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一叶障目 不识ERP管理

来源:CIO时代  
2010/6/25 11:32:53
ERP的应用逐渐成为企业经营运作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事似乎圆满结束,其实,故事才刚刚开始。此时,企业易患的毛病是误把起点当终点。

本文关键字: ERP 管理

计划排产时,每个生产定单的数量最大不得超过生产线一天一个班的产能。原则是小批量,多批次。此外,将生产定单分为两类:利用现有库存就能够生产的;必须等待在定物料(on order items)才能够生产的。优先安排前者,及时调整后者。

建立销售定单优先等级制度。在“先下单,先服务”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处理重要客户的定单。如果生产突然发生异常影响成品出货的情况,按“工厂损失最小”的原则调整生产排程。

仓库一次性将一个生产定单的全部物料发给领料员,并及时完成ERP中的相应的库存转换(inventory transactions)。如果生产线补料,必须严格按补料流程处理,以便ERP系统能够忠实反映任何产出率的异常变化。

计划对生产定单的缺料负责,采购对采购定单及时交货负责;船务对进口物料的进厂日期负责。

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任何绕过ERP的采购、计划行为。

这回却是PMC主管嘴巴张得最大。A君暂不理会,继续平静但坚定地告诉他的四位主管,前两条决定三周后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后五条下周一立即生效。四位主管满脸的惊讶与怀疑并没有减少多少,尽管A君花了两、三个小时作详细解释。不过,他们还是下去为新规则的实施做准备。不管怎样,老板总是老板。

三周后,关键的新规则实施了。虽然工厂总的及时交货率比以往下降了近12%,生产却不再叫缺料,货代的车队也第一次按时离开了工厂。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实际完成销售额却只比计划的销售额少了3%,只比以往下降0.5%.新规则实施了三周后,计划员和采购员自己都发现:由于不再每天忙着催料,本周的生产排程也比以前稳定得多,几乎不用再做任何调整,因此,有时间从容及时处理重要的信息,安心周全地安排下一周的生产排程或下一周的生产所需要的物料,工作效率反而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A君虽然倍感欣慰,但是他清楚,目前的成功一部分是以很高的库存为代价的(对于以前经常因供应商的原因而缺料的物料,他默许他的采购员们稍微多买些)。而且,那些经常出问题供应商在这一期间也倍加小心,真正的供应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时机到了。于是,A君和他的团队又进行了以下的流程改进:

1.完善MPS与预测机制

根据客户对预测的承诺以及其预测的准确率,建立预测分级管理制度(主要由PMC主管负责)密切关注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及时将这种偏差反馈给相关供应商(由PMC与采购共同负责)以供应商及时送货率、送货频率等为主要反馈指标,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企业的预测真正成为供应商生产计划的重要输入。

2.建立缺料风险等级管理与预警管理机制

重新梳理ERP中已失效的物料的ABC分类。对供应商及时送货率,质量稳定性等进行分析,结合物料公用性分析,建立物料缺料风险等级管理制度。根据物料的历史需求,现有需求(在订量)以及未来需求(fore_cast),计算出平均的时间单位需求量,如比,每周平均需求量。分析该物料的现有库存, 在订量,建立物料缺料的预警管理机制。

3.定期维护ERP中的计划、采购参数

根据物料的风险等级,生产、采购、质量等资料,定期维护ERP中的提前期,定单修订参数(Order Modifiers)、定货策略(Order Policy Code)等计划采购参数。确保ERP能够正确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动作。

4.建立库存目标分级控制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库存成本结构,将库存控制目标, 逐层分解到主要的成本分担体(Cost Contributors)上,如某一类产品,某一类原材料,直到某一常用原材料。这样,总的库存控制目标就分解到了每个计划员、采购员的身上。人人都有具体的控制目标与对象。

5.努力压缩提前期

通过将压缩提前期与供应商等级评估等供应商绩效评估挂钩,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库存风险,提高对市场的能快速的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A君在成功地在降低库存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成品及时出货率,销售定单完成率。也为进一步的流程自动化(BPA)与流程改进(BPI)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刘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