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项目审核的测量系统——研发过程改进的6sigma实践之四

  作者:茹海燕
2005/1/5 9:05:43
每次面对6sigma项目的阶段审核,或者结案审核,我都会战战兢兢。黑带对一个项目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时,我感觉不仅仅项目负责人象受审一样等着判决结果,我们自己也象应考的考生一样忐忑:我的判断全面吗?我的历次判

本文关键字: TQM 工业工程

 

——研发过程改进的6sigma实践之四

 

每次面对

6sigma项目的阶段审核,或者结案审核,我都会战战兢兢。黑带对一个项目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时,我感觉不仅仅项目负责人象受审一样等着判决结果,我们自己也象应考的考生一样忐忑:我的判断全面吗?我的历次判断一致吗?对于我们而言,这个测量系统合格吗?短短的描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工具合理,是否足够让不同的审核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确定自己的记忆力已经远不如中学时代了,也了解自己的精神不能够时刻高度集中,难免会有遗漏和不一致,那么如何改善这个系统呢?

 

 

CMMI中常用的一个评判工具看来很合适:检查单。如同行评审(PR)的检查单,包括组织规程的检查项,以审核具体的PR活动是否满足规程的要求。按照这种思路,我拟制了自己对于DMAIC项目的审核检查单,如表1所示。

 

 

6sigma项目过程与工作产品检查单

阶段

步骤

审核内容

证据

步骤评估

阶段评估

D

确定项目关键

1.VOC是否有包括了最重要客户的建议或抱怨?
2.CTQ是否能表征VOC的最关键特性?
3.CTQ是否与组织的业务目标有强关联关系?
4.财务收益的计算是否符合组织的财务核算方式?

VOCCTQs,财务收益分析表

 

 

形成项目规划

1.项目成员的职责描述是否清晰?
2.项目负责人在职责分配前,是否与项目成员进行了沟通?
3.项目团队成员是否包括客户代表,和流程所有者或使用者代表?
4.项目计划中是否考虑了风险因素?
5.项目负责人是否得到了倡导者的支持承诺?

问题陈述/项目范围/团队构架/项目计划/风险分析表

 

 

定义过程流程

1.高端流程图是否聚焦于项目的关键问题?
2.项目的低端流程图是否与组织实际运作方式一致?

过程流程图

 

 

M

选择质量特性

1.Y能否准确、量化地反映CTQ
2.Y如果不是直接度量可得,是否定义了其包含的所有度量的定义?

Y的定义

 

 

定义绩效标准

1.Y的绩效标准定义是否符合组织要求?
2.Y的绩效标准定义是否适合组织能力?

Y的绩效底线

 

 

测量系统分析

1.数据收集计划是否完整包括被收集对象、责任人、工具、时机、数据表模板?
2.是否明确定义了数据总体和样本?
3.数据抽样方法是否客观、随机?
4.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是否与数据类型适合?
5.测量系统分析的结论是否与分析过程一致?
6.如果不需要使用数据来做MSA,其他证据(如仪器有效性检测)是否充分?
7.Y的计算与定义是否一致?
8.用于计算Y的现状水平和过程能力的数据,是否都来源于MSA合格的系统?

数据收集计划,MSA分析,或其他MSA合格的证据,Y的现状水平

 

 

A

建立过程能力

1.是否用统计方法计算了Y的过程能力?

Y的现状过程能力

 

 

定义改进目标

1.改进目标与现状水平相比是否具有挑战性?
2.改进目标在组织现有大环境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是否可达?

Y的改进目标

 

 

寻找波动来源

1.是否从所有可能导致YX开始原因分析?
2.原因分析是否有团队成员共同参与?
3.原因分析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
4.是否明确列出待验证的潜在关键因子列表?
5.用于验证初步筛选的原因的数据是否收集?
6.这些X数据的测量系统是否可靠?

所有原因列表,筛选工具及潜在关键因子列表

 

 

I

筛选关键少数

1.每个潜在关键因子对于Y的重要影响确认,是否有事实或数据支持?
2.项目团队成员是否对筛选确定的KPIV达成共识?

KPIVs

 

 

发现变量关系

1.是否得出了每个KPIV如何影响Y的关系?
2.项目团队成员,或其相关成员是否参与了改进措施的分析?
3.是否为每个KPIV的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
4.是否明确列出了要改进的KPIV及其改进措施?
5.每个要改进的KPIV的改进措施是否有可行计划,包括责任人、完成时间、验收标准、数据收集要求?

解决方案

 

 

建立运营规范

1.所有改进措施是否按计划执行,并完成?
2.改进后的Y数据的测量系统如果与M阶段不同,是否重新进行了MSA
3.改进后的Y数据,是否通过统计方法验证,与M阶段的水平有显著改善?
4.改进方案的实施中,倡导者是否协助解决项目负责人遇到的困难?

解决方案实施记录,和验证方案有效的数据,对照分析结果

 

 

C

验证测量系统

1.是否确定了关键控制因子?
2.关键控制因子如果可以量化,其测量系统分析是否合格?
3.如果测量系统分析不合格,是否改善之,直至合格?

关键控制因子的MSA分析

 

 

确定过程能力

1.是否为改进后的Y建立了过程能力水平?
2.是否为关键控制因子建立了过程能力水平?
3.关键控制因子的过程能力水平是否能保障Y保持改进后的绩效水平?

Y和关键控制因子的过程能力

 

 

实施过程控制

1.需要修改的流程文件是否通过相关人的评审,并正式发布?
2.新的流程文件正式实施前,是否对操作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或引导,以便其有效完成其工作?
3.是否为每个关键控制因子建立了控制计划条目?
4.控制计划条目是否包括周期性地采集和度量关键控制因子的过程能力,控制域,以及必要的越界后的应急措施?
5.流程完全移交之前是否与流程主管,或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
6.项目关闭之前是否重新核算了财务收益?
7.项目关闭之前是否与团队成员共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

控制计划,SPC,工作指导书,修改的流程文件,培训记录、沟通记录等

 

 

 

1 6sigma项目审核检查单表格

 

 

这个检查单是依据12步法拟制的,与SQA过程域的要求一致,审核包括了审核活动和工作产品两个内容,其中重点是关注过程。

 

也许有人会讲,参照CMMI做出的检查单,也会带上与CMMI同样的缺点,如只说做什么,而不说为什么这样做。例如这个条目:改进方案的实施中,倡导者是否协助解决项目负责人遇到的困难?特意加上这一条,是因为目前项目实施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启动大会后再也见不到倡导者的支持和关注,特别是在具体措施落实时,很需要倡导者协调却得不到,项目负责人有心无力,因此也导致不少项目执行乏力,无法达到改进目标。所以,与CMMI的实践一样,即使没有列出数据的佐证,但是实际上这是很多案例分析的结果。由这个条目的由来,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检查单需要定期更新。

 

同行评审中,要求评审的组织者,为保持评审的内容与其业绩目标相适配,在评审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对检查单进行裁剪,制定出针对本次评审、与本小组能力和目标适应的检查单。其中一个重点时错误预防,如可以根据以前的故障分析结果,将关键出错原因列在检查单中,每次评审时检查;等到小组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这些原因不在关键出错原因之列,就可以去掉它们,更新为新的检查条目。如此往复,小组的能力提高的同时,检查单也“与时共进”,基本与组织能力保持一致。

 

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个检查单时,建议参照PR的方式,对检查单进行定期的更新;然后按照6sigma的要求,由几位经常审核的黑带对它做离散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试验。如果大家的理解一致,尺度把握相差不多,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检查单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否则,需要修改检查单,澄清大家有认识分歧的条目,直至测量系统分析合格再开始使用。

 

依据检查单,对每个问题给出是与否的回答,之后需要做出评价。SCAMPI的评估方法可以借鉴:对每一个实践活动给出级别评定,然后汇总得出整体过程域的评价。评估级别说明如表2所示,首先针对每个步骤评定为S,IO(Improvement Opportunity);如果一个阶段的各个步骤没有W(Weakness),就可以打FS(Fully Satisfied)或者LS(Largely Satisfied);如果有至少一个W,就是PS(Partial Satisfied);完全没有按照审核内容操作,就可以打NS(Not Satisfied)。无论是步骤还是阶段,也有可能我们的检查单拟制不完善,不适用于某个特定项目,那么就可以打上N/A(Not Applicable)。而且N/A不影响阶段评估。 

 

附录:评估级别说明

步骤评估

S

依据审核内容,此项目表现很好

IO

依据审核内容,此项目表现略有不足

W

依据审核内容,此项目表现有明显不足

N/A

依据审核内容,此项目不适用

阶段评估

FS

全部满足

LS

大部分满足

PS

少部分满足

NS

不满足

N/A

不试用

 

2 检查单的评估级别说明表

 

这个检查单只是实践的开始,如果实施后效果好,还可以继续拟制DMADV,以及各种工具的检查单,与其指导书一起,更加细致地关注过程,提高工作产品的质量,改善过程能力,这也是6sigmaCMMI的共识和目标。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茹海燕 专栏 

责编:茹海燕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