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U9 PK SAP/Oracle今天用友U9和SAP、Oracle同台竞技,可能暂时还不会出现全胜的局面,但毕竟是走到了同一个竞技场上。 5年前的差距 中国的ERP软件和国际一流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到底有多大的差距?5年前我的评价是至少差20年,也就是说2004年国内的几个主流ERP产品,比如用友的U8,金蝶的K/3等,和国际一流厂商(SAP、Oracle)等比较,相差20年的水平。为什么当年,会有这样的判断呢?主要考虑的是几个因素: 1、)应用基础结构的差距:对于一个要面对各种类型企业的产品化ERP系统,它的组织构架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应用覆盖面。2004年我做过一个比较,当时的SAP R/3可实现10种以上的多组织模式,而国内产品都只能覆盖单组织应用,而且没有业务组织形态,只有行政组织形态。这个差距就决定了国内的产品很难适应有一定业务规模的企业需求。 2、)对企业资源的数字化的差异:对于各类企业资源,其数字化的深度反映出其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同样我做过一个比较,当年SAP R/3中对会计科目的数字化是用35个字段来表述的,而当时的金蝶K/3是16个字段,这个字段的差距的背后则是ERP应用功能的差距。 3、)技术及平台的差距: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库、支持可扩展的开发等技术要求,是一个成功ERP系统的关键,由于技术与平台的滞后而被淘汰出局的产品,在ERP的发展历程中比比可见。比如当年DEC的产品、王安的产品,甚至后来根植在AS400上的SSA的产品,先后都从主流市场消失。因此5年前,国内产品的技术根基是很浅的,基本都只是寄生于微软的平台和开发技术至上,对于大型应用的支撑力度是有很大限制的。 这几个主要指标的评判,让我在2004年,得出了国内的产品和国际产品有20年的差距。 U9 PK SAP/Oracle 先不谈今天用友的产品和国际厂商的产品到底谁优谁劣,我看这场PK的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5年前我做这种比较的时候,没有国内的厂商提出过异议,也没有人愿意来进行比较,但今天用友敢于把自己的U9和SAP、Oracle放到一个赛场上竞技,就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我要说一句:“敢比就是赢”。 这2年和国内公司有了深入的接触,也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我们不妨从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看这场PK: 1、)客户群体的准确定位: 我们看到,用友公司是用一个系列的产品来对应不同的市场,它的T系列产品对应的是小型的企业,U8产品对应的是中型市场中偏下的企业,U9产品对应的是中型市场中偏上的企业,NC产品对应的是高端的市场。 再看SAP的市场对应,SAP商务套件对应的是高端市场,SAP Business All-in-One对应的是中端市场,SAP Business One对应的是小型市场。 表面上看到的是大家都有相应的产品对应不同的市场,但实际做法上,所谓的SAP Business All-in-One是源自于SAP商务套件的同一个产品,只是通过了部分的预配置来实现快速交付,其本质并不是真正面向中端市场的产品。而用友的U8和U9则是两款完全不同的,对不同中端客户群体有准确定位的产品。所以从客户群体的准确定位而言,国内公司的更为精准。 2、)从应用效益来看: __ * 适应性的比较:就业务处理能力而言,对于中端客户市场,目前的U9和SAP、Oracle的产品没有差距,基本都能覆盖这类客户的应用需求;就运营决策能力而言,他们的差异也是在伯仲之间;但就战略决策能力而言,由于SAP有了Business Objects,Oracle有了hyperion之后,这个方面就强过于U9产品本身。所以整体看适应性,国外产品略占优势,U9需要有面对战略决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赶上国外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 __ * 可用性的比较:无论是对用户角色的覆盖、工作内容的覆盖和易用性,U9都全面超越了国外公司的产品。SAP、Oracle,由于产品发展的时间已经很长,其基本的思路是局限在ERP领域中,而U9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比如集成了办公的思想、加入了企业搜索引擎、强调了个性化桌面,这些使得它的可用性就非常人性化。所以在可用性上,U9产品应当占据优势。 __ * 可扩展性的比较:就技术扩展性而言,U9产品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全面基于SOA架构体系,因此它的技术可扩展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就应用可扩展性而言,各种类型的多组织模型的出现,使得U9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和SAP、Oracle一样的结构基础。这两个变化,可以说是国内产品的一个质的飞跃,虽然从整体判断国外产品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但U9已经突破了长期阻碍国内产品成长的屏障,具备了快速赶上甚至超越的能力。 __ * 总拥有成本的比较:无论是产品的购置成本、实施成本、用户的应用成本和系统的运行成本,U9继续保持着国内产品的本地成本优势,这个本地成本优势并不是简单的低价格,而主要是运行维护成本适应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应该说整体的应用效益,U9和国外产品不相上下,目前在可用性和总拥有成本上强于国外厂商,在适应性上稍逊于国际产品,在可扩展性上还是弱于国际厂商。但由于U9的基础架构无论在应用上还是技术上,都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随着一定时间的积累,再加上用友强大的中国企业用户基础,U9会很快在后面两点上赶上并超越国际厂商。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