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制造业信息化的状况
由于企业的需求驱动,政府引导,技术成熟,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近几年来稳步增长,走向成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表现一,需求来自企业本身。过去一部分企业上信息化是做“面子工程”,竞争对手有我也要有,否则和企业的身份不“匹配”。有的是为了评“一级企业”“二级企业”“现代化企业”各种“优秀企业”。由于上信息化的目的不纯,实施、管理不当,使得项目成功率大打折扣。另外过去“等靠要”思想严重,政府给钱我就搞,不给钱就不搞。现在大部分企业搞信息化是来自企业自身的竞争压力,为了最大限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竞争能力。这是制造业信息化原动力,只有这个原动力才是真实的、永恒的。
表现二,软件选型趋于理性。过去一些企业选软件存在攀比心理,竞争对手选世界名牌,我也不甘落后,否则与我们企业的身份不匹配。用“宝马肯定比夏利好”的观点来选择软件,而不是按企业的需求选择软件。现在企业比较务实了,按企业的需求“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表现三,投资趋于合理。在80年代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80%用于购买硬件,其余20%用于购买软件和服务。2003年国资委信息中心与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合作,对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趋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大型企业信息化投资软件占29.9%,服务占9.3%,硬件占60.8%。2004年软件和服务投资有了较大提高,硬件投资有较大减少。虽然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企业对软件和服务的认识已有很大提高,投资趋于合理。
表现四,技术主导转向管理主导。过去大部分企业搞信息化是由总工程师负责,信息中心或计算中心牵头。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系统的事。现在有了很大改变,大部分企业确立了一把手负责,主管副总日常领导,由信息中心和各部门主管参加的软件选型和项目实施的组织。实现了技术主导向管理主导的转变。
二.阻碍制造业信息化的症结
经过多年的宣传,政府引导,认为企业不需要信息化的领导没有了。但是应用面和应用的深度仍然不高。计世资讯的研究表明大型企业信息化进入成熟期的只有3.7%,实现内部信息集成的只有36.1%,中小型企业的这个比例就更低了。所以制造业信息化任重道远。究其原因首先是缺乏资金。制造业企业利润普遍偏低,投资信息化与企业发工资、购买原材料、购置关键设备相比仍然排在其后。第二,缺乏改革的热情。企业实施信息化必然带来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的变革,部分领导对其改革缺乏信心,因此对信息化不积极。第三,缺乏人才。企业缺乏信息化的人才,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影响企业上信息化的决心。上面谈的是上与不上的问题。至于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他们碰到的难题首先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习惯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把手的改革决心,参与领导就成为关键。其次是自始至终的培训,项目的管理,制度的建设都是项目成功的条件。
三.给供应商的忠告
近两年来国内外ERP软件供应商成熟了许多,少了一些喧闹,多了几分冷静,这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有几个问题仍有必要提醒。
第一、少一些概念,多为用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前两年ERP过时论甚嚣尘上,新概念层出不穷,搞得客户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其实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切切实实解决客户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把功夫花在产品研发和实施上。
第二、恶性价格竞争害人害己。ERP软件和服务的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有的软件供应商投其所好,什么价格都敢买,形成恶性竞争。这对客户和供应商都是极不负责的态度。企业不可能做亏本生意,低价的结果售后服务必然大打折扣,最后害了客户也害了自己。要感谢那些成熟的客户,他们不以价格的高低选择ERP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第三、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ERP对其制造业而言有其通用的部分,但对于不同的行业确实存在个性。要想做成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系统是太不容易了。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资金还是缩短战线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为好。
四. 未来应用热点
对于ERP的发展我在“五化ERP”中做过论述, 总的发展趋势是管理思想现代化、系统应用网络化、开发平台标准化、业务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集成化。应用热点可以列出很多。但是制造业信息化是没有终点的,各个企业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信息化必须从基础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和框架谈不上豪华的装修。没有企业技术和产供销人财物的基本数据就谈不上商业智能,决策支持。总之,每个企业什么时候应该上什么系统,必须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应用水平、不同的应用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不是最新最热门的技术都适合每一个企业。
来源: 硅谷动力
责编:Rebecca.Jane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