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转移过程中忽略的内容(陈启申)

  作者:陈启申
2002/12/25 14:36:29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编者按:该文章由陈启申老师结合他在2002企业信息化风险管理高峰会的讲演内容提供。

信息化知识转移过程中忽略的内容

陈启申

ERP对不少企业来讲是新鲜事物,要做“从来没有这么做的事”;而做没有干过的事就意味着有风险。因此,知识转移是防范实施ERP风险的首要措施。谈到知识转移,有许多问题要明确。如:向什么人转移知识?不同的人群需要转移什么样的不同知识?谁来向他们转移知识?这些人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他们的知识又从哪里“转移”得来的?即使是“知识传播者”也有一个“先当学生,再当先生”的问题。所谓先当学生,指不断充实自己和了解听课人员的需求和期望的问题。

知识转让的大目标是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人们习惯把复合型人才定义为“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只是主要的两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另外的两项知识,就是“行业特点”的知识,和“项目管理”的知识。所以说,复合型人才应当具备4种基础知识。如果缺少行业特点的知识,也就难以理解行业的业务流程特点,说不清行业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如果缺少项目管理的知识,就难以同人交流沟通,难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实施进程,对知识转移效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单靠学校培养是培养不出来的,学校只能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知识”这个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因转移而有丝毫损失。你把知识传送给别人,别人增加了知识,而你的知识却不会有丝毫减少。但是,知识是会“老化”的。理论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地“充电”和“追肥”,绝对不能“吃老本”。复合型人才必须是学习型的,勇于实践的群体。当学生和当先生是对立统一,不断反反复复地在相互转换。
知识转移的方式很多:软件公司的演示,各种培训班、报告会和研讨会,到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去参观观摩,参加ERP项目实施,以及从文献著作和网上中学习管理科学的原理经验等等,都是知识转移的方式。

在这些知识转移的方式中,最主要的是培训。首先是系统地全面培训。由于在同样的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对每一个人的转移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务期做到知识的真正转移。最好能够按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实施进程或阶段来组织培训。如果参加的学员口味相差太远,众口难调,难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要和期望。这里既有行业的差别,也有实施进程的差别,混在一起,培训的效果会打折扣。

向企业转移知识追求的效果是使企业能够自强自立、提高防范风险的免疫力。当前企业信息化的最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开始迈步?”,因此仅仅讲解ERP概念与原理是不够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给企业自己诊断管理问题的能力。包括: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确定,业务流程描述,企业诊断方法,需求分析方法,投资效益分析方法,确立目标与选择系统方法等。企业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找准目标,避免盲目性。这些是前期工作绝对不可少的知识,要提高企业自我诊断的能力。

我们还会遇到一种说法:“ERP上线后,工作效率是提高了,但是效益还不明显”。效益不明显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准效益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诊断或“处方”错误。即使是找准了,确实是需要通过实施ERP系统来解决,但是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上线”,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如何用ERP 系统提供的信息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最终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是知识转移中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方面。

知识转移的方式很多:各种培训班、报告会和研讨会,软件公司的演示,到实施ERP系统的企业去参观观摩,参加ERP项目实施,以及从文献著作和网上中学习管理科学的原理经验等等,都是知识转移的方式。
在这些知识转移的方式中,培训还是最主要的。目前在培训工作中往往有一些问题被忽视了,诸如:应当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应用并重;联系企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专业与全局结合,注意突出流程,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强调“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切忌就事论事;建立考核制度,持证上岗;因人施教,温故知新,不怕反复;等等外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企业自己必须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培训教员。

我们应当明白“听明白不等于讲明白”这个道理。“听明白”和“讲明白”完全是两个不同层次或“质”的问题,只有能够“讲明白”才是“刻入人心”,不再“泯没”。只有当企业有了一大批能够“讲明白”的教员,有了结合企业实际编写的培训教材,才能保证实施ERP系统的成果是巩固的。有了这样一批教员,不仅是企业内部巩固和扩大实施ERP战果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供需链管理的需要。不少企业每年都要召开客户大会或供应商伙伴大会,要充分利用这样会议的机会,向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上下游合作伙伴)介绍信息化管理的知识,为最终实现供需链管理创造条件,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而这样的工作,也要靠企业内部的培训教员来完成。

责编:陈启申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陈启申 专栏

rss订阅
陈启申是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曾参与山西太原重型机器厂早期建厂工作,后在机械部设计院长期从事工业工程、企业技术改造与基本建设工作;接受过物流搬运、项目管理和MRP II等正规的国际继续教育课程。退休后,在40年工作经历的基础上,投身于MRP II/ERP的推广普及工作。 陈老师曾长期是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现易名为美国运营管理协会,Association for Operation Management但缩写不变)会员,在SSA公司担任过高级顾问。先后撰写过《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供需链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ERP)》,《ERP--从内部集成起步》(2005.第二版;2011年12次印刷),《成功实施ERP的规范流程--知理·知己·知彼·知用》(2009年第二版;2011年3次印刷)等国内畅销的MRP II/ERP普及教材。 陈老师把自己定位为"ERP普及教育工作者"。他虽已跨越"八零后",但仍时刻在关注中国的ERP事业。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