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信息化推进难在哪?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作者:金达仁
2011/9/26 10:15:04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央企的信息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同时,虽然央企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为什么实际的推行遇到种种问题?

本文关键字: 央企 信息化 金达仁

深化应用ERP,乃至持续深化应用ERP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增强自身主体意识,能否真正理解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持续深化应用ERP等理念和方法并落到实处。

问:目前企业包括央企,在ERP与信息化培训方面有哪些不足?

金达仁: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让我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此前我已反复谈过,且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也已表明,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

然而,主体意识的增强,既取决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也取决于人们能否获得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机会,从而学习、掌握和应用世界先进的研发技术、管理技术、制造技术、IT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并为我所用。因此,培训的意义与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的问题是,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包括央企,对信息化培训都不够重视,有的央企“十二五”期间就没有信息化培训预算。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培训主要依托于软件公司售前开展的信息化理念、软件功能和解决方案的讲解,售后的软件功能操作和软件实施的讲解。显然这种培训是为软件产品销售和实施而设定的内容,偏重于信息技术与软件功能,受训人员获取的知识不可能全面深入。

此外,这些年来,央企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管理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但这个培训与考核的内容、范围、形式及受训人员数量,跟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要求相比,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重点要关注与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将信息化培训提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去认识,并尽快落到实处。

二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信息化总体目标,培训课程与考核方法要体系化。如ERP专题培训应是浓缩后的MBA知识的培训。

三是立足于提高企业中高层领导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中层领导的宏观意识和战略执行力,促使他们从系统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软件公司要提供完整、高水平的培训服务。

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企业应用ERP,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这对企业管理而言,是一个颠覆性的革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金达仁:从本质上看,ERP项目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工程。一是它定位在企业管理范畴。二是它的实施必然要对企业原有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重组。

大多数央企都认为,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ERP项目是最难实施的。实施一二十年,还不尽理想,还需深化应用。央企信息化之难,难在用先进的思想方法对企业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也就是难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

忽视或弱化了优化重组,两化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ERP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就难以有效提升,ERP项目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近十年来,我曾就这个问题结合重大事件在相关刊物撰写过《信息化的本质》、《海啸预警机制的缺失》和《雨雪冰冻灾害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文章,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十二五”期间,中国企业特别是央企,应大力推进ERP的深化应用,把有效优化与重组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作为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工作重点去抓紧抓实。同时,软件公司应着眼长远发展,也要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咨询力度,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主体意识亟待增强

问:每年,国务院国资委都要召开“中央企业信息化会议”,并对各央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级。2007年是第一次,当时央企的平均成绩刚刚60分多一点,与国内先进的民企相比还有些不如。这几年虽有进步,但面临的挑战依旧很多,对此你怎么看?

金达仁:总体来看,信息化对推动央企的创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明显而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又采取新的战略举措,登高望远,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将央企信息化水平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范围,并召开央企信息化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力度。

但是,从“比较发展”与“又好又快”的角度看,我认为目前央企还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包括:战略目标实现与信息化支撑;两化深度融合与深化应用ERP;信息化有效推动集团管控体系;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建立、优化与重组;基于产业链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的构建与深化应用;ERP及各单元信息技术的集成与深化应用;信息化的机构、培训、规划与评价;各央企信息化的进程、深度、广度和水平的不平衡;现代服务、智慧企业、云计算物联网与先进制造等理念与技术的应用。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我的观点:一是,一些央企自身主体意识不强,对“两化”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ERP的意义、目标、理念与方法认知不足。二是,央企规模大、层级多、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困难。三是,一些央企有时不能按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推进信息化。

问:关于这些原因,能否作详细分析?

金达仁:上面已经说过,我一直强调“企业主体意识”与“意识重于一切”的观点。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工程。成败取决于信息化的主体,就是企业自身,是企业的各级领导,首先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成员。只有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标与内涵、理念与方法,这个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取得成功。成功的企业都体现了这样的基本规律。

其它影响因素,如资金、技术、软硬件等,相比是次要的。这些年来,央企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信息化,大多数央企选用的都是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和一流的软硬件系统。据国资委有关资料报道,2008年央企用于信息化的投资为1187亿元,其中软件方面投资为748亿元。

问: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央企虽然上了ERP系统,但是明显感觉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请你分析一下。

金达仁: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央企ERP应用反反复复、不尽理想的实际情况,正说明了央企深化应用ERP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是,一些央企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需求。我曾参加过一些央企的信息化总体规划、ERP软件的招标和申报国家信息化项目的评审工作,发现这些企业关注的仍然是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建立和软件功能与实施,这都是技术层面,而很少关注如何深层次地推动自身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这样的思路与方案,哪来更多的效益?

此外,评价ERP应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有明确量化的目标,其次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不完全具备。

问:你曾反复强调,有效加强企业集团管控,应从制度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三个层面去研究与实践。基于这个观点,你认为央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集团管控体系,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金达仁:如何加强集团管控,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集团管控体系,重组管控模式,实行业务协同,科学快速决策,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和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关注对分、子公司在人事、预算、资金、成本和审计等方面进行管控。这些管控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现代企业集团管控,是从整体优化和整体管控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的科学决策、风险管理、业务重组、业务协同与快速反应,强调从整个集团公司的制度层面、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去加强管控的研究与实践,并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具有实时管控和一体化管控特征的集团管控体系,来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责编:流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金达仁 专栏

rss订阅
科技部863/CIMS现代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专题组成员、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ERP专委会副主任和广东省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他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和ERP、SCM、BMR和IT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提出了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意识重于一切;赢在落到实处;流程从属模式;企业是应用ERP、SCM、BMR和IT的主体;ERP、SCM、BMR和信息化项目是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工程;制定明确、量化的系统应用目标;实行大型项目论证制、监理制和评价制等基本思想和方法。 期间,他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及高层管理论坛上作专题演讲,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一些论文还被收录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今日中国经济思想文库》《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改革二十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文集》等大型文献丛书。同时,他的业绩也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和《当代中国人-中国当代创新人才》等大型人物丛书。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