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以人为本(汤海京)

  作者:汤海京
2004/7/13 9:49:47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自己在联想做管理工作已近3年,从科班的技术人员变为一个中高级管理人员,自己经历了许多次角色的转变,才走到了今天。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坐下来总结一

本文关键字: 案例交流

——浅谈中国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是一名软件企业的管理者,和很多同仁一样,经历了互联网络的泡沫,也目睹了无数企业的转型。有感于最近1年来中国IT产业的变化和联想集团的转型,又融入了自己一点点不成熟的体会,写出了下面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自己在联想做管理工作已近3年,从科班的技术人员变为一个中高级管理人员,自己经历了许多次角色的转变,才走到了今天。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坐下来总结一次,不光是技术层面,还有心理和思想,最后写篇文章让朋友们分享。这次,就让我们谈谈人力资源管理。

三个秘诀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什么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人,也不懂得什么管理理论,只是因为自己管理的人多,打杂的事情干多了,就这样积累了不少想法,在这里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经常有一些搞理论研究的人问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软件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绝大多数管理者的回答都是“人才流失”。不错,这是目前中国IT服务企业和软件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我看过许多公司,也聊过不少企业的技术总监,他们和我一样,都面临这个问题,小企业有,大企业也不少。

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如何处理人才流失问题的?”,我的回答是“我的团队很少出现核心人才的流失!”。每次谈到这里的时候,对方总是停下笔,抬头疑惑地看着我,随后就是问我有什么绝招,其实没有什么绝招,我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IT服务,以人为本”。

如何做到“IT服务,以人为本”呢?你需要做好三件事:明确“Y”字形职业生涯;创造“家”文化;塑造精神领袖。

先谈谈“Y”字形职业生涯

说到以人为本,是做管理的肯定都认同,但要真正做到,我觉得不是那么容易。在软件企业,人无疑是核心,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过程管理,多么好的产品积累,以及所谓成熟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都不如你有一支团结的团队。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反复思考过的,强调人的作用并不代表忽视软件工程和CMM的作用,这些管理手段都是要以人为本的,如果核心骨干都走光了,那么你要文档和流程还有什么用呢?

IT服务企业更是如此,现在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做项目有一个共同点,客户都是“认人”的。比如某个大型项目持续了1年,客户跟项目经理相处得已经非常融洽了,如果这个时候项目经理离开公司,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很有可能失去这个客户。

管理学中有一句俗话,“参加公司、离开经理”,意思就是说员工加入公司是冲着这家公司的品牌,而离开公司往往是因为经理的原因。我个人非常认同这句话,这其实就是人才流失的关键原因,所以,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你的员工抛弃!

软件从业人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情感驱动,可能是软件开发工作特点决定的吧。因为,所有类型的软件,在研发或者开发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加入人为的因素和设计者的感觉。比如,需求分析阶段的交付成果会加入系统分析员对业务的独特理解;在系统设计阶段,架构设计师们的设计思路会直接影响软件的设计方式和技术架构;甚至在开发阶段,不同的程序员有不同的程序编写风格,最后往往导致无法进行交叉测试和代码评审。

其实很多高层管理者在看待软件从业人员的问题上,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软件开发人员都是理科毕业,都应该是很理性的。如果你现在还持这种观点,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现象和本质往往大相径庭,最底层的程序员们往往是情感最丰富的人;最“面目狰狞”的项目经理们恰恰是最善解人意的;而表面上跟老学究一样的架构设计师们经常会被你感动得热泪盈眶。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比如技术总监或是项目总监,你应该更多地和员工们工作、生活在一起,时时刻刻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一支团结的团队出现了,你也会为之兴奋和快乐。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需要明确软件团队的岗位体系和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其实很简单,软件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是一个“Y”字形,走到高端会出现分叉,即两条路:“程序员-〉设计工程师-〉系统分析员-〉架构设计师”。“程序员-〉设计工程师-〉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解释一下,大多数软件技术人员都是从程序员起步的,无论你现在在技术团队理做什么,如果你没有编写过程序,就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软件技术人员。

随着程序量的积累,程序员会逐步地体会到设计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模式,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名设计工程师;随着大量的设计工作积累,设计工程师会对系统的整体有了一定的把握能力,由于做过很多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沟通经验,设计工程师中的一部分人会成长为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是一个项目组的重要成员,也是除了项目经理之外最重要的客户界面,由于做过许多不同的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下一步的发展会出现分叉,即喜欢技术的人会向架构设计师方向发展,而喜欢跟客户沟通的人会向项目经理方向发展。

以上我总结的两条路是简单化的版本,由于我所在的部门软件人员在百人左右,所在的集团公司更是超过千人,细化的岗位体系是非常复杂的,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理解了这条“Y”字形的成长轨迹,也就不难制定岗位体系,有了岗位体系,也就好跟你的员工谈职业生涯规划了。做软件的人很在意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很希望自己能往高处发展,或者是在某个领域内做深做透。由于每个人的想法和认知都不同,所以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你必须要就职业生涯规划这件事情,跟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一段时间之后再一起回顾。

我就经常跟大家谈三句话,即“你去年的今天在做什么?今天你在做什么?你明年的今天相做什么?”,然后记录下来,等到明年的今天打开一看,无论是达到目标了还是没有达到,都会给员工一种特殊的感受,无形之中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再谈谈什么是“家”文化

这是一个我起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土一些,但却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一个企业的灵魂就是它的企业文化,软件企业尤为重要。还是因为软件人员都是感情动物,开发软件需要灵感和创意,项目实施需要激情。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你需要“刻意”去营造一种互相欣赏、沟通共享、协同作战的企业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家”文化。
互相欣赏是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之一,更是所有软件企业必须遵从的核心文化,也是我们软件团队管理的基础。因为做软件的人都是靠技术吃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不足。作为团队领导,你必须提倡员工之间的互相欣赏,让大家都去发现对方的优点,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达成一种融洽的团队氛围。

沟通共享;谈到沟通,很多人会认为沟通主要就是说话,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作为团队的领导,你应该首先“破冰”,去找你的员工沟通,去听、去想。然后逐步地带动整个团队的沟通,创造一种交流的机制,为知识共享奠定基础。
在很多软件企业中存在一些“技术壁垒”,比如某些所谓的“大拿”不愿意把自己的学问公诸于众,怕自己的那一点点招数被别人学会之后,就不灵了。其实大可不必,可以把你的知识奉献出来,让大家都能听到,这样别人才会把自己的招数也教给你,这样你不就更厉害了吗?团队的领导们应该注意引导“大拿”们进行一些培训,将个人的财富上升成为组织的财富,并注意及时的积累,建立一些简单实用的知识共享平台,将这些财富固化下来。

协同作战;软件团队经常面临项目的挑战,从打单子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要不同角色和不同能力的人在一起工作,这就必须强调协同作战。协同作战不光是领导层面的事情,它要求团队中的每名成员都要具有这种意识,比如你是系统分析员,既要明确自己在项目组中的定位和工作,也要清楚需要跟哪些人打交道,除了客户之外,你还需要跟设计人员、美术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等人员进行不同的沟通,这样才能将你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最大化。项目有忙有闲,在紧张的时候,项目经理应该有意识地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不断地调整项目的分工,弥补短板,最终求得最优的成本。

有了互相欣赏、沟通共享和协同作战,你会发现你的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对外作战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灵魂就是“家”文化。

最后谈谈软件企业的“精神领袖”

听起来有点像007的故事,但这对于软件企业是非常必须的,软件企业的管理要强调团队,但从来不忽视精英!不同层面要有不同层面的精英,他们在团队中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比如一个项目组,项目经理或者是主力技术人员往往成为了这个团队的“主心骨”。而作为整个技术团队的带头人或是首席架构师,往往是整个软件团队的核心,也是大家的精神支柱。每当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一看到这些支柱的出现,心里马上就踏实了,这些人对于整个软件团队起到的往往是“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对于这些“精神领袖”,软件团队的管理者们要倍加爱护,既要满足他们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程序,工作安全性,工作环境,工薪和福利,人际关系等;更要重视他们的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被认可,工作本身,职责,发展,晋升等。往往稳定了这些人,也就稳定了整个团队。

总结

总之,中国软件走到今天,可谓是步履蹒跚,国外的大型软件企业远比我们成熟,竞争的威胁和生存的压力迫使很多企业的领导者们改变了方向。而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有不少中国自己的软件企业还在坚持,并在无声中壮大;有更多地软件企业像雨后春笋一般地诞生和成长;国家正在逐步地走向理性,投入的重点更加明确,力度更强,这些都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征兆。
今天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只是是希望用我——一名普通的中国软件从业人员的一点点管理经验,为中国软件的发展尽一份力,也真心希望中国软件尽快走进腾飞的一天!

本文主要谈了如何做好软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话题,仅仅是作者的一点工作体会,并不是什么理论,也有很多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期待着和朋友们的交流!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tangdaxia@vip.sina.com

责编:汤海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汤海京 专栏

rss订阅
汤海京,现任北京博越世纪科技有限公司(lemodo.com)董事长兼总裁。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目前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在职硕士,曾任联想集团政府与公共服务事业部技术总监、联想软件信息化服务总监等职务,是联想集团电子政务业务的技术领军人物,以及联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他还经常在国内主流媒体上撰写文章,先后发表文章数十篇,如:《走出“联想”》、《IT服务、以人为本》,《亲历联想信息化》,《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论信息化建设中的哲学》、《SOA:托起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明天》等文章。2001年,他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专著,《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大全》。
王小刚

一个企业要维持自身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持续构建员工所具备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这种核心专长与技能能够为客户创造独..

袁小彤

长久以来,我们非常关注客户满意度之类的绩效,并将其视为重要的市场、客户评价,追求高的客户满意度也成为很多企业的..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