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协同=?客户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协同与管理有什么关系?我的回答是: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管理”的帽子太大了,尤其是与某种管理理论相关联,比较牵强。 前面说过,企业或组织协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工作环境,如果说能够改变什么,那也只是企业的工作方式;就像淘宝购物一样,网购是一种新型的、便捷的购物方式,它并没有改变交易的规则。 如果说协同影响对企业经营层面的影响,我认为是企业的运营,基本上还是效率和效益原则;协同可以提高运营质量,当然,前提是企业的战略是适合的。 那究竟什么是运营呢?说到运营,经常被理解为企业内部的事情,这个理解是片面的。运营是由内到外的整个业务链的组织,其组织的重点并不在于企业内部,而是在外部,也就是“现场”的组织能力。因此我们将运营定义为:运营是执行企业战略的一种“组织能力”。 因为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本身就是一个空想,必须通过业务链和现场,才能将其落地;所以不夸张地说:正是运营左右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所谓现场,并非特指具体的企业生产现场,而是涵盖所有创造价值活动的发生地,比如销售现场、服务现场、产品研发现场等等。好的现场是所有管理者所期望的:以正确的方法,将正确的事情做好,保质保量按时拿出成果。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貌似正确的战略,执行起来漏洞百出,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是现场能力的缺失所导致。从管理者的角度,时刻都想“知道”和“看到”现场状况,也不忘经常提醒要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的指示,通常情况下没什么效果,这就是运营没有到达现场。缺少组织的现场,不愿做、不会做、不协作、掩盖问题、不共享、报喜不报忧等问题,经常使现场变成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即使有的现场就在管理者的隔壁。 解决现场运营问题没有什么取巧的方法,唯有管理者深入现场、不断追问每一个出现的问题,直到全部彻底解决;本来,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环境,作用于企业的运营,在操作上可以起到支持的作用。 例如:以协同实现的“运营看板”方式,可以将所有现场,以及现场的问题与成果,均放置于阳光之下;也就是将成果的真实性、问题的原因都共享出来,以追踪的方式,通过各级协作总结成果和解决问题。看板功能充分利用了协同的关联(总部与现场)、共享(成果、问题)和协作(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等理念。 这个作用大约相当于企业的驾驶舱和仪表盘,细微的差别在于:一个是以数字化表达问题(结构化的);另一个是以具体事件表达问题(非结构化的)。 现场运营,也就是现场的组织,协同工作环境(空间)相当于现场的工序管理和工作记录仪,同时作为有效的报告系统输出共享信息。 从作用上看,现场时时感觉到“被检查“的压力,客观上会起到组织的规范作用。 可以看出,对于已经建立基本运营机制的企业,协同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而对于没有体系和规则的企业,再改换工作环境,恐怕是一种负担。 协同平台或环境只是一组工具,按照企业经营的目的使用,才会有效果,这是工具化的产品思路,比如,支持现场运营的工具可以是项目管理、任务管理,也可以是协同工作空间,还可以是专用的现场管理模块。还有一种基于管理的思路,即将运营行为模式固化到应用中,使用了产品会强制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老板的经营思路千差万别,很难有普适的方法,这个想法,很可能来自ERP的产品理念。 无论怎样,协同运营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互联网协同工作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责编:赵新娜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