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任何国家的防震救灾体系,都离不开IT技术。如果说,在许多其他行业,信息技术还只是一项工具、一种手段,甚至一种基础的时候,那么在地震,信息技术已经和防震救灾的业务工作融为一体了。

截至22日10时汶川地震已致51151人遇难

现在,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5月2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截至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累计失踪29328人。截至22日12时,共接受国内外捐款214.16亿元,其中到账125.79亿元,已向灾区拨付近19.15亿元。

中国特大地震一览

1950年08月15日 西藏察隅地震

8.5级 4000人死亡

1966年03月08日 河北邢台地震

7.2级 8064人死亡

1970年01月05日 云南通海地震

7.7级 15621人死亡

1976年07月28日 河北唐山地震

7.8级 24.2万人死亡

1988年11月06日 云南澜沧耿马地震

7.6级 743人死亡

信息化的时效性
地震的中国时效

震后,再一次感受到信息化的厉害,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无奈。灾难发生后,我们在依靠各种信息化手段来了解、掌控灾情的同时,也因为太依赖通讯而遭遇不少困难。比如因为通讯中断,昨天晚上从震中心区传来的信息很少。在信息快速传播、共享的今天,相信在中国时效面前,自然灾害造成的暂时困难都会过去。

信息系统
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探索与发展

地震信息系统的初始中国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发展是和国家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的。1966年3月在我国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灾害性地震,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抗震救灾行动。邢台地震不仅开辟了地震监测预报的先河,同时促进了中国地震信息通信系统的建设。上个世纪60年代初, 由于国防任务的需要,产生了地震信号的地面遥测和信号的远程传递技术。这些技术在邢台地震以后,紧密地和地震监测系统结合起来,开……

管理和技术
[原创]汶川地震--IT连续性管理在这一刻给了我们重视的理由

对于IT管理来说,我们不希望发生类似汶川地震这样的“灾难”,但希望归希望,灾难往往出现在你不经意之间。

[原创]看地震报道,体验管理细节,呼吁: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感到难受的是那个“现场想到”,如果现场的人员偏偏没有想到呢?如果这个经验在以前任何国际和国内的道路抢通中曾经用过,能不能自然共享到汶川这个现场、直接拿来就用、不必依赖于现场工作人员“灵机一动的想到”呢?如果这个经验这次在汶川有效,以后任何国内的道路抢通现场,怎么保证这个经验能100%再次想到呢? --一个典型的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复用的问题。

    震后思考
    地震后,冷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政府机构、非盈利组织、企业,特别是铁路、交通、通讯运营商、电力、银行、保险公司这些单位是否需要反思。

    5.12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北京、上海、陕西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抗震救灾

    8岁男孩逃生途中救2名女孩冲锋舟运送物资途中遭遇山体塌方  担架敬礼男孩手指部分截肢 地震中敬礼的男孩 女子被困216小时获救  通过心理辅导受伤女孩笑了  温家宝查看受灾严重的北川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张赛静

    责编邮箱:rebecca.zhang@vsharing.com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