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区 塘沽区街道信息化(汪蔚)

  作者:汪蔚
2004/6/15 9:52:00
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有两个最大的特色。第一,与有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自上而下开展的有所不同,塘沽区是从街道办、居委会开始再到区政府,自下而上层层推进。其中,区政府起着协调、指导的作用。第二,在塘沽区街

本文关键字: 案例交流

杭州道街道办好多科室都有电脑,但没有联网,大伙楼上楼下有事就只能跑来跑去;街道办底下辖有17个居委会,很多工作,是和居委会接口的,事关居委会时,又得一趟一趟往外跑。街道办、居委会人少事杂活多,算一算,这要在路上耽误多少宝贵的时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时期,刘备告诫刘禅的一句话。现在这后面半句,常常挂在天津市塘沽区人民政府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以下简称街道办)的嘴边。

街道工作,在大部分人眼里,是和一些非常琐碎的百姓生活相连的。街道办事处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因其处于基层的关系,而甚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是塘沽区人民政府街道办的领导们不这么看。正因为街道办处于基层,和百姓息息相关,所以街道办就成为政府机关面向社区、百姓的“窗口”。政府的办事效率、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个“窗口”体现得尤为具体翔实。街道办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成为虽然微小但却撑起整个电子政务建设大厦的基石。

他们快乐而敬业地耕耘在电子政务的基石上,而且,因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的成功上线而更加快乐。然而,信息化建设无小事。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建设也是一波三折。杭州道街道信息化建设是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建设的试点单位。因此要说塘沽区街道信息化建设,还得要先说杭州道的街道信息化。

楼上楼下跑腿要少

2000年4月,张俊岭来到杭州道街道办事处任副主任。当时杭州道街道办事处的信息化建设还几乎是一张白纸。初来乍到的张俊岭发现,街道办好多科室都有电脑,但没有联网,大伙楼上楼下有事就只能跑来跑去;好多科室也都在申请添置打印机,但是每个科室打印出来的材料并不规范,而是自成一体。张俊岭觉得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当时任杭州道街道办事处主任的是任中胜。张俊岭建议在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内部建一个局域网,每个科室联网,这样做事方便,也不用添那么多台打印机。任中胜也早有所感,因此和街道办事处的其他领导商量后,一拍即合。2000年11月,杭州道街道局域网开通。

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并不满足于只建立一个局域网,同时,他们还委托一个公司开发了一个办公软件。然而由于开发商实力等等问题,软件开发出来后实施的效果并不算好。街道办事处处理工作的需求,这个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用的也不顺手,用了一段时间后只能淘汰了。

这一挫折使他们认识到,技术与需求的沟通,是软件开发困难的症结之一。后来再开发软件时,他们就吸取了教训。

局域网建成后,尽管软件不让人甚为满意,但也还是实现了一些基本的功能。首先,打印机联网了,有事不用跑了;其次,信息可以共享了,各科室可以互相调阅,互相参考;再有,实现了领导监控。通过办公软件,每个科室本周的工作内容、情况,领导一目了然。

进进出出也要“瘦身”

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内部联网了,但是杭州街道办事处底下辖有17个居委会,很多工作,是和居委会接口的。街道办事处内部不用楼上楼下跑了,但事关居委会时,还得一趟一趟往外跑。杭州道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班子不但在信息化建设上意见一致,而且都是不“安分”的人。他们决定提高办公效率,缩短耽搁在路上的时间,通过IT技术实行跑腿“瘦身”计划。

2002年12月,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和11个居委会实现联网,通过网络上传文件、审批材料,从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把居委会带动了起来,居委会主任的信息化意识大大提高。

但是杭州道街道办事处和11个居委会之间采用的是拨号上网,速度慢,而且不稳定,有时候上传东西会出现丢失的情况。效果,还是不那么让人满意。

“数字社区”选定试点

同月,任中胜带着困惑和期待,出席了塘沽区第九次党代会。本次党代会提出了“数字塘沽”这一战略目标。“数字塘沽”对社区信息化相当重视,它提出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信息平台、互联网在线服务及电话系统,提供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礼仪服务、生活必须品供应、社会福利等信息咨询;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公众服务体系等等要求。
既然要建数字社区,建全塘沽区的信息系统,那么就不能再站在一条街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2003年1月,任中胜带着不少新想法,就职塘沽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主任。

站在更高的立场上,塘沽区政府街道办对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建“数字塘沽”和“数字社区”,塘沽社区信息化建设就不能再单纯地只是硬件铺设。

它应该让塘沽区的所有街道办事处都上网,作为塘沽的“窗口”,宣传塘沽区的街道。它应该在塘沽区机关内部实现公文流转和办公自动化

它应该提升塘沽区社区对内对外的影响,提高机关的办公效率,提升干部信息化的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社区的资源,为百姓服务。

它应该整合社区居委会的基础数据库,把社区所有人的基本情况,一些别的部门无法掌握的情况,搜集起来。派出所掌握的是像户籍等人口的资源,但像生育、特长、需求方面的数据资源,别的单位都不清楚,而这些数据,居委会最清楚。塘沽区有56万人口,除了居委会,别的任何单位做不了这个搜集工作。将来,社区所有人的资源,要按照这些年来社区管理所需要的内容逐一进行搜集,然后录入数据库,整合起来。这个数据库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理清思路后,塘沽区政府街道办决定选择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的杭州道街道作为塘沽街道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建设成功后推广到塘沽区各街道。对于领导的厚望,杭州道街道办事处毫不犹豫,一口应承了下来。

情系“中小电子政务”理念

杭州道街道信息系统建设由张俊岭具体负责。这次的张俊岭牢记第一次开发软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再建系统的3个基本要求:要有对外宣传的窗口;要有街居自动化办公系统;要有居民基本情况数据库。然后,在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IT企业。

比较了众多IT企业的解决方案之后,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针对市区级电子政务建设的综合解决方案——eBuilder中小电子政务系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同方察觉到了信息化建设开始深入社区基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小电子政务”的概念。在构建信息化平台思想的指导下,同方凭借多年来在政府部门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的丰富经验,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围绕我国中小型电子政务信息化需求的特点,设计出eBuilder中小电子政务系统。

“中小电子政务”与“数字社区”的理念符合,再加上同方的实力和功能强大的产品,杭州道街道信息系统建设最后选择了清华同方作为杭州道街道信息系统建设的合作伙伴。

搭建两个应用平台

杭州道街道办事处、相关领导部门和同方一起,根据社区工作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调研,在完善网络结构、开发符合实际要求的管理软件、建设居民数据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街道内网建设上,同方将杭州道街道现有康柏ML350服务器升级到内存512M、36G硬盘,并作为街道系统核心服务器交由滨海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托管,各街机关组建局域网并通过塘沽宽带(目前已有6个办事处接入) 、各社区居委会通过远程拨号访问的方式登陆服务器,实现各街与所属社区居委会联网。

在外网建设上,由清华同方公司负责搭建街道系统网站和各街网站,通过“塘沽在线”和独立的外部IP,连接到Internet,使全区广大居民群众能在网上办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务,享受网上便民服务带来的便捷和温馨,并将塘沽街道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及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对外展示。

在软件开发上,同方开发出“塘沽区街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为街道居委会搭建起两个网络应用平台:一个是以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社区服务为目的的对外网站平台;一个是以内部业务数据整合,科室、居委会协同办公为目的的内部业务办公平台。

软硬件有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也得跟上,尤其是居委会的干部,技能培训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2003年6月,杭州道街道办利用业余时间,全员培训三天。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参加。培训后50岁以上的老同志,可以不参加考试,但50岁以下的,必须参加考试。最后,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90%,参加考试的人员达到85%。现在,近半数的社区工作人员会使用电脑,有些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

全区推广上线

2003年9月 14日,杭州道街道办网站建成,用于办公的第一版软件也告完成,居民基础资料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所辖的居委会基本配置到位。
大家非常欣喜地发现,通过网站,现在杭州道街居民群众不但可以了解所在辖区的概况、政务公开、社区党建、服务、环境、经济、治安、居委会等详细的信息,还可以完成失业登记、家政服务需求、求职以及其他咨询,甚至能直接给街道主任发邮件,对街道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居民的需求在网站到得到了多方位的体现。

通过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软件系统,街道的办公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以前的公务,要经层层领导审批,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把电子文档直接发送给领导,由领导签字,签字后再由办公室群发。而且系统有提示功能,文件到达时会有提示。如果延迟一天处理,系统会亮黄牌。因此审批的速度是有保证的。整个流程有时候只用5分钟就能完成。

这就是杭州道街道办事处要的东西。

塘沽区政府街道办也很满意。在有效的推动下,这一系统推广到了全区9个城区街道以及100多个居委会。除了解放路街道因为办公地点拆迁而没开通之外,其余8个街道办事处的网站于2004年2月16日全面开通。紧接着,全区的各个居委会都要安装单机版的居民数据库,今年3月份,还要在各街推广试用内部办公系统。塘沽区委已经开始部分使用电子文档,各街正好与之实现对接。

今年年内,塘沽区还要投资200多万,全区一百多个居委会将全部实现光纤连通,街道平台将通到每个居委会。实施方案已经出台。
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容忽视的基石地位。塘沽区街道信息化的建设,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社区信息化项目之一,标志着塘沽区电子政务已经逐渐普及、深入到各级政府的实际应用中,对于推动我国基层政府全面实现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发展就有挑战

然而,作为塘沽区政府街道办的负责人,任中胜也很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塘沽区只是搭建了“数字社区”的架子,很多内在的阻碍,还要一点点、一步步地去磕,去啃。

首先,目前的软件还要进一步完善,因为需求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更新的。

其次,各街道干部对信息系统的使用,得有一个培训的过程。为了配合信息系统建设,人员的培训是不得不过的一关。特别是居委会,45岁以上的人员占到了大多数,对信息技能的掌握很弱,而且积极性不高。今年街道办在给各街道下工作目标的时候,把信息化作为考核目标,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化工作有效地推动。

第三,资金投入还是不够。塘沽区下一步还要与各个社区居委会联网。各个居委会和居委会之间、居委会和办事处之间都要连通,软硬件也势必要升级换代。这就意味着电脑拥有量还需提高,投入的资金以后还需不断地增加。这笔资金怎么保证?任中胜有点头疼。

第四,塘沽区居委会45岁以上的干部,占绝大多数。他们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因为年龄关系,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比较差;20多岁的大专生干部不多,他们刚毕业,对一些社区工作还不是很了解。20多岁以上45岁以下的人才出现了断档。

任中胜告诉自己,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路,总得要一步一步走出来。

点评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有两个最大的特色。第一,与有些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自上而下开展的有所不同,塘沽区是从街道办、居委会开始再到区政府,自下而上层层推进。其中,区政府起着协调、指导的作用。第二,在塘沽区街道信息系统中,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职能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在组织上打破了各管各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合。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汪蔚 专栏

 

责编:汪蔚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汪蔚专栏

rss订阅
汪蔚女士,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来到了与哲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计算机报,感受中计激情澎湃,坐看IT潮涨潮落,一直到如今。熟读金梁古,不薄温黄卧,最近一年的流行音乐几乎没听过,以前的老歌倒是耳熟能详。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