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sigma培训浅议(茹海燕)身为黑带,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提供黄带和绿带培训,加上参加过的黑带培训,面对这么多级别的培训,有人会问:不同级别的培训主要区别在哪里?我能参加哪个培训呢?以下我们就分析一下各个培训的特点,并且针
身为黑带,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提供黄带和绿带培训,加上参加过的黑带培训,面对这么多级别的培训,有人会问:不同级别的培训主要区别在哪里?我能参加哪个培训呢?以下我们就分析一下各个培训的特点,并且针对实施培训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表1 各级培训的特点
注:培训内容—— 1. 文化理念 2. 组织结构 3. 统计概要 4. 解决问题的思路DMAIC 5. DMAIC十二步法详细介绍 6. 主要常用工具介绍与实践 7. 项目管理与优秀案例介绍 8. 6sigma设计的思路DMADV简要介绍 9. DMADV十五步法详细介绍 10. 常用工具的深入介绍,以及扩展工具的介绍 11. 相关软技巧的介绍与实践 12. 6sigma市场与销售(或其它专业领域)的思路介绍 由黄带到绿带,乃至黑带,是对6sigma的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培训的各方面安排也适应了这个发展的过程。 一、黄带培训 黄带培训基本上都是实施6sigma的组织进行的普及培训,在实施之初的全员培训之后,只要安排新员工在入职培训中,有3个小时左右的这方面内容,就可以长期保持符合全员黄带的要求。在半天的培训中,我们应该让别人记住些什么呢?让一个不认识的人记住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必须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6sigma的发展历史和在一些企业创造的辉煌业绩,尤其是在同行业,甚至是在竞争对手企业的实施案例,是个很好的开场包袱。整个包袱成功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这个神奇的东东是什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介绍6sigma的实质内容。然而6sigma内容广泛,培训时间不同,内容可深可浅,范围可宽可窄。6sigma的广告基本上可以花去1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只有2、3个小时了,介绍什么呢?文化理念最重要,“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卓越”,这是不同流派不能背离的根本。推进6sigma,如果希望获得突出业绩,必然需要组织高层的支持,让6sigma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就顺理成章。所以,向新员工说明这一点,也是必需的。理念还是虚的,如何操作才是实实在在的,DMAIC就浮出水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工具是不可能详细介绍了,十二步法的思路则可以介绍。然而这还是理论,需要实践来加深印象,详细地介绍一个各个步骤都比较规范的绿带项目,比较适合此情境。此时,学员已经对6sigma由远及近渐次有了了解,最后为了增强6sigma的影响力,展示6sigma已经在组织中取得的收益,普遍地介绍一下已经取得的各方面收益(如人员培养、财务收益、组织绩效提升等等),可以为黄带培训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培训最好是按照小组互动的方式进行,不过黄带培训由于时间很紧张,基本上没有较长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和汇报,只能从案例的生动、丰富,以及与学员的及时沟通来保障。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还是不够理想,新员工彼此还不熟悉,交流就少;而且对整个组织也比较陌生,多数就比较少发言,因此课堂不太活跃。而长达3个小时的沉闷气氛,容易让人疲倦,培训效果必然受影响,如何改善呢?一些尝试显示,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内容,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忘记了时间的逝去。例如,新员工刚进入企业,对于职业的理解和今后生活和规划还几乎没有概念,但是每个人无不是抱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新的环境,如何处理没有头绪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决策,在自己的不同人生阶段寻找到最快的成长路线?6sigma能够在这些方面锻炼人、培养人,就能够借此扣开他们的心扉。 如果培训是成功的,有些学员会立刻提出进一步了解6sigma的需求,及时向他们提供一些书籍和案例的信息,就能够促使这些“兴趣”向“技巧”和“能力”转化,当然这其中也不能缺少更高级别的培训:绿带培训。 二、绿带培训 绿带培训的目标,是为组织培养一批能够带领团队,利用6sigma解决实际问题的兼职人员。通常绿带培训之后,就是项目立项的一个高峰期,因此,可操作性是绿带培训的一个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培训内容上除了同样拥有黄带培训的理念和组织结构之外,还有DMAIC的详尽介绍,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技巧,项目管理和优秀案例的讲解。而其它的内容如DFSS/MFSS/SFSS,针对具体的学员对象来选择,通常只会做简要介绍,因为受到它们的复杂度和适用场合所限。同时为了保障学员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从培训的形式上,绿带培训非常强调讲师和学员的充分沟通,一般采用分组互动的方式。而多次正反的培训案例证明,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在课堂上一边学习一边做项目是提高培训效果、手把手教给学员如何做项目的好办法。从定义阶段开始,一个小组就成为一个项目团队,一边培训一边拿项目练习工具的使用,并且按照DMAIC各个阶段进行汇报。培训讲师从旁指点,也可以从中观察到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绿带培训经常不是一次连续培训结束的,而是分成2到3个阶段完成,目的是留出时间让实际的项目得以运作,学员可以加深对于培训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而对后面的培训有更加清晰明确的期待。 在培训之后的调查中,学员多次提到这样的问题:一是不知道怎样找项目,二是不知道怎么做项目。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有些员工的工作量化比较困难,或者属于长周期、低重复的工作,样本较少,怎么做?其实有些是因为大家对于量化的理解不足,例如有些属于人为判断的,是离散数据,也是可以量化的;样本当然是要达到适当的数量,才能在统计上有意义,但是我们更要注重对于实践的意义,有必要立即改善的工作还是要做,只是控制阶段要更加注重长期的监控和改进计划。还有一个找不到项目的原因,是学员自己提出的,就是缺少改进的驱动力,得过且过,不敢或者不愿意对自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这样6sigma就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没有项目诞生。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和理念的转变,企业文化和个人追求都会影响到效果。有的学员提出希望黑带参与其实际工作,帮助其发现问题。我相信黑带这样做,凭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一定能够挖掘出一些值得做的项目,但是我怀疑它不具备实际可行性。因为按照目前的黑带配置,多数黑带都身处业务线的重要职位,工作既忙又辛苦,不大可能参与到别人的工作中,目的就是找项目。所以,依赖于黑带来做6sigma,无论是公司这样想,还是员工这样想,都是不可能达到推进目标的,必须全员参与,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寻找改进的机会。机会在哪里?我们的工作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一定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项目成长的土壤。如果能够面对问题,我们不再等、靠、拖,而是选择迎面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么项目就会冒出来的。 找到了项目,又有人会说不知道如何下手。一直有人说6sigma官僚、形式化,作个项目非要按照DMAIC的十二步法,兼职是八股文。其实,一个项目并非一定要按照什么几步法来作才是6sigma项目,但是对于一个新入门的人来说,十二步法就是最好的入门之路。也许是中国人太聪明了,总是喜欢创造一些新东西,没有学会走,就要去跑,最后只会不伦不类,一无所获。实践6sigma项目也是一样,为什么一定要DMAIC呢?因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它当然不是唯一的思路,也不能保障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按照这种思路取得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在我们培养自己的新思路过程中,习惯总会悄无声息地引导我们走到老路上去,抵制它的诱惑总是很难,所以不如按照这种显式的思路,它的形式恰如屏障,阻碍了习惯性思维的诱惑。等到你能够自己领会6sigma的特点,能够自觉地培养起高效的思维方式,那么形式再也不重要了,而你一样能够做出好的6sigma项目来。 与黄带和黑带培训相比,绿带培训的组织难度是最大的。黄带培训因为学员是新员工,在培训时总还是比较收敛,因此会主动遵守培训纪律;而黑带的培训是全封闭的培训,纪律也比较容易约束。绿带培训如果不能够做到封闭培训,就需要培训管理员或者组织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和达到较好的效果。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或请假,以及电话铃声不时响起,这些纪律上的松懈,多多少少都会削弱培训的效果;尤其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学员造成心理暗示:这个培训不象先前说的那么重要。分析这些纪律问题的原因,并不需要用FMEA这么复杂的工具。参加培训的是组织中各层级的干部,没有离开工作环境,就会有“还在工作中”的感觉,或者给别人这样的印象。所以,各种事物仍然会照常找到他。而面对问题,培训与其相比,至少紧急性上要次之,有的时候在重要性上也被排在后面,于是培训只好让路于解决问题。所以在培训中,有人接到电话后就出去,从此不见了,这几乎每次培训都会见到。遇到紧急事情中止培训,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此次培训就作废了;但是如果经常因为一些并不紧急和不重要的事情,影响培训的话就不合适了。不过如何判断紧急和重要,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从培训组织和管理的角度,只能引导大家,这可以参考下面几种办法: 1.让其业务领导确知其参加绿带培训,需要离开工作几天。早期是要求每个培训学员拿着保证全程参与培训的保证书,找领导签字之后才能参加培训;现在从选拔参与绿带培训的人员,就是业务领导报名的,这个流程已经确保领导知晓培训的情况,所以不再需要签字了。 2.在培训一开始就介绍其纪律要求,一般作为“培训公约”,提醒大家注意;其内容包括哪些行为被禁止,如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或者指导一些限制行为如果操作,如无线电话设置为无声档,而接电话尽量小声或走到教室外。除此之外,对于违规操作,设定了处罚措施,加入到团队积分办法中,便于在结束时评估整个团队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 3.各级培训都有时间的要求,既然“波动无处不在”,这个时间要求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如绿带培训可以约定为:无论原因,超出4个小时的缺课,将不被承认为参加了完整的绿带培训。而这个记录是成为绿带的必要条件之首,这个规定对于减少不必要的请假和缺席是非常有效的。 即使是当场效果很好的培训,往往还是不够的。在随后的立项高峰之后,是大量项目的咨询事务,黑带可以从中了解到绿带候选人对于概念理解的程度,和对于工具的使用技巧熟练程度。通常会发现仅仅培训是不足的,还需要个别辅导,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项目负责人的进步,和项目的顺利进展是最好的回报。不过也有部分项目半途而废,原因不一,不过可以说,因为技术上的因素而中止的项目不多见,所以还是要多多鼓励项目负责人坚持就是胜利。 三、黑带培训 如果选拔黑带候选人采用的是竞聘形式,那么参与培训的学员其积极性是可以保障的,培训也通常采用封闭式,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组织纪律一般都可以保障达到效果。难题在于:黑带的培训包括哪些内容?这要从黑带的职责说起。 黑带当然首先要负责各自领域的重大项目,和一些项目的指导与咨询,所以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理解6sigma的理念、培训各种工具,以及研究在不同领域里6sigma的发展和运作特点。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倡导6sigma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以及如何让6sigma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组织中去,这是生存的问题。即使有了高层领导政策上的支持(如考核中的比重),6sigma想要获得管理层的真心支持,还是非常困难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会有人不赞成某种方法,即使是由于价值观的约束不能表之于众,也会在具体运作的支持力度和执行细节上,大打折扣。这会影响到6sigma的推进效果,而这样的结果反而会被反对者作为证据来反驳6sigma的有效性,力图让事态向他意愿中的方向发展。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黑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确保推进的效果。前面的文章分析过,项目如果有了高层领导的参与,它的执行力会大大增强;然而在高层领导还不太关注的条件下,如果改变不利局面?事实证明,业绩能够改变一些领导的态度,这依赖于黑带的影响力,所以6sigma还需要一些个人英雄。而在英雄的身后,需要更多能力强、意志坚的黑带迅速跟进,或巩固成果,或扩大战绩,才能够推波助澜,转变局面上的劣势,继而将局面上的优势化为胜势。如何构造这样的人才梯队,就是黑带培训的主题。所以在黑带培训中,6sigma的技术和工具,只是常规武器,还不是决胜利器,正如一个前辈所言:“6sigma的功夫在6sigma之外”。那么培训讲什么?一些软技巧,如有效学习、团队沟通、高效会议、领导才能、创造性的思维等等,这都是在为黑带打开外部世界的门窗。 回顾各级培训的整个过程,恰应了一位前辈的话:“听说你会忘记,看到你会记住,做到你才会明白”。认识6sigma也是这样。我相信随着我们的实践经验积累,必然能够把培训越做越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责编:茹海燕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