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原则在信息化合同中的应用众所周知,国内信息化的三十年间,几乎没有几个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并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项目。 众所周知,国内信息化的三十年间,几乎没有几个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并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信息化合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合同执行的风险,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成合同法的“帝王条款”,因此诚信原则就显得愈发重要。 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良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并要求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的平衡。许多信息化项目的合同草案就体现出风险分配明显不合理,企业基本不愿承担风险,希望把风险都转嫁给软件公司。另外,合同条款对软件公司的义务要求限制也较为苛刻,又删除了许多体现软件商权利的条款,这就造成了不平等,违反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软件公司的合理权益,对于不合理的苛刻制约性条款,软件公司必须采用对合同草案进行修改的方法,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根据风险分配的原则“谁能更有效的防止和控制风险,或减小该风险引起的损失,则由谁承担此风险”,软件公司风险引起的项目变更完全应由软件公司承担,非软件公司原因引起的风险的费用应由企业承担,项目需求变更引起的费用的增加应当有企业承担,这样才能体现出诚信原则。 作为一份有法律效率的合同理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性条款,诸如:变更、违约、延期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必须在合同中描述清楚,不能够产生歧义。双方在合同的执行中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有些条款可以付诸实施,有些条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使用,合同的严密,只是作为一种规则性的双方约束,在合同签订、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诚信原则,尽可能采取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1、合同签订前 1)资信调查 合同签订前,合同双方要全面考察对方资信,目前一般是企业方对软件公司的考察比较严格,但是软件公司迫于竞争压力,签订合同愿望强烈,往往对企业资信考察较少,这会导致企业方将来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造成实施困难或者付款困难,从有利于自身的方面解释合同,而不是按照诚信原则解释合同,从而导致合同执行困难或不能执行,并产生法律纠纷。所以软件公司签订合同前也同样需要对企业做详尽的资信调查,以确认企业是否有付款能力、是否有资信的不良记录,这些都将为合同评审中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2)重视合同的法制性质 重视合同的法律性质,培养合同意识。现阶段虽然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信息化合同的法律性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由于信息化合同的不确定性,大多数信息化合同都不能按照最初签订的时间和进度执行,所以在普遍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合同法律相应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由于合同的法律意识不强,造成合同纠纷的机率就会增大。所以必须重视合同,一经签订即成为合同双方的最高法律。 3)加强沟通和了解 信息化项目前期接触尤为重要,一直到合同的招标投标阶段,双方均应本着真诚合作的精神多沟通,达到互相了解和理解。实践证实,双方理解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合同执行中对抗越少,合作越顺利,项目越容易成功。虽然每个信息化项目的范围、规模、复杂性各不相同,但一个被企业、软件公司都认为成功的项目,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软件公司能就项目目标达成共识,并将项目目标建立在各种完备的书面合同上,它们是平等的,并能明确工程的施工范围,为了能做到这点,企业对于信息化项目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并以此作为合同签订的核心,即:明确目标,控制需求,有限投资。企业必须要确立信息系统的目标,合同实施过程中,围绕着项目目标控制信息系统需求,企业还需要建立投资意识,应当了解需求的增加可会导致投资的增大。软件公司在项目前期的接触过程中,需要充分灌输这几方面的知识,并根据客户确立的项目目标对合同框架内容与客户达成共识,为今后项目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2、合同签订中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签订过程一般就是针对合同细节进行磋商,这个阶段如果不能本着诚信原则,那最终的合同容易变成一个处处充满陷阱的不平等的条约,这样的合同一定会存在大量的隐患,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和法律的纠纷。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企业方和软件公司都应当本着诚信原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充分理解和信任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企业和软件公司应当一起明确目标,保持沟通,对于合同文件和技术文件中不一致、矛盾、不理解、含糊的地方及早提出疑问并作出回答,双方根据磋商的内容,最终形成详细的合同文本以及技术协议文本,这样避免日后双方在对需求内容理解不统一的情况下,产生摩擦。这个过程中,企业和软件公司应该站在相同的立场上,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双方有着相同的目标。信息化项目对于双方来说,应当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企业和软件公司如果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顾对方的利益,就会产生诚信缺失行为,但是这种失信的行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成本。 责编:王立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