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CIO:不谈成本 只论价值 微软公司副总裁兼CIOTonyScott是个很好客的人,每个季度,他都会在西雅图请当地大企业的CIO同行们吃饭,交流一下对IT以及商业的看法。在2008年2月被任命为微软公司副总裁兼CIO以前,Tony曾担任过迪斯尼公司高级副总裁兼CIO、通用汽车公司信息系统服务首席技术官,有着近30年在跨国公司运营IT的经验。 CIO:您如何跟CEO讨论IT成本的问题? Tony:我拒绝和CEO讨论IT成本的问题,IT不应该谈论成本,而是应该谈论IT提供服务的价值,哪些IT的工作是高价值的,哪些是低价值。可以讨论哪些是低附加值的IT工作所投入的成本,但千万不要说给IT部门设立一个成本的上限,如果设了上限,就会总是去做那些IT附加值低的项目,从而降低整体IT价值。因为一旦谈到成本,通常大家都会找捷径和最容易实现的目标,而忘记长线目标。 比如我要求应用开发人员把应用开发成本降低10%,肯定很容易做到,但是现在节约了10%的成本,但是没准到明年或后年,10%成本的节约就实现不了了,或者这10%的节约没用到点子上。但如果换一个说法,要求削减应用总数的10%,把那些重复的应用删掉。而且通常如果删除掉10%的应用,节约的成本远远大于总成本的10%。总之千万不要把成本作为一个目标,我就是经常用这种工作方法。 看生产流程输入,通过加工流程,输出的如果是以成本为目标的话,大家着重改变的是成本,前面的收入大家都不愿意去考虑。打个比方,要减肥的话,衣服穿小一尺码的,是不能改变肥胖的。预算应该属于成本,应该是输出时的部分,而不是一开始去做的部分,当然,我们做IT的都了解这个,但是对CEO、CFO可能就解释不清楚,这个就是工作的难度所在。 CIO:微软如何量化IT的价值? Tony:有没有KPI指标可以用来衡量IT所创造的价值?当然有,一个是软指标,一是硬指标。比如要把IT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如何去表现IT这个工作的绩效?很简单,例如需要打补丁的次数少了等等,这方面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计算节约的成本,类似于在生产制造企业中降低了多少残损率的指标。 软指标也很容易,比如做IT这个项目,能节约多少的人力,多少的时间,如果这个资源利用情况改进后,能够用在其他业务性的工作上去创造价值,这个是属于软性指标。但是当我们在解释的时候,通常都是既有硬性的成果效用,也有软性的,这两个方面都要说。我在做一个IT项目时,如果只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衡量(当然大部分是以硬性指标为基础,也有一些软性的指标),而如果硬性指标一点都没有的话,这个项目基本上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业务案例,所以我不做这种项目。 CIO:在满足业务部门需求、为业务部门提供适当的IT支持方面,微软IT部门有何经验? Tony:我从最简单的说起,第一个叫“满意度条款”,这其实是借用了销售的理念,就是跟内部客户即业务部门的关键大老板,进行服务沟通,也可以说是“讨价还价”,先签合同,形成一个类似契约关系的东西,这个“条款”指的是为满足业务部门这一年达到业务目标,IT要做哪些东西,业务部门对IT做的这些东西的满意度等等。 第二个工具是以成本作为落脚点,起初业务部门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业务部门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出这个部门的战略方向,业务部门到底要做什么。比如这一年业务部门的成本要从多少降到多少,比如财务的比例、现金流要增加多少,业务部门的目的是增加新的收入或进入新的市场,或拜访更多客户等,描述出种种业务需求。 第三个工具就是我们的多年发展路线图,通常我们选择制定3年的规划,第一年的目标非常明确,我们要加什么软件,它的功能是什么。第二年我们要做的这个东西可能稍微模糊一点,没有那么清晰,到了第三年就只是更加方向性的描述。也就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站在战略层面,短期目标会更加具体。 最后一个工具比较复杂,它借用了财务的概念,叫做“书面发票”。“书面发票”包括几个内容,第一是成本类的,成本类又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叫均摊成本,第二类是直接成本。 均摊成本主要是两种类型的IT服务成本,要么是很难往某一个具体的业务部门用户上靠,要么是成本太大。比如SAP的CRM或ERP,这个初始的投入成本很高,所以就简单的把它作一个平均化,基于微软总体员工数,把均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成本算出来,还有网络带宽这样的成本都用这个方法算出来。把这一年的“书面发票”这部分数据展示出来,向用户展示在带宽使用的优化方面,成本节约了多少等等,这个是可以量化的数据,把绩效体现出来。 直接成本是可以具体到某一个业务部门,比如这个业务部门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IT为这个部门专门编制了一个业务流程,提供IT服务支持、建立IT应用,这个成本是可以直接分配给具体的业务部门的。 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当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找到我,提出给他们开发一个新的应用,以前IT部门会说,开发新的应用业务部门要给IT多少钱,现在不这么说,因为有了“书面发票”,均摊成本是多少,直接成本是多少就非常明了,而且直接成本里有很清楚的明细,比如给业务部门提供了多少IT支持的服务,给业务某个新应用进行开发的时间等等,这些都可以展示出来,告诉他,这些钱全都是已经花了的,如果要开发这个新应用,按照既有方式要花这些钱,但是如果用新的做法,你不需要付均摊成本,省下的那些钱可以用于新的应用和开发去。 这样就换了一个方式,以前业务的人说IT花了太多钱,现在我把这个产品单列出来,让他选择,这时业务部门会很高兴,他觉得IT部门帮了他,而且完全是帮他省钱。有这样的“发票机制”,两个成本明晰的单子,就很好的转化了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方式。 责编:罗信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