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2006年消费者眼中的IT十大消费与维权新闻

  作者:Linda
2007/3/15 13:03:36
本文关键字: 业内新闻 主页

可以说, IT十大消费与维权新闻是整个2007年度《中国IT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每个消费者眼中的世界构成了一个群体的观察和呼声。透过这个新闻排行榜,直观折射的是消费者对于IT消费领域的关注焦点和心中的思考。

透过新闻排行,可以清楚地看到刚刚过去的一年,IT消费领域中维权的最大热点与难点。回望2006年,除了整理和思索,维权更需的是努力前行,但愿崭新的2007年,新闻带给消费者的更多的是美好和喜悦。

一、台湾海峡地震光缆中断引发网络安全危机

维护通信网络安全在2006岁末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由于台湾海峡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海底光缆中断,导致我国内地通往海外的互联网大面积瘫痪,国内外金融、贸易和通信承受巨大损失。在海外,由于通信中断,韩国、香港、东京等国股汇市场大幅受挫。在台湾,国际贸易和电信企业损失严重,在内地,国际邮件无法正常收发,越洋长途无法接通,98%的国际网站无法登录,1500万MSN用户间失去联络,近6成的互联网用户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专家称,尽管相关各方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无法准确统计,但这次危机波及面之广泛不亚于1998 年的金融风暴。

这次事件纯属天灾,难以幸免。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光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为专业人士敲响警钟,有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的光缆质量问题,再次成为通信行业关注的焦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固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用户,所有这些用户的信息传递,全部依赖于密布各地的光缆网络。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光缆需求约为100万公里,光缆如有质量问题,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给相关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二、恶意软件遭到起诉

恶意软件话题2006年可谓站在网络讨论的浪尖。流氓软件包括恶意广告软件、恶意共享软件等,处在合法商业软件和电脑病毒之间的灰色地带,恶意软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企业获利颇丰,亿万网民深受其苦。

恶意软件愈演愈烈,在其他办法难以奏效的前提下,法律诉讼成为惟一的解决渠道。2006年9月4日,民间组织“中国反流氓软件联盟”宣布成立,宗旨在于专门打击恶意软件。9月25日,该联盟同时在全国8个地方向法院递交针对一软件产品的诉状,此后又将其他涉嫌恶意软件的企业告上法庭。其中包括中搜、雅虎中国、很棒和易趣等。时至今日,多数案件仍未结束审理过程,而个别审结案件也以“证据不足”为由被驳回,显示了诉讼之路的艰辛与坎坷。

中国互联网需要新的秩序,面对恶意软件,网民饱受其害却维权无路。专家呼吁,围剿恶意软件,亟须相关法律对其侵权行为进行界定并明确惩处。民间团体把恶意软件告上法庭,是呼唤互联网营销立法的开始,列入诉讼计划的有130多家公司,虽然出师不利,网民依旧对诉讼抱以希望,因为这恐怕是当下最好的办法。

三、新一代操作系统Vista上市

Windows Vista上市销售,对微软是一件大喜事。因为经过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2000以及Windows XP的频繁更新后,微软已经整整5年没有推出新的桌面操作系统。

然而在迎来诞生曙光之后,Windows Vista面临的是诸多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说服家庭用户与微软同步,将现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升级至Windows Vista。因为选择继续使用旧版Windows而怡然自得的用户恐怕为数不少。挑战之二是如何促使企业用户全面部署Windows Vista。相对于家庭用户而言,企业用户最重视的是兼容性问题,而硬件设备、行业软件、驱动程序的兼容性测试非短时间能够完成。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Windows Vista已嵌入最新的反盗版技术,但打击盗版的问题,微软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微软将如何采取有效手段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以及Windows Vista本身的安全性是否经受得住考验都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此外,微软还要应对来自合作伙伴的压力,并面临着如何说服各界认可它的捆绑行为。在美国,克林顿政府曾宣告微软捆绑IE是垄断行为;在欧洲,欧盟则针对Windows Media Player问题对微软穷追猛打。

四、笔记本起火、爆炸事件频频发生

2006年,频频发生的多起品牌笔记本起火、爆炸事件让消费者对笔记本的安全性产生极大质疑。在苹果笔记本出现“电池门”事件不久,苹果一款iBook笔记本无故自燃,2006年7月起,戴尔笔记本电脑也在国外接连发生爆炸事件。业内人士分析,爆炸原因出于电池。据国外统计,过去两年间已经有44起笔记本着火事故,国内也发生过笔记本爆炸事故。笔记本起火、爆炸事件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巨大,即使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由于电池引起的着火或爆炸,都会让笔记本本身完全报废,重要数据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笔记本电脑出现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和笔记本市场的激烈竞争,成本一降再降有密切关系,降价和超低价笔记本背后引发的质量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厂商们力拼的是产品的价格、性能、配置、设计,对电池配件没有充分重视,导致第三方电池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池质量参差不齐,问题频频出现。

五、数码相机问题迭出

2006年数码相机行业的质量问题呈现扩大之势,纠纷不断,问题相机再次涉及柯达、佳能、索尼等众多知名厂商。柯达、佳能因为产品质量先后遭遇消费者群体投诉。2006年7月,343位消费者联名反映柯达LS443型数码相机出现黑屏、镜头无法伸缩、曝光过度等故障。为解决类似疑难投诉探索一条新的途径,8月2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此首次召开投诉调解听证会。

柯达LS443事件尚未平息,佳能再次因CCD图像传感器和液晶显示模糊等问题引发用户对其多款机型的投诉。2006年10月27日,佳能公司在其网站上称,除此前公布的9款数码摄像机、8款数码相机出现图像变形失真、图像无显示等现象外,又发现有11款产品出现相同现象。

索尼公司也接二连三地出现产品质量问题。11月24日,索尼正式宣布2003年9月-2005年1月期间在全球销售的8款数码相机存在CCD缺陷,产品处于拍摄状态时,其液晶显示屏或电子取景器会出现图像扭曲或无图像甚至相机完全不工作等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在敦促索尼召回问题相机的同时表示,鉴于索尼相关产品及元器件多次发生质量问题,质检部门将加大对其相关产品的检验监管力度。

六、中国3G网修成正果

2006年,历经波折的国产3G终于看到胜利曙光。“全球3G看中国,中国3G看TD”。2006年1月2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TD-SCDMA通信行业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产3G标准终于揭开神秘面纱。3月,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测试在北京、上海、保定、绍兴、秦皇岛等5城市正式启动。测试表明,5城市测试进展顺利,放号已达上千个,整个试验网的系统设备和传输性能表现良好。

2006年11月,已获得全球一半以上设备厂商支持的TD-SCDMA开始向专业用户、友好用户规模放号,进入商用前的最后测试阶段,而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主管部门一定会按照承诺,在2008年为相关赛事城市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12月初,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香港电信展上表示,3G牌照将很快发放,我国将在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这既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广大用户表明3G时代即将到来的决心。

从2002年信息产业部发布我国3G频率规划到2006年TD-SCDMA的大发展,中国的3G进程一直牵动着消费者的视线。业内人士推算预测,等待已久的3G呼之欲出,3G发牌时间最晚不迟于今年上半年。

七、“真假双核”大战激烈

“双核”是2006年IT行业消费者最熟悉的术语之一。“真假双核”大战是AMD与英特尔两巨头之间的芯片之战,事实上两巨头之间的芯片之争已持续多年,2006年芯片之争急剧升级。

2006年7月,AMD先于英特尔推出了双核炫龙64位移动处理器,赢得市场先机,打乱了英特尔战略计划。面对AMD咄咄逼人的气势,英特尔开始步步反攻战略。7月27日,“酷睿2”双核处理器在上海首度亮相,英特尔扩大自己的宣传攻势。

由于双核的规格没有明确标准,由此两巨头展开“真假双核”之争。英特尔强调自己是真正的双核,原因是其最早拥有双核心技术,英特尔指出AMD在双核上制造了一个谎言,AMD单方认为自己的双核为真、他人为假是不妥的。而AMD也强调自己是真双核,原因是自己处理器性能好。AMD宣称,在双核处理器双核架构方面,自己是将两个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硅晶内核之中。双核心是未来处理器的发展趋势,它绕开单核心遇到的频率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了处理器性能。

双核大战硝烟尚未散尽,2006年11月14日,英特尔又在北京抢先推出30多款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四核处理器,巨头间的芯片之争仍在升温。


八、电子垃圾治理政策出台

为治理电子垃圾老大难问题,2006年2月28日,信息产业部、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颁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以立法方式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其主要内容是,限制在产品中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11月6日,信产部又公布了与《管理办法》实施相配套的3项行业标准,以推动该项政策具体落实。

《管理办法》定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电子生产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包括进口的)均需严格按《管理办法》标注有毒有害材料名称与成分、安全使用期限、是否可回收的标志,标注的样式和方式应符合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活元素控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能入市。不含有毒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加贴绿色e标志;内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产品,则加贴橙色警示标志。

《管理办法》与去年7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的RoHS环保指令的核心内容一致,所以该办法又被称为“中国版RoHS指令”。《管理办法》出台,是国内治理电子垃圾迈出的第一步,就影响而言无疑深远而重大,但其成效究竟如何,尚有待时间验证。

九、博客潮席卷互联网

2006年仍是博客的风光之年。据统计,中国的博客数量高达约2080万个。在浏览量排名前100名的全球网站中,10%为博客网站。庞大的博客数量加上庞大的博客关注阅读率,昭示着我们已经进入博客时代。

但博客潮中,也折射出许多问题。例如博客太多、太滥,很多博客所写的东西没有价值。从读者的角度讲,没有价值的东西无人愿看,而失去了读者的关注,博客们便会缺乏最根本的动力。因此有专家预测,博客热降温是今后必然的趋势。

此外,博客盈利前景不明朗、重普及轻服务也是博客潮中的突出问题。2006年中国博客网站吸引了国际风投的介入,个别博客网站获得广告收入,同时博客网站开始尝试与博客作者分享广告收益模式。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中国博客类网站至今无一家盈利的严酷事实,尤其享有良好口碑的敏思博客在8月1日关闭,突显了博客类网站的盈利困境。

博客网站无法盈利的根源在于运营模式,其中包括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用户的需求、完善已有商业模式、加大和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协作、重视互联网业务和无线业务结合等。归根结底,就是要注重对博客用户的服务。怎么给用户带去更多更好的体验,是博客服务提供商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十、日系手机兵败中国

从2005年到2006年,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生存状况日渐困窘。夏普、松下、东芝、三菱、三洋等厂商相继退出中国市场。2006年11月下旬,领军人物NEC公司也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至此日系手机几乎全部退出中国市场。

为何在其他国家市场所向披靡的日本手机,在中国市场接连败退?分析人士指出,日系手机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除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与日本市场截然不同外,其市场决策不明、管理制度僵硬是问题关键,再加上颇为吝啬的市场推广,市场营销薄弱、渠道单一,日系手机在中国衰微是注定的事。

在日本,通信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稳定的市场环境、捆绑式的销售使日系企业普遍忽略产品宣传推广,而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此外,日本手机普遍主攻中高端,对产品功能的追求胜过外观,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新品推出速度也较慢,导致品牌缺乏亲和力。

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才能赢得市场。一些专家认为,日系手机的集体败退,实际上主要是受到欧、美、韩手机大厂共同挤压的结果。日系手机的退出只是暂时的,并非告别中国,也许很快会借着3G之机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倘若有这一天,日本企业必须重新拜中国市场为师。
 
来源:赛迪网
 

 
 
 
 
 
 
 

 
 
 
 
 
 
 
 
 
 

 

 

 

责编:Linda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