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化大师,《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将告诉你一切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化大师,《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将告诉你一切 《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中国企业信息化方法论》 “问题从来都不是获得新的创新性思想,而是如何抛弃旧的思想” 仅将此献给为国内信息化奋斗的软件公司、咨询公司、企业界的战友们! 作者序 今天不同以往,未来不同今天,只有未来学家可以畅想今后的景象,他们可以对、可以错,没有人会对于他们的过失说三道四。而企业可以吗,无需回答,诸多例子就在眼前,“巨人倒了”、“三株消失了”、“实达也步入了低潮”,就连盛产伟大企业的美国不也是“安然”梦醒(的破灭)、“世通”不通(演变成不通),也许明天还会有几个盛极一时企业的消失,这些是能够让我们畅想的吗?这不都再一次告诫我们的企业、告诫我们的公司踏实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踏实做事。 (笔者注:主要是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信息化从诞生之日起的这20年左右的光阴,从来没有在阳光下行走过,总是在阴霾之中踌躇前行,这也就难怪会在中国的大地上泛滥起“黑洞”的呼叫,可这种怪象下几乎没有多少人去思索何以如此,如果说“倡导”黑洞的人提出了思索,可是还是下错了药,依然治不好国内信息化到处泛滥的“非典”。原因何在?是在于提出黑洞的人吗,也许有人会说“是的”,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而事实上是绝对的不是,原因是我们所有的信息化方法的处方和疗法,都无法阻断“非典”的传播。看看我们今天和昨天的信息化书籍、看看我们手中的信息化资料、看看我们诸多网站中的文章传播,你就会发现他们把信息化当成了一门技术,那么再好的技术也无法抑制“非典”,因为“非典”的病因不是技术,不是网络、不是语言工具、不是ASP、不是.NET、不是JAVA、不是KM、不是CRM、不是DRP、更不是ERP,那么这种用技术方法去医治,只能是治了白治。那么它的病因是什么呢?它真正的病因是“管理”,是“文化”也是“方法”,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动力,这才是药到病除的根本,否则我们的天空依然阴云密布。 2000年以后,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天空中终于泛出了一丝光亮,而这种光亮并没有让一些信息化人员变的头脑清醒起来,他们还在懵懂之中追寻着“以财务软件为驱动的信息化,以ERP为驱动的信息化”,他们真的还在研究着这些上个世纪的观念,并不曾想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中国的信息化大地上已经出现了曙光。这不禁使人要问,“我们还需要这些过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吗?这些方式是否还会让这一缕不容易的光亮再次消失呢?”。 光的出现,必须要让我们清醒,要让我们思考一个全新的问题,我们过去所拥有的思维体系是否可以能够很好地把握未来的前程,显然这种思维体系在过去的20年间的缕缕失败,已经让企业受够了,也让我们的信息化人员失望了,现在是应当需要呼唤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信息化行动纲领。 在这一两年中走访了几十家企业,伊利惊呼从未有如此好的软件,海菱仰天大叫“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奥康娓娓道来“它解决了我们的信息贪污问题”,“百世鞋”的企业管理者“我们需要的不是软件,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够让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德力西也同样叹道,“从没有一个如此好的系统为我们所用过”,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珠海的泛菱、发生在广东的富林、发生在上海的大霸手机,发生在……。那么它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回顾之后,一种强烈的感觉涌上来,他们需要的不是软件,他们需要的是“管理、方法、流程、控制、和所伴生的文化”。多少次管理大师们提醒我们“客户所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东西”,那么这些用户所高呼的成功,和管理的目标的达到,他们所要的不都是软件背后的东西嘛! 这再一次提醒我们,现在的中国再一次呼唤一个全新的信息化行动纲领,只有这样的纲领才可以引导中国的企业信息化走向坦途,走向充满阳光的大道! 中国的信息化在过去的20年间,没有人好好地总结一下,研究一下所走过的路,也没有人正式地提出一种方法,一种思想体系,不知这是为何。难道中国人所擅长的著书立说就此终止了吗?我们的老子,孟子、孔子、孙子可以为世界文化带来如此丰富的思想。而我们的信息化领域的20多年间,却从没有人去试图建立一个为中国的信息化走向成功的路线,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在西方世界为了把握他们的企业方向,曾经出现过亚当.斯密,出现过泰勒,出现过波特,出现过德鲁克,出现过彼德斯,出现过现在的哈默博士,他们始终在把握西方企业的发展路径,在给西方的企业指引方向。即便在西方世界的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时期,哈默博士90年代所力推的“企业再造”,已经为西方世界的信息化高潮的到来提出了方法和行为准则,在21世纪的一篇《企业行动纲领》又将掀起一场西方世界的全新变革---追求客户需求的满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我们的国家,这20年来不但武装中国企业的理论体系没有,武装企业的信息化的利器也同样的没有,这是一个需要让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现在也许、未来也许这种现象会改变,中国的企业始终在呼唤一个新的思维体系的诞生,一个全新方法的诞生,没有这种诞生将会使我们的企业无法远航。海尔的张瑞敏没有著书立说,它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一部最好的书----“海尔”、始终展现在中国企业的眼前,遗憾的是这部书不是来自于管理学者,而是来自于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同样在今天中国的信息化世界中,不应当再让我们的企业家去书写信息化的体系了,因为一个具有化时代特征的实用化的信息化体系《信息化行动纲领》已经出现,今天的中国企业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批判性地去做、去总结、去思考、去运用就可以成功! 这是一个漫长的写作旅程,原只是打算写就一篇分销信息化类的书就此打住,没想到在写作的过程中,涌动在思绪中的对于信息化方法的感悟总是挥之不去,老是象魂牵梦绕般地纠缠在心头,好在在北京防非典宣传到来的4月15日,终于写就了第一篇分销的书籍,在此以后别无它事,正好可以利用这段防治的时间开始完成这篇《信息化行动纲领》的文章,如此一晃6个月过去,每日在斗室之中沉浸在写作的幻觉之中,徒感辛苦,漫长的6个月就这样渡过,我不清楚作家们的写作经历,如此6个月终日无它思的感觉是否和我一样的难耐,好在终于在今天走完了旷日持久的两篇长达近80万字的写作,终于可以呼吸一下全新的空气和享受阳光。 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了一本好书,这就是哈默博士的《企业行动纲领》,它的文风如此和我接近,以至使我爱不释手,我在欢呼哈默的精神的时候,也为自己寻求到了一种全新的精神解脱,记得80年左右有一本描写克格勃的书叫做《现在可以说了》,这就是我对于哈默所给我的提示的一种感觉,“可以说了”,已经再也没有羁绊与束缚,可以将信息化的核心感觉中的核心向下倾倒而出。我欢呼哈默博士的精神,也要感谢这本书的翻译者:赵学凯、王建南、房成鑫他们三位的流畅而不失完美的语言,为我的阅读提供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再次的谢谢你们的工作。为了感谢三位翻译者,特意将此书的书名改成了《企业信息化行动纲领》已表示对与哈默的敬仰和对于译者的感谢!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事实上它的定位是一本全新的信息化全过程的方法论,不但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人员掌握信息化的方法、重点、以及难点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一本面向信息化战略咨询人员、面向信息化IT项目咨询人员、以及信息化的实施人员的方法论。它重新审视了哈默博士所带给我们的流程再造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以避免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产生“再造软件、还是再造企业”所带来的难堪。这是一段充满激情的文字,读者一定可以感觉到文字中所流淌的哲理和思维,这些哲理和思维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哈默博士所流淌的思想,只是让我用文字再一次的表述出来,这种表述完全应和了张瑞敏所发动的海尔再造,这两位管理业的大师在不同领域已经带给我们了“BPR”的精髓,看过本文的读者相信一定不会再去听从所谓的“BPR”的诱惑。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应当如何去操作呢?它会面临哪些艰难险阻,它应当又怎样避免这些艰难险阻呢?它应当如何保证信息化的成功呢?它应当如何引导企业信息化走向成功呢?书中通过“变动的变革与信息化战略”作为开篇,以“俗手天梯----透视方法论”作为结束,全面展示了企业应当如何做,软件公司应当如何做,咨询公司应当如何做的方法。诸如:面向“企业的阳光三论”,“企业信息化抉择的5项思考”,“选择软件商的6点核心”,“信息化建设的10大原则”,“不同阶段的信息化路径的选择与投资”这些都非常直接地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可以胜利的武器。 企业需要信息化咨询,这是一个走入一定规模后的企业需求,那么如何认识咨询,如何要求他们做咨询,如何选择咨询公司,这些方法性的内容不但企业无从知道,就连咨询公司自身也没有多少人知道。笔者在此将自身从事咨询的经验和盘托出,从中指出了咨询公司选择的重要,而咨询人员的选择同样重要的道理,而似乎更加注重咨询人员的选择,这不为别的因素,是由于优秀的咨询人员的作用或者叫做咨询专家的作用是无法形容的,记得在文中写到了将近10点它的作用,最核心是在强调优秀的咨询人员是“他是播种机,他是宣传队……”。 信息化不是软件是管理、是驱动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始终源于管理”、“变动的变革与信息化战略”,甚至在“抓住需求”中都再一次提醒企业、提醒软件公司如何抓住需求、抓住管理,并将批判的眼光勇敢地投向了软件公司所弥漫的不符合信息化需求的开发体系,事实上,这个体系已经使软件公司失去了抓住需求的动力。 总之,这是一篇涉及多种不同内容的文章,文章已经改变传统的信息化书籍的写作内容和风格,这种改变不单纯表现在文字上,而且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由于笔者已经是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的局外人,所以“现在可以说了”,可以用思想的武器、理论的武器、管理的武器去武装我们的信息化过程,而不必再为那些传统的散乱观念而不知所以。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为信息化人员而写,不如说是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而写,也不如说是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写……,总之它是为一切信息化人员而写,它不仅是一本信息化书籍,更是一本管理性书籍,在书中始终可以看到管理、看到哲学、看到思维体系、看到方法,而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正是缺少必要的方法。 总之,这本书的观点是激烈的,中国的一句老话“矫枉过正”,面对中国信息化的状态,是需要下一剂猛药,只有这样才可能根治“非典”,才有可能使我们的信息化面向阳光。笔者相信,这是一篇值得商榷的文章,一定会面临激烈的争论,是的,中国的信息化该到争论的时候了,真理不争不明,谁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误区呢?笔者的文章只是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我的学习,但是永远代替不了别人的思索与实践。事实上,我是更崇尚实践,因为信息化从没有理论体系,它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实践的图画。 最后感谢那些喜欢或者谩骂我的序言的读者,只要你能够认真读下去我的文字,也许到时你会改变一切,也许从公心的角度出发,你会认同我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保留。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感谢你们!因为你毕竟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 吴文钊 附:本书封面、目录 吴文钊:AMT高级会员、AMT个人专栏作家
拨开迷雾 1 企业信息化始终源于管理 2 变动的变革与信息化战略 3 企业的信息化抉择 4 抓住需求 5 信息化战略的缺失与补充 6 战略资源研究方法 7 “俗手”天梯—透视方法论 8 BPR中国的革命 责编:吴文钊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