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企业重视知识管理却无从下手

  作者:田志刚
2007/9/12 0:00:00
本文关键字: KM选型与实施

 

通讯行业无疑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而且通讯行业也是人员流动率比较高的行业。在这种境况下,捷华通公司除了在信息和知识的安全性上下功夫,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而且能够意识到知识管理的作用,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但如同大部分知识管理实施企业一样,捷华通公司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限,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共享,认为有一个信息平台就能够自动带来人们共享的意愿和行动,这无疑是比较幼稚的。其实捷华通公司的案例也反映了国内大部分知识管理企业的现状:大家都认为知识管理有价值,但具体价值在哪里,如何展现出这种价值,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知识管理是一种在科学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是在全球化、知识社会和知识工作者成为劳动者主流的情况下的一种必然要求。虽然知识管理的实践古已有之,而且知识管理的理论也并不深奥,但由于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在本案例中,我们看到吴毅也认识到人们知识管理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公司内网广泛宣传其他企业应用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给员工培养知识共享的意识”,但这种浮在表面的宣传能有多少作用,其效果值得怀疑。

在对知识管理的认知上,我们宁愿坚持“经济人”的假设,员工要考虑知识管理能够给自己、给部门带来哪些利益?需要做哪些付出和努力?付出和收益比是不是划算?看成功案例大家都觉得不错,但这并不是能让员工参与的原因。

吴毅还建立了知识共享的系统,制定了文档权限的负责人,制定了积分制度。一切看起来那样完美,但正如上面所说,员工是“经济人”,什么要共享?共享什么?共享的过程是不是比较简单、方便?共享后能够得到什么?付出与收益是否成比例?

在案例中没有提到共享的要求,也没有提到员工知不知道从自己岗位的角度应该共享什么内容。可以设想一下,即便这个共享系统能够运行下去,如果对共享的格式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共享出来的内容也不具备可用性。例如有的员工喜欢写散文,他共享的内容就是散文式的;有的不喜欢或者不擅长写,虽然他在重要的岗位上,积累了许多知识,但他也不可能去共享。这样的结果就是“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贡献者”。

“公司信息安全管控得那么严,我们可吃不准哪些资料可以共享,万一没掌握好那个度,违反了公司规定怎么办?”

“发布知识还要自己设定读者权限,我们也搞不清哪些人有阅读权限,还不如谁需要哪个文件就直接用邮件发给他得了!”

“那些关键知识都掌握在业务骨干手里,人家都是公司里的大忙人,哪有时间去发布?”

“知识共享要靠自觉就没法继续了,一定要把流程固化,强制执行!”……

员工提出的问题都没有错,但如果现在吴毅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这样的项目永远不会成功。因为该项目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对知识管理的认知错误和不全面。知识管理需要人负责,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和实践,而吴毅建上平台就去忙别的事情了,没有人为这个事情负责。

知识管理涉及到组织的战略、文化、流程、制度、IT平台多个方面,而案例中我们只看到一个IT平台和一些随意变动的制度。
 
◆ 没有科学的知识管理规划。知识管理实施的前提是知识管理规划,需要从企业战略、人员、流程和技术的角度考虑知识管理到底能够给企业、部门、个人带来什么?需要付出什么?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状况是什么,需要哪些手段(培训、研讨会、共识会等)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核心业务流程中?哪里产生知识?哪里需要知识?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平台,会有什么样的风险?规避的方法是什么等。

只有有了科学的知识管理规划,知识管理实施才能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 不了解知识管理实施的方法知识不等同于文档,知识管理也不是文档管理。显性隐性知识的循环过程中除了显性化,还有师傅带徒弟、头脑风暴、虚拟社区等。对于很忙的中层领导,如何促进他们的知识共享?这种共享是不是跟普通员工一样?对于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前者可能更愿意写,而后者通常更乐意说,能否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方式分享?对于操作性的部门,例如行政,他们的知识可能更需要的是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模板、手册和要求。而对于产品设计人员,如何快速学习外部、同行的知识?找到外部的最佳实践可能比内部的学习更重要。所以知识管理实施中,面对不同的业务、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案例中仿佛就只有一个方法:文档的共享!

案例所示的知识管理实施是当前中国企业很典型的一种知识管理实施方式,这样的知识管理实施在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没有理由不失败。知识是血液,知识管理是血液循环系统,在组织产生的知识要能够顺利地输送到需要知识的地方,这就要求知道那里产生什么知识,哪里需要什么知识(核心流程分析),这些知识是显性还是隐性,表现形式是文档还是活生生的人。

因为有血压,人体这个精巧的机构能够保证将血液准确、及时地输送,而知识的输送必须有员工的承诺和参与。为了获得员工的承诺和参与,就必须让员工看到知识管理对他们个体、团队、部门的价值,给他们找到参与的理由。

想让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像血液循环系统那样精巧、准确,就需要初期进行全面的知识管理规划,促进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根据对象采用合适的知识管理方法,持之以恒的改进与优化!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田志刚专栏

rss订阅
从事知识管理领域的咨询工作,曾主持或者参与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所、快速消费品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保险经纪和代理公司等)、能源企业、房地产行业知识管理咨询、实施项目,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田志刚先生是国内较早从事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和理念普及的人,曾经在多所高校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讲座。
奔跑吧!企业级移动应用

2013-2014年,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发力;BAT纷纷进入,不断拉低移动应用门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移动互..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