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汲取教训 实现高级别保险IT技术应用当今时代,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信息”属性很强的金融企业和金融行业来说,尤其是这样。 当今时代,信息化水平已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信息”属性很强的金融企业和金融行业来说,尤其是这样。近年来,保险行业保持高速发展,但IT投资和IT应用却并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核心业务系统是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理想的核心业务系统应该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灵活、完善的整体架构,便于增加新业务模块和新险种;二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适应一定时期内保险业务的飞速发展。 由于当前保险业务的开展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因此,核心业务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国内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重点。 2006年,保险业的IT投入将增至16.98亿元,同比增长12.2%。在未来2-3年内,保险行业将继续保持相似比例的增长。近日,泛微北京成功与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启用泛微协同管理平台e-cology共同推进渤海保险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高效、和谐的办公环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从2006年起,保险业进入“后数据集中”时代。未来几年,各保险公司将在集中的数据基础上运用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挖掘(Data Mining)和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等技术进行深层次挖掘,促进业务拓展,发展潜在的新客户和新险种,优化业务管理。 保险业缺乏信息化动力 显然,保险行业缺乏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从技术角度看,保险业务不像银行证券业务那样,对交易的实时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最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IT技术首先能够提供的。 从市场角度看,既然依靠粗放的经营管理,采用不规范但很“方便”的业务流程,使用人海战术的直销展业方式,仍然能够应付局面,获得市场份额并带来足够的效益,那么任何变动都显得不太必要。IT投资不必过大。已有的投资已经使我国保险企业的IT建设,至少在硬件层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至于IT的应用,特别是在业务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很多情况下亦属不急之务。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保险业还太年轻,正处于积累经验和形成成熟管理模式的阶段,再加上业务经营的社会和政策环境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使得保险企业的IT建设根基不牢,很难做出战略性甚至战术性的规划。 此外,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统一的组织协调及管理,也是保险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保险行业IT投资和IT应用不匹配,导致一段时间里中外IT企业对于我国保险业的关注程度远低于银行和证券行业。 汲取经验 实现高级别应用 现在,情况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从总体上说,保险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不是停留在理论上或口头上。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对外资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以并不那么先进的IT基础设施,却做到了最高级的应用,成为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攻城略地的利器,其锋芒先是指向高端客户,继之则将是我国保险公司的一些传统领地。而对我国保险公司来说,跑马圈地、高速扩张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风险控制、产品精算、资金运营、数据库技术、CRM、网上保险等,所有这些提高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及符合监管要求的手段,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且都离不开IT技术的支撑。 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将掀起一波新的浪潮,IT企业对这种形势最为敏感。现在,IBM、SAP等国外的和用友等国内的软件系统集成厂商,无不把为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产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业务重点。 我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既然迟了一步,于是也就有机会汲取银行业的经验。例如:金融企业的IT建设,应该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且适合自身特点的总体规划;引进国外的先进系统,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并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改造;系统的数据基础一定要做扎实;IT部门要与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相互渗透;在条件具备时,对某些IT功能实施外包等。 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也是可以期盼的。 中国保险行业一直发展迅速,近年来,行业总体保费收入增长超过100%。从理论上说,信息化建设对保险行业意义重大,其作用与银行和证券行业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更大。但是,近几年来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并没有给其服务对象带来像银行、证券行业那样的强烈感受。因此,保险业应在充分汲取其他金融行业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IT技术的高级别应用。 责编:王立新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