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P管理模式应用技术(郑荆陵)本文通过描绘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研讨它的信息操作平台。希望如此生动、形象的信息操作平台,能给企业ERP系统的建设化带来直观的可塑的效果。 在信息化的世界里,直观、互动、友好、快乐地协同工作应该是最诱人的。然而,这一切是以设计好一个可视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前提的。作者经过十几年的工厂实施,设计出了ERP信息管理模式,并认为这个模式有着它普遍性的意义。作者希望能与热爱ERP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同行们携手一起共同探讨这门知识。 1. 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 图1,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描绘了企业制造部分的生产、供应、销售、及相关财务部分。 1.1 ERP管理模式的概况 图1.集成式的ERP管理模式
一个典型的制造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工程、基础管理、基础数据,还有它的信息系统部分。它们由信息系统紧紧连接成一个整体。 1.2 ERP管理模式的特点 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所有企业共性的东西。在此不做赘述。 管理工程:企业设定的管理范畴。一个有规模的生产的企业,该业务流程将有五方面的管理,即经营规划管理、计划管理、制造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五方面的管理流程不仅与生产计划流程有关,也与信息操作平台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础管理:图1中的管理要素是一些约束条件。例如生产计划管理中的定货策略的制定,库存管理中的安全库存量,成本管理中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每当确定一个管理目标时,将选定一些约束条件。这些约定条件将被数据化、逻辑花设定在系统里。企业管理者们通过这些条件进行控制与管理。 基础数据:即企业中的基础资料,它们企业经营运作的基础与依据。如生产什么——物料主记录,投入哪些物料——制造物料清单(MBOM)、在哪里生产——加工路线等等。 信息支撑系统:它是ERP系统中运行的基础,是它的“硬体”部分。通常它们与企业的设备一起被列入固定资产中。形象地说它是“企业的信息公路”。 ERP信息系统操作平台:它是ERP系统中“软体”部分。它可以形象地比作在“企业的信息公路”跑的“车”,“车”子里载着的业务…… 2.企业信息操作平台各异 不难看出在图1里,除了信息系统部分以外,其它的部分都是所有企业共性的东西。那么ERP信息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的究竟区别何在?它们的操作形式又是如何的呢? 2.1传统的信息操作平台 传统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是以统计系统为管理核心的,即统计系统是企业运作的中枢神经。 图2统计式的信息操作平台 熟悉企业的人都知道,在一个现代的企业中,至少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统计系统。典型的有生产统计系统,质量统计系统、成本核算统计系统等等。 2.1.1统计式系统的特点 塔式的信息操作平台。依靠各部门、各级统计人员逐级搭建起来的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的操作方式如下。 1)上传
2)下达 当企业经营者收到来自各统计系统的最后报告,并做出决策后,再通过各级部门领导逐级下达命令,部署执行。 2.1.2统计式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缺点:信息量少,管理粗放,无法跟踪到经营目标是的具体执行情况。 2.2 ERP的信息操作平台 目前建设信息支撑系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关键是如合搭建信息操作平台,即图3中操作平台中的“游戏规则”。 图3ERP信息操作平台 2.2.1 ERP信息操作平台的特点
信息操作平台紧紧地围绕着企业“实体”运作,如图3中的物流系统。一家美资公司管理铭言:“企业的一切制造活动都围绕着MRPII转!”就是ERP信息操作平台真实的写照。 2.2.2 ERP信息操作平台的优缺点 优点:
形象地说ERP操作平台是经营管理者的“眼镜”,通过这副“眼镜”可以帮助管理者们随时看到现场。管理与控制不在“理论”化了。它们将都会,一点点地落实在实体上。 缺点:管理工作精细化,工作内容更具体,操作复杂,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3.实施中的误区 目前企业对ERP的原理的理解差异还是很大的。存在着不少的误解。这些误解不进行及时修正,足以会导致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失败。 1) 对ERP系统的误解 2) 对“一把手”的工程误解 3) 对二次开发的误解 4) 对过程管理的误解 4.结束语 尽管ERP管理模式是直观的,但是它实现起来仍然是非常困难的。模式里的每一个管理范畴,都是它们学科中永恒的研究“主题”。因此,图1可以说是一个理想,是一个愿景,也是我们的“世纪课题”。但是,对于ERP操作平台的建设并不是困难的。如果我们加强学习,改变观念,需要付出,甩掉统计式的报表系统,建设一个新型的、共享的、快捷的、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zhengjingling12@yahoo.com.cn 责编:郑荆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