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败案例的缺席说明了什么?——谈信息化的商业化运作(王永强)IT这个词出现以来, 我们正在掀起一阵从未有过的“狂热”,“第四次浪潮”拍打了东方海岸之后,人们都视这次为“后发优势”绝好机会。从官方、企业到媒体,似乎都卷入了一股“大跃进”的漩涡,IT变革、IT引擎、电子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IT这个词出现以来, 我们正在掀起一阵从未有过的“狂热”,“第四次浪潮”拍打了东方海岸之后,人们都视这次为“后发优势”绝好机会。从官方、企业到媒体,似乎都卷入了一股“大跃进”的漩涡,IT变革、IT引擎、电子商务、成功E路、ERP报捷、及大小的研讨会、报告会、新闻发布会等等充斥了我们的耳目。仿佛一夜之间,全国信息化形势一派大好,IT革命一蹴而就,管理也达到了世界之巅。 然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有之,还为数为少。恐怕有些“成功企业”在接过“红牌扁”之时,只想到了“广告效应”,或许,也不想“暗中之苦”独享吧。更有媒体仅靠网上收集企业信息化先进名单,编成“最佳实践”、“N百佳”、“成功案例”以供推广借鉴。媒体也不希望对“新生事物”泼出冷水。这就导致了IT管理应用市场的一个声音:“信息化全国形势一派大好”,另一边是上了系统的很多企业都在叫苦不迭,当然这些言论都不便于公开化,CIO们只能在各种BBS上听到这些声言。企业与媒体的合谋,造成了信息化应用的“失败案例”的缺席现象。 IT应用当然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胜者为王。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信息化的洪流并非是朝夕之举,我们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给健康的IT应用添砖加瓦。 一、 失败案例缺席的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国人的古训就是“少论人非”,同时人性的弱点也决定了“不思己过”、“家丑不外扬”,“扬长避短”,“花钱消灾”。 首先,媒体历来是“先天下之喜而先喜,后天下之忧而后忧”,以往的“基因”是“喜多不怪”, 现在奉行的原则是商业化运作。一些杂志、报纸、网站屏幕等也是大款的盛宴,有大把的银子砸进去,媒体们是求之不得的。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媒体造势也喜欢大起大落的韵味。可谁都知道,说真话是本份,无人付你钱。假话、虚话、代话 值千金,何乐而不为?以至于新闻都是广告。若是“夏日谈冬”,必伤及企业和厂商,吓跑了有钱的客户,媒体怎能独生。故,不是媒体引导视听,而是金钱引领潮流。 其次,看企业一边,IT应用的成功企业,本来就是成功过的企业,IT应用又是锦上添花,成为新的“里程碑”。无论效果如何,必定是革命性变革,尤其是ERP系统,又是“一把手工程”和企业形象工程,岂能轻言失败!如果真的失败了,成百上千万元的投资价值又作何解释?这对企业的形象具多大的影响?一些当事人谁又愿意充为替罪羊?即使是失败了,拿来作企业CI宣传和新闻炒作,岂不又是一箭双雕吗?这也是成本转投资的方法。所以企业本身是不会“自报家短”的。 从另一种情况说,失败也真是一笔投资。类似于“门票”,如果想涉足其中,也可以通过正面的经验将沉淀的成本转嫁出去的。传销不就是这样的做法吗。 这样说来,信息化失败的企业决不能实现实时的“名利双收”,是名在前,利在后了。 再说,软件供应商们决不会谈及产品的短处。IT的概念、技术、管理思想都是先进的,无可挑剔的,他们认为是他们把其转化为工具有偿供给企业的,用好企业便能通往“极乐世界”,用不好也说不着他们,内部实施失败了也是个“无头案”。有“四说”化解,一曰你的BPR(流程再造)没作好;二曰:领导重视不够;三曰:实施过程有问题;四曰: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能不到位。可以看出,信息化成失败都是企业单方面的责任。同时,每到签约同喜之时,各方神圣必到场祝贺,其中是重金之贵宾,言必谈“走上信息化快班车”之类。很少见项目失败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并能有此种场面。供应商一端也会拿来“造成势”,这种情况必是“皆大欢喜”。新闻一出,媒体、用户、厂商三方受益。 二、 失败案例缺席的深层原因 前日,笔者年看到搜狐网上的一篇题为“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的文章,深有同感。干巧活,使巧劲,四两拨千金,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一直是我们顶礼膜拜的经典教条。我们总有赶超的心理,是块心病。时至今日,仍在隐隐做功,做企业、办事情,总想少花钱多办事,以少搏大,一夜致富。过分依赖于市场化运作,企图靠广告和新闻代替事实,左右并改变事实。这也是“浮夸风”的一种后遗症。不可否认,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也的确存在只要市场做好了就大功告成的情况。但从长计议,IT技术和管理应用本身都是一门严肃而极其深厚的科学, 掌握它需要我们静心钻研和实践才能“水到渠成”。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应提早剔除其“轻浮” 之举。 三、 ERP能否走上正途,就在于它真正走向“双赢” 中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毕竟还是处在试验阶段,只有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才能找到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信息化之路。如果只把IT应用看成是一个交易,不能做到双赢(WIN-WIN),大家都对失败的案例视而不见,或是索性回避,那么由软件开发商及其咨询商“单赢”的局面也难以为继。毕竟信息化不是一项运动或是花瓶,用户花大价钱投资就要体现价值。 成功的案例集中的大企业,尤其是金融和电信。主要是因为这类企业原来基础就好,而银行和电信可以说就是经营“数字”的企业。IT应用具有明显的行业性,每个行业的成功与失败都对信息化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而CIO们最关注的也是这些。很明显,真是上了一套世界级的ERP就能使中国企业一跃而成为500强,那么所的投资都集中到软件上也不算多。在今后的一段期内,中国的企业最严峻的问题仍然是“生存问题”。上百万的投资对中小企业来说已不算小了,为了IT管理应用市场实现双赢,媒体、用户和软件供应商都不应该回避失败的项目,对一些假冒伪劣的“成功案例”也要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严格意义上讲,虚假的成功案例很多,只有那些失败的案例才有借鉴意义。须知信息化是个时代潮流,但它不是一个政治工程,不容品头论足。本着对信息化、对企业、对公众、对投资负责的态度,客观地总结、分析信息化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引导其沿着长久不衰的健康道路发展,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成功案例。 所谓“成功案例”,目前来说,只是对软件供应商而言的,如果一个项目成功的“交付”了,就被该厂商定义并宣传为“成功”了。现在大量充斥的是这种单方面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信息化在中国刚刚起步,客观的评价标准还没形成,而软件又是个无形的东西,不通过使用过程是难以检验的。成功对厂商、媒体和用户都是重要的,所以大家都愿意看到成功,厂商和媒体都能从中赚钱,用户借此树立形象,这就是人为地夸大了成功案例的含金量。谈到对管理效果和目标上的成功,就只有上BBS了, 或是通过厂商之间的互相攻击才能了解一知半解。这种地下的讨论用户又很少看到,客观上起不到借鉴作用。 成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有价值的成功,即所谓“双赢”或是“多赢”。可以直言,ERP能否走上正途,就在于它真正走向“双赢”。厂商单赢只限于“国企”或是“传统行业”,在今天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单赢的局面能支持多久呢?现在有些聪明的企业已经采取了第三方咨询的方式推进信息化,在产品选型、实施交付和合同签定方面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操作,客观上是对“成功案例”的一种不信任。 其次,失败的案例中包括着“成功”。 美国发射飞船可以直播,我们也看到其因爆炸而失败惨景,可是美国的航天是最成功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直面信息化的“失败案例”? 客观分析失败对厂商和用户都是通向成功所必须的工作。失败也决不意味着哪一方的失败。因为信息化过程本身就是个系统工程,从产品理念、开发方法、功能结构设计、使用升级到咨询立项、选型、客户化、实施交付一系列的过程都可以决定其成败。如果把的失败的常发性环节和重点总结出来,无论对厂商还是用户,甚至对整个信息化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 如果厂商敢自报家短,它可能更赢得客户的信任;如果用户敢解剖自己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失败点,他们的管理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媒体客观地展开讨论,那整个的信息化事业就会更具推动性。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warrenwang19@sina.com
责编:王永强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