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用户为软件企业支招 如何玩转服务

来源:IT168  作者:张金革
2010/7/21 10:38:29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尽管小有成绩,王总还是不敢懈怠,带队冲锋陷阵的同时,脑子也一直在转。两年前,他就发现,沿袭拉班子写软件、竞标拿项目的老套路越来越难作,就一咬牙一跺脚,也学着别人,祭出了“软件免费、服务立足”的大旗。

新锐软件企业的王总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敏锐的嗅觉,率领他的团队,成功地开发出一款软件,经过摸爬滚打,在政府某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尽管小有成绩,王总还是不敢懈怠,带队冲锋陷阵的同时,脑子也一直在转。两年前,他就发现,沿袭拉班子写软件、竞标拿项目的老套路越来越难作,就一咬牙一跺脚,也学着别人,祭出了“软件免费、服务立足”的大旗。
                       

旗开容易得胜难

您别说,这招儿还真挺奏效。没过多少日子,他就接连拿下两个省份连同其下属的三、四百个基层单位的软件服务合同,整得其余几个竞争对手灰头土脸。软件成功部署上线,培训,试运行,再到正式运行……一切顺顺当当,转眼就是年底。按照合同约定,王总派人打电话开始张罗收取软件服务费。

不打电话则已,一圈电话打下来,积极响应的用户不到三分之一。找辙推拖的用户算是客气的,约有一半的用户楞说没有这回事。没办法,王总只能登门到两个省份的行政主管部门去讨说法。在吃了多次闭门羹之后,用户终于答应见面。几句寒暄之后,王总切入正题,用户的脸立马拉下来了,“王总,你收钱倒是蛮积极的,我这儿攒了一大堆的问题,给你们企业打了无数次的电话,咋总也不见动静呢?就这服务,还想要钱?你觉着有门儿吗?”

王总一脸的难堪。揣在包里的合同,也没底气往外掏了。

钱没要回来,王总多少有点起急,这一年的心血,莫不是白扔了吗?回到旅馆,跟手下的客服经理一合计,这才知道,自打软件上线运行,用户那里就陆续提出问题,企业客服也没少忙活,可是,因为人手少,业务技术能力又参差不齐,许多问题没来得及解决;有些问题,客服人员反映到研发部门了,有没有反馈,也没有跟踪;还有一些问题,客服人员匆忙中记在一些纸片上了,因为疏忽,也没有整理,干脆没了下文。

由此看来,用户的指责有合理的成份。这么想着,王总的心绪倒也平静了一些:这一年的学费没有白交。眼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解决“服务不力”的问题,将“服务”真正做实做硬,令用户心悦诚服地履行合同、为服务埋单。

王总的问题也是许多行业软件企业管理者共同的难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观之,这也是软件用户实现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为此破题,与有识之士共同探究一二。

我认为,行业软件企业要想玩转“服务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一些真功夫。

挂在口头,记在心头

行业软件企业的领导者要真正认识到“服务在软件业的核心价值”。相形之下,软件只是联系企业与用户的一个媒介。把服务作为软件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举措。只有具备此心,才肯下此力气。所以,这一点堪称重要。否则,“服务至上”就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成为一个噱头、一块招牌,这样的服务就会徒有虚名,用户在领教之后,其感觉与后果不言自明。

挂在口头是必要的。语言是智慧的外壳。以当下的行业软件服务意识与能力,软件企业的领导者确有必要多讲几句,既是对企业员工,也是对领导者自身,以帮助彼此,巩固这一意识,设法提高服务能力。

记在心头尤为关键。只有使之入脑入心,才能增强做实做硬服务的紧迫感和决心,才能在软件企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营造尊重和保护用户权益、敬畏市场与用户的心态,以此心态谋划与从事服务,才能端端正正、谨言慎行,才能不断探索,不懈反思,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物色人选,建立梯队

服务是一项耗费心力的苦差事,更是一个考验企业功力的难事。要真正叫响“服务”,将“服务”打造成为企业的一个“过硬的产品”,进而成为一个品牌,支撑软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一批精兵强将恐怕是行不通的。对此,相信许多朋友会表示认同。但是,如果将“物色人选、建立梯队”的过程,也列入“服务”这个牌局,兴许会有人反对。

实际上,这恰恰是打好服务牌的关键一手。因为,鲜有一个团队,在着手开展服务时,就有这样一支得心应手的服务团队。事实上,过硬的服务团队,正是随着企业管理者对服务战略战术的实践与揣摩,不断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优化组合而来的。

说它是个梯队,强调的是:其成员要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脾气禀赋。既要有行业专家型的人员,能够深度把握行业脉动、顺畅地与用户沟通,也要有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开发一些“短平快”的软件产品,以迅速弥补现有软件不足,或是满足用户的急迫性需求。要有系统集成方面的人才,对相关软硬件及其排列组合,有相当的敏感性与精确的把握,还要有吃苦耐劳的无名英雄,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一些零七八碎的问题。既要有急脾气的主儿,领了任务就风风火火地干,也要有几个慢性子,面对客户的批评指责,能够心平气和地倾听,耐心细致地回复。

看准对象,量体裁衣

“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是中国商业的精华所在,得到国人广泛认同。其实,在商业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那就是“看人下菜碟”。这个看似负面的语汇,实则蕴含深刻的商业智慧,不信你看:葱烧海参是道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你不看对象,将其提供给一个6月龄的小朋友,小家伙的妈妈如果在场,非跟你急眼不可。行业软件企业向用户提供“服务”,也要“看人下菜碟”,要合理、适度。

行业软件企业要着眼3个层面的问题,向用户提供合理、适度的服务。

一是用户的经济实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同样适用。如果用户的经济实力比较强,软件企业可考虑向其推荐较为周到的高水平的服务。比如派驻专门人员,为其提供专门服务。所有关系信息化工作、用户需要提供的服务,都可积极提供。一些软件企业将这类用户定义为“优质用户”,向其提供诸如“白金服务”、“钻石服务”,其服务的档次和周详程度,闻其名,便可猜到一二;如果用户的经济实力一般,软件企业可考虑向其提供基础性的服务。比如电话及网络支持、定期回访,等等。

二是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行业用户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往往是有差异的,这也决定了同一款软件应用的深度、广度的差异性。针对这一客观事实,软件企业在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时,就要有所取舍,这也是服务艺术性的一个体现。例如,对一个信息化初级用户,服务就要强调由浅入深,一些“高精尖”的东西,就不必急着向用户介绍,服务的档次也可以低一些,否则会造成服务资源的浪费;而对信息化中高级用户,就要有意识地将“高精尖”的东西拉出来遛遛,借此形成“卖点”,相应地,服务的档次就要高一些。

三是用户所处地域。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的人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与繁衍生息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办事方法。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软件企业在与不同地域的用户打交道、提供服务时,必须重视这种差异性,要有针对性、积极地加以应对。例如,对西部用户,服务就要粗犷、有力一些;对东北的用户,服务就要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对华南地区的用户,服务就要体贴细腻,讲究委婉。

针对用户的种种差异性,软件企业可以开发出别具特色的“服务产品”,如一般性的服务,银牌服务、金牌服务、钻石服务,等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志于此的软件企业管理者不妨收集和借鉴。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王立新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