台上没有采用MQ队列,而采用变通的模式解决,分子公司和总公司的沟通,比如用友NC平台的内外供需的模块(因为采用MQ服务成本比采用其他方式成本大,另外国内MQ的硬件环境不是很成熟)。

三.内外供需的协同管理

作为企业的管理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管理自己供应商或客户的状况,这些状况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是至观重要的,这个管理内容一般在供应链管理上有所有体现,但这一环节属于企业供应链以外的,如何进行管理?

在协同商务中存在这样一个概念:协同管理,在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的之际,将与供应商或客户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以传递一些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是和企业的运作息息相关的,当然有系统后,对企业的管理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这个指标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当然这个也需要适当的利益来获取)。

假若一个制造型的公司,在原材料的库存上需要监控,这个监控是必须符合定制加工成品的原料,这个原料的库存必须符合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指定时间段内,原料的到位库存必须符合加工需要,二是在指定时间段内,原料的到位库存必须符合加工计划需要。

为了说明上述问题,我阐述一下安全库存的定义:在指定时间点的安全库存是从现在起到指定时间点的计划入库量与现库存量之和不小于从现在起到指定时间点的计划需求量,MRPII中的“P”做何解?就是上面描述的“计划入库量”和“计划需求量”的“计划”。现有的库存是已知的,如何计划才是最优的?

上述的计划量含有那些内容?一是本企业计划需求量(含各子公司的计划)、二是外包计划需求量、三是突变情况的计划需求量;其一是内供需调节,其二外供需的调节,其三为风险管理。可见,计划入库量与现有库存量的和是计划中的可供量,内部需求与风险管理的内部调节量为内部需求量,外部需求与风险管理的外部调节量为外部需求量。

这样,相关的资源关系如下:

计划资源量 = 计划入库量 + 现有库存量 + (入库风险调节量)
= 内部需求量 + 外部需求量
= (内部需求 + 内部调节量)+(外部需求 + 外部调节量)

这个问题虽然大部门是MRP系统解决的问题,但MRP系统涉及不到就是其他企业的“计划”,而这个计划正是企业MRP系统中“计划”的约束条件,只有比较准确的掌握相关企业的运作情况,才能对本企业的“计划”进行规划、制定。如何了解其他企业的资源计划,这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将相关企业的信息系统与本企业的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协同处理两企业相关的数据。

外部需求和外部调节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迟到”的信息,如果一个公式中含有这类迟到的信息,对于计划来说无疑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企业必须拿出相关的条件进行交易来换取这些外部数据的及时性,以便于条件资源,获得最佳利益。

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是需要调节的,这些调节最大参考标准是企业是否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在计划资源量的约束条件下以追求最大企业价值为根本时达到最佳平衡,这个平衡正是协同的效果。如果外部需求不参与系统内非协同调节,必须有固定模式应付外部需求,这个仅考虑内部平衡的平衡不是最佳的,而且是动荡的。所以,以内、外兼顾的协同式管理模式是企业追求最大价值的最佳方法。
对于企业内部的也存在协同式管理,比如,总部和分子公司之间的异地业务。在目前,异地业务操作如果没有系统来监控,信息、数据传送到总部的量将减少、延迟和变更。然而,总部需要再一次把分子公司传送上来的数据录入系统,这样不仅浪费资源,也同时增加出差错的机会,使得数据录入量少、信息不全面。

如此的种种弊端,使得企业考虑监控异地业务的执行情况。其实这类监控就是将内部的分散的系统连成一个系统,将数据集中,便于管理、统计、分析和提炼,这也是内部需求计划的一个简单的实施应用。

四.小结

内外供需的商务已经不是新鲜的商务,这类应用也存在,但没有拿出来单独描述过,一个公司只要存在分子公司的业务不在物流上经由公司总部,就存在协同上问题,这个问题一般存在于商品流通行业,比如家电分销、手机或电子产品的分销等等。

协同的意义就是将企业信息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仅仅联系在一起。

责编:曹伟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曹伟专栏

rss订阅
曹伟先生,安徽明光人,中国系统分析员协会会员,软件工程专家网专栏作者。 长期专注于如何捕获、挖掘企业客户的隐含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模型,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对行业应用软件有独特地认识,对通讯行业的企业MIS、ERP、MRP等有实践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建模、开发与实施,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现在关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模板化的途径及解决方法。 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做赋,写写小说。
最新专题
走进开元:共话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道

当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再成为“中国制造”的优势,制造企业不得不面临迫切的变革需求,如何最大化的利用资源,让生..

让制造业进行更智慧的创造

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来到中国,与大家分享PTC推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