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州数码锁定“全自动营销” 文/刘国华 “5年内我们的分销收入将增长到30亿美元,客户网络群达到2万家!” 38岁的郭为———神州数码总裁在他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说。就在记者做追问状的一刹那,机敏的郭马上话峰一转:“当然,我关心的不仅是销售收入,最重要的是神州数码能为客户、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什么服务,凭什么为客户、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价值,我们自已在供应链网络中的价值在哪里?” 事实上,郭为梦想“5年再造一个联想”的野心早有耳闻,记者所关心的也正如其本人所言———神码分销体系的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 “打土围子”闯过第一难关 1997年,郭为被任命为神州数码的前身———联想科技公司的总经理。郭为出山碰到的第一块天花板就是分公司问题,在当时,分公司问题几乎让整个联想上上下下不知所措。 自联想成立之初起,联想陆陆续续在各重点城市成立了自已的分公司。1996年,在原来联想分公司管理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联想销售公司。成立销售公司,一个最主要的初衷就是加强各地分公司的统一管理,按说总部与分公司之间应结合得更加紧密。然而,事实上,总部按代理产品划分的各事业部与各分公司的业务往来并不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总部事业部做的是分销业务,而分公司却在“各自为政”做自已的零售业务,在形式上,各地分公司与当地的联想下游经销商处于同一层面,事业部根本无法通过分公司来推行代理分销模式。 1997年5月份,联想科技在杭州举行专题会议。尽管阻力重重,会议最终做出决定———分公司必须转型,并确定从上海开始试点。 分公司转型的具体实施步骤上,采取了“双轨制”的过渡办法:将分公司一分为二,一个叫“增值部门”沿原来分公司的做法,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另一部门按分支平台的模式运行。“过渡期间有两个总经理,我负责平台,沈负责增值部门。”亲身经历上海分公司转型的胡德强说。 分公司转型实质是“打土围子”,郭为说,以前每个分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地盘上都是自已说了算,而转型最大的困难是要把他们的权力拿下,因为按平台模式,事业部的纵向管理加强了,平台只是执行指令,而从业务功能上比较,以前分公司的零售业务取消了,只执行事业部的分销业务,这样分公司总经理的权力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另一方面,转换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过去的每一个分公司都是一个利润中心,严格按利润指标考核,分公司对各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都是非常精细化的,而转为平台之后,各事业部“一杆子管到底”,平台只是执行,对成本的概念不如从前,执行平台实际上转换成一个成本中心,可能带来成本和费用的极大提升,所以可能会对整个公司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成本负担。 上海平台的转换进展得非常顺利,到1997底,上海试点的平台转制工作基本完成,随后,其它7个分公司也相继转换成功。 追忆当年独立的分公司转换为执行平台,郭为打了一个比方,传统的国内分公司方式好比“包产到户”,“包产到户”的效益会体现得非常好,每个分公司都有会直接跟效益挂勾,但是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化生产,“人民公社”一定会比“包产到户”好。 郭为进一步分析,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在初期,靠很多分公司的利润总和来构成总公司的一个整体利润,但这样做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多个利润中心意味着多个权力中心,那么,在整个公司执行总体战略上就会打很大的折扣,而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肯定是靠战略取胜,而不是局部的利益或是个体的销售技巧。 当然,分公司转型除了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之外,另一个重要战略意义在于,联想科技(神州数码的前身)自此实现了100%的专业分销,这种抛弃分公司零售业务的收缩方式,本质上强化了其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上“分销”这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实质是一种应对渠道扁平化趋势的战略性收缩,至此,神州数码的分销模式完全确立。 “半自动”到“全自动” 神州数码独立的ERP系统在2000年5月8日成功运行。接下来的问题是,此时神州数码的ERP还仅限于北京总部的应用,两方面的需要迫使神州数码继续深化IT在其战略与管理上的应用,一方面是来自全国9个平台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针对营销和服务的互联网应用。 神州数码ERP二期工程迫在眉捷。 二期工程在于神州数码应对客户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实质是神州数码基于后台ERP系统的前端BTOB应用,旨在提高神州数码应对市场的整体应对能力——神州数码e-bridge(神商桥网)解决方案出笼。与此同时,旨在整合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供应链各环节业务流程协同工作的OTD(OrderToDelivery,订单到送货)项目开始启动。 2000年11月1日,ERP系统在包括北京总部的10个平台同时上线,至此,神州数码95%以上,销售额100多亿元的业务正式通过ERP运转。 ERP二期工程顺利实施标志着神州数码已完全ERP化,这意味着一个跨区域、多组织、多仓库、多分销中心的神州数码改造成一个集成化、流程化、透明化和实时化的系统,直接的效果是,神州数码在全国10个城市分支机构的包括进、销、存及财务经营状况能实时准确的进行处理,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迅速提升,另外,完全ERP化也是神州数码电子商务应用最核心的支持系统。 与此同时,神州商桥网(e-bridge)于2000年月11月开通,并实现与ERP系统无缝连接。e-bridge为神州数码下游客户提供网上交易、增值服务和信息查询三大功能,网上交易和增值服务功能由交易平台提供,获得认证的客户可以在交易平台下订单并自行管理采购过程,包括订单、合同、资金往来和物流信息管理等,2001年头两个季度,神州数码网上交易量达到10亿元。 如果说ERP、e-bridge解决了神州数码端到端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集成管理问题,那么另一个提高分销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就是物流,1997年,联想科技成立伊始,郭为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商务和物流整合”的概念,并为此成立了商务与物流联合工作组。 1999年,联想科技正式提出“小物流”的解决方案,并于当年9月率先在北京市场试行“1小时配送”服务,由原来的经销商上门提货改为1小时配送,上门服务,此举一出,渠道哗然,经销一片叫好。10月份,联想科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项服务,相继8个平台也实现了“1小时配送”。 然而,整体物流的推进显然不是一件的简单的事情,“没有一个整体规划,没有ERP系统基础,是谈不上真正全面的物流管理的。”神州数码副总裁兼营运总监刘盛蕤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源头。 事实上,神州数码在解决ERP问题的同时,库存管理也得以同步推进,统一的ERP管理平台使各地的库存统一调配成为可能,神州数码按“分库模式”管理全国各地的库存。例如,把上海的货的调到成都,只是分库存之间的转移,并不牵涉任何销售额、财务和税务等交易问题。分库管理模式使神州数码可以根据客户的位置,由最近的仓库配送。根据肯锡的估算,统一调拨可以使神州数码的总库存减少到原来的2/3。 2001年7月,神州数码第一家物流立体仓库投入运行,面向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这标志着神州数码历时一年多的OTD工程在北京市场“竣工”。 全自动营销时代来了。
原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刘国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