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ERP系统中信息"过载",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的一大结症。日复一日积累的"海量"的、无章无序的信息,一方面不断地消耗企业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又容易误导决策。本文以广东科龙配件公司优化ERP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为案例,解析ERP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
1. 物流的分类
站在信息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物流简单地分成三类。一类是物理变形式的物流,另一种是地域分布式的物流,还一种是机械流动式的物流。三种物流在信息管理模式上各有侧重。
1.1物理变形式的物流,通常应用在以制造为主的企业中。它的特点是物流在制造期间增值性较强。学者与管理者们长期研究的是,如何能最大的创造这个增值空间,其重点对象是制造成本管理。
1.2地域分布式的物流,典型的应用在以分销为主的销售公司。它的特点是价值链较广。公司销售地域分布有多广,它的价值链就有多广。例如典型的有,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等。他们的商品分布在全国各地。当企业管理者们在研究营销的时候,一方面关注如何向每个城市的每个连锁店,或连锁柜"铺货"(这个被称之为市场营销的"毛细血管"),解决抢占市场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在这些"毛细血管"中囤积的物料与价值,销售利润,及信息采集的及时性、真实性而倍加感叹。
1.3机械流动式的物流的应用是近几年来最热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它推崇的以客户为核心的理念下,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信息!通过最高端的信息通讯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及配套移动设备,让客户知道自己的物料现在位于何方。本文的物流是指的第一种。
2. 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
熟悉企业管理的人仔细地观察一下传统的制造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不难发现它采用的信息源是"物流+单据流"的捆绑形式。
2.1传统的物流信息模式特点
在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信息处理通常是:当某一物料从供应地点,发往需求地点的时候都要求严格地按照"单据凭证"进行交接。所以在企业里单据的种类是十分繁多的。记得作者在一家企业做信息系统的时候,曾收集到140多种表单!最后经过多方讨论,还是保留了40多种。本文以使用最普遍的"领料单"与"发料单"为例,分析传统的物流与它原始数据的走向。
在企业里物料的"领料单"与"收料单"通常被设计为"四联单"(财务一联,车间一联,仓库一联,班组一联)。这些单据是配合着企业管理规定使用的。当部门需要领用物料时,企业管理要求先编制"领料单",然后供应部门依据"领料单"编制"发料单"。企业对物料管理是通过"领料单"与"发料单"来分辨需求方和供应方已经有过物料交接这一事实。为了保证交接不可抵赖性,要求双方保存"领料单"与"收料单"的凭证,以备日后稽查。还有,为配合财务人员对物流的资金管理,在评估物流管理水平时,如果出现了缺口,将提交原始单据一一"对账",直至找出资金的损失之处为止。如有违章,轻者受到处分,重者违法提交法律制裁。
由于物料是国家或企业的资产,因此企业在管理方面尤其重视。为了做好物料的管理工作,每个企业都设计了自己的物流管理模式,其中包括物流线路、通道和仓库(在物流信息模式中称节点)。仓库是物料的缓存地点。在企业里物流的仓库越多,物流就管理得越清晰,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计算越准确。但是这样管理的成本会增高,信息的处理量也会加大。当物料的仓库设置少一点,管理成本会降低,信息的处理量就会减少,但是物流的信息"黑洞"就会加大。目前在制造业利润空间已经很薄的情况下,无论是增加人工成本,还是加大信息"黑洞"都将是给企业埋下一个颗定时"炸弹"。
为了解决物流管理问题,2003年初广东科龙配件公司ERP上线,它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是典型的传统物流信息模式的特点如下:
(1)管理精细化。多仓库管理,多工序管理,产品的制造过程乃至每一道工序能采集、查询到信息。
(2)按工序管理物料。每道工序货位之间物料移动都要求严格地按开具"四联单"。
(3)管理会计当按产品做成本核算。仓库之间、工序之间要求按交接,并且双方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并记日志账,作为车间产品核算的原始依据。
(4)财务按产品计算制造成本。也是采用仓库、工序的"四联单"。
应用分析
(1)物流节点过多,仓库设置过多,导致物流线路过长。且仓库之间都用"四联单",单据量大,交接操作、单据收集的工作量大,因此记日志账,对账的工作量相当地大;
(2)导致车间成本核算,财务制造成本记账信息过载,工作量大;
(3)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物料编码,物料品种多,基础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大;
(4)工序物料编码,导致物料清单层次加深,也增加了加工订单的输入量……
2.3上线效果
广东科龙配件公司2003年上线后,利用ERP来记账、算账、查数、出报表。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查询到物流数据。但是很难达到管理与控制物流的效果。原因很简单,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本来就是"事后管理"的方式,仅能看清楚数据,做"事后处理"而已。
3. 优化的物流信息管理模式
将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硬搬到ERP系统上去,一方面企业获取了大量、及时、准确的物流数据。另一方面,面对这些"海量"的物流数据。企业不禁为之惊叹:怎么会是这样的呢?难道我们的员工每天忙着输入数据,各部门都要求增加人员,就是为了报告这些数据吗?
的确,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了信息"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得不体会企业目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处境。我们能不能做一个限定,在企业有限的管理目标前提下,设计一个适应的信息管理模式,让物流信息在限定的范围内"跑",让企业有能力管理来分析、控制这些物流信息呢?
责编:郑荆陵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