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定和生产竞争情报产品和服务?(by AMT 孟凡强)本文关键字: 案例交流
如何确定和生产竞争情报的产品和服务 by AMT 孟凡强 了解用户情报需求后,接着需要确定情报产品和服务对策。情报的内容是第一位的,企业情报用户也很在意情报的质量。的确,竞争情报能为企业运营和决策切实地做出贡献是它的生存价值的最好证明。虽然如此,为了使情报报告给情报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情报的说服力,还应考虑到情报接受中的情感因素,注意情报的提供的介质、途径和包装。 1 情报产品和服务的确定 企业的情报产品和服务类型并不求多而全,关键在于精。本文认为,根据国内外的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和研究,根据情报调查结果来确定情报产品时,可从下表所示的情报产品和服务类型中选择。
上面列出的情报产品的关系和战略价值可由下图所示的金字塔形图来表示。[ii] 情报产品金字塔形图 该报告体系的底层是所收集到的为竞争情报服务的信息,储存在CIS数据仓库内,根据它可以编写每月信息简报,内容一般包括信息来源、信息的收录时间、信息可靠度和信息内容等。根据前面的企业调查可以看出,当前企业的主要情报产品为每月信息简报,有一些企业有竞争对手档案。实际上,它们很少有情报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企业辛辛苦苦搜集到,有很多的信息元素具有上升为情报的潜力。这需要竞争情报人员敏感地捕捉到这些元素,分析它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并提出适当的战术、战略决策建议。这时才是真正的竞争情报,其产品形式可以是战略影响表格、每月情报简报、情报分析报告和特别情报简报。 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要考虑用户的特殊背景,提供有针对性的情报。同样的情报对有些用户很有价值,别的用户却对此没有兴趣。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D公司情报产品和服务的现状,本文做出如下建议: 1、
对情报用户和情报人员进行竞争情报方面的培训。 2、
对公司情报中心现有的月度内部刊物作改进,扩大刊物内容范围,使其内容覆盖技术、市场、生产、采购、财务、人事等各环节,并对情报的战略、战术影响作简单评价。 3、
建立从公司内外收集非公开信息的机制,编制人际网络情报采集报告。 4、
为部门经理和公司决策层提供每月情报简报,继续向公司决策层提供特别情报简报。 2 情报报告的撰写 通常来讲,情报报告中需要说明发生了什么事件、此事件对本企业的影响,然后提出对策建议。为引起阅读者的重视,增强情报效果,要遵循一些原则,采用一些技巧。如下所述。 力求准确。报告中,要从不同的情报源对报告中的事实、证据进行确认,并利用可靠的信息源或权威人物加强说服力。对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不足之处做出实事求是的说明。情报人员在建议可实施的方案时,一定要清楚地交待资料的来源和出处,明确告诉读者哪些信息是无法获得的。在报告中指明情报意味着什么固然重要,而说明情报的局限性也很重要。 简练。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有很多渠道表明德军计划在巴伐利亚开辟新战线,于是盟军集结了大量的军队来应对这种可能发生的战况。这使得前苏联占领了更多的德国领土,对战后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际上,盟军的错误部署原本应该避免的,它的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提供过这方面的报告,认为德军在Bavaria集结军队在战略上是不明智的、在操作上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情报题目是“关于南部德军的政治社会组织、通讯、经济、农业和食物供应、矿物资源、制造和交通设施的分析”。领导人对这份报告感到厌倦而造成决策失误是不奇怪的。如下一些方面可以使得报告简练:提供报告的概要;注意靠事实说话,去掉不关痛痒的文字;在报告中写出重要的东西(如情况的改变、意外的事件、不寻常的举动)而不忽略重要的东西就足够了;多使用表格、图表增强可视性;在表达数字资料时,避免大量罗列数字,而应对数字进行处理然后以图表和曲线的形式揭示出它们的意义。[iii] 明晰。注意以下一些方面:整个报告贯穿一个中心思想;报告所用的词汇和语句明白易懂、具体而不抽象、积极而不消极;尽量避免使用术语,避免内容重复;避免模棱两可,让情报用户摸不着头脑。 增强说服力。在看到报告之前,大多情况下,决策人员对报告论及的问题有了初步的想法。即使报告提供的情报是准确可靠的,决策人员对与自己观点相抵触的情报也易产生反感。为了增强说服力,提供的报告要注意:设身处地地为情报用户服务,为用户解决问题或使其受益;传播一些好消息;引起用户的好奇心。 [i]
Judith M. Vezma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t Xerox.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John Wiley & Son Inc. Vol.7(3)15-19
(1996) [ii]Hirk
W. Tyson. Competitive Knowledge Development: Reengineering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or Maximum Succes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John Wiley
& Son Inc.Vol6(4):14-21(1995) [iii]
责编:fred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