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新一轮科技下乡,科技入户
活动又开始在全国各地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农业科技人员纷纷走出家门,在科技大集上,农户家中为他们传授各种实用知识。从科技下乡活动的过程来看,这是一个知识分享和传播的过程,虽然只是知识管理大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通过这项具体的活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了国内知识管理的现状。
首先,我们看到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的重点是把已有的知识散发到农户中去,促成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而不是创造收集和整理新知识。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创新,不需要研究发明,而是说目前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还应该是推广知识,让有效的知识能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因此,农村科技人员需要把他们在一年中甚至过去几年总结出来的一些技术经验,培育出来的良种通过下乡,大集等多种形式传授给农民,让他们知道和了解这些内容,并且能够利用冬季的农闲时节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把它们应用到来年的劳作中,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农村如此,那么我们的企业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结论是确定的!就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而言,现有存在的各种知识已经足够他们使用,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新知识太少,而是了解和知道现有知识的人太少,这需要一个广泛的推广和培训过程,也是对现在所提倡的学习型社会所提出的要求。以生产型企业为例,ERP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从技术的角度来讲,ERP集成了非常优秀的管理实践,只要严格按照流程运作就可以运作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就是说,知识已经存在,但是很多人还没有开始应用这些知识,甚至并不真正了解
ERP,不知道ERP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对他们来讲,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发明和创造出一种比ERP更先进更好的系统,而是更好理解现在的ERP,掌握
ERP的核心精神并且融入日常的运作中,把ERP中的知识转换为自己企业的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ERP中蕴涵知识的价值。
其次,科技下乡传授知识的内容,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怎样让小猪长得快,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如何栽培杂交高产棉花?
怎么操作进口的插秧机?
这些问题按照显性隐性知识模型的划分都属于实质显性的知识,也就是说农民按照你提供的方法步骤拿过来一步一步照着做就可以了,不需要预先掌握什么知识,或者再去学什么高深的知识。事实上也只能如此,科技入户,科技大集没有给科技人员留出时间来给农民从头到尾分析自己的研究过程,讲解其中的原因,农民也不需要这些内容,即使是袁隆平去给农民讲怎么做基因分析,讲自己在杂交水稻过程中的一些秘诀恐怕也是不受欢迎的。他们需要的就是告诉自己该怎么做,薄薄的一篇纸写明步骤就足够了。也就是说他们的需求是快速见效的实用知识,而不是离他们十万八千里的高深理论,或者说需要摸索半年才能掌握的了的实质隐性的知识。企业中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很多人一提到知识管理就把隐性知识放在嘴边,好象只有隐性知识才有价值,显性知识全都是杂草一样。但是现实中,我们看到,大部分员工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流程化而不是创新化,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一些具体能指导他们怎么可以更快完成本职工作的技巧,而不是怎么去修改流程或者企业发展战略等高层面的东西。这些知识都需要是实质显性的,拿来就能用的。而实质隐性知识的共享更多的应该归入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第三,从时间看,科技下乡安排在了冬季农闲时节,农民们都有时间来琢磨这些东西。要是在忙着抢割耕种的时间搞这些活动,鬼才来理你呢?这也给知识管理工作者提出了问题,在什么时机进行知识管理的具体活动。知识管理必须和业务相结合,这是一条根本原则,但是毕竟还是需要员工们额外的时间投入,因此时机的选择就变的格外重要。在一个急速发展迅速扩张的企业中,恐怕没有人会顾得上知识管理,看了最新一期IT经理世界关于王石接班人的文章,很佩服老王的做法,宁肯放慢一点脚步,也要把基础夯实,但是现实世界中并不是每个老板都象老王那样。
最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目前阶段的知识管理重点应该是现有知识的传播、推广及其应用,而不是创造新知识;眼睛不要只盯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管好了价值同样重要;知识管理的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的发展阶段,本文的结论不适于那些自认为已经发展得非常好的企业。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
孙洪波
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