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无法拥抱变化——传统ERP的缺陷传统ERP软件的一个特点,是试图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规则都明确化、固定化,这对于一些大型垄断行业/企业来说或许问题不大。但对于在市场中搏杀的中小企业来说就有点僵化...如果遇到一些在最初上线的时候没有遇到过的特殊的业务,就可能会无法操作,除非一直等到重新根据这个业务制定出新的业务规程并对系统进行新的设置后,才能继续。可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天天面对变化的环境,根本不可能等把规则理清楚之后再继续。遇到新问题,一般都是老板或员工“便宜行事”。 比如生产中的MRP, 能够正常运行的一个前提是主生产计划(MPS)能够基本保持稳定,不能有太过频繁的变化, 同时企业内的基础数据(如BOM和各种定额)有95%以上的正确率。这个前提在欧洲那样稳定的生产环境中或许能得到满足。而在国内的商业环境中却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电力设备的。他说,同样的产品,如果是交给西门子等欧洲公司做,就得提前6个月订货,并且订货后不能再更改技术要求。可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国内制造商,客户只会提前1到2个月订货,并且可能在交付前一周还会更改技术要求。为了能拿到订单,国内客户必须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这种要求。但是,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生产组织和计划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再举个例子。传统ERP系统中,对于销售订单都有一个价格管制功能。如果遇到超越公司价格政策的情况就必须要一定级别的主管来审批。可是主管只有在与销售员深入沟通并了解这笔业务的细节后,才可能做出审批决定。而这个沟通的过程是超出ERP系统的功能范畴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这种情况发生地多了,人们就觉得传统ERP蜕变成了一个业务记录工具,而无法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帮助。 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传统ERP的潜意识中,只把人当作操作员,而忽视了流程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可是所有的业务都是人来做的,最后也是由人来承担责任的。这也是一些企业对ERP的实施效果不大认同的原因. (这就类似在软件开发领域的CMM,只把开发人员当作机器,造成很难适应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进而使得开发成本居高不下,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一个好的系统, 应该帮助企业老板和员工理顺业务线索, 而不仅仅提供MRP之类的强大业务计算能力。应该加强企业员工的协同工作的能力,尊重人在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重要因素。帮助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创造力,而不是用僵化地流程去硬套。 一个好的系统, 应该能够帮助用户逐步提高基础数据/业务规则的准确性, 而不是把基础数据/业务规则的准确性完全扔给用户去负责. 并且, 在基础数据/业务规则的准确性不够高的时候,,能尽可能发挥人的作用,帮助用户尽可能把业务流程走下去。(在这里为什么要把基础数据和业务规则放在一起说呢?这是因为对用户来说,二者常常是一个事情的两个角度。有的时候,一些用户甚至都不能正确地区分二者) 责编:张赛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