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的文化趋向(曹伟)

  作者:曹伟
2003/7/1 17:04:08

摘要:文化的发展在文明的发展史上是首要的,文化发展的进程是长期的艰巨的,甚至带有血腥的革命。然而信息化的革命,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早已爆发,每个人已经卷入这场革命,卷入这场信息化领导的文化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的文化趋向
——诠释何为信息化的氛围

曹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立足于信息化,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的探讨,众说风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否见得了庐山的真面目?

1.引言
信息技术带来什么?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单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可以获得一些切实性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切入经济的角度,从企业来着手分析,或从企业的信息化角度来分析。信息化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是否是关键因素,站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信息系统的供应者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得到的结果一定不一致,对于什么是企业信息软件相对正确的趋向,以至于对国内、国际的信息系统的厂商也有借鉴意义。
文化的发展在文明的发展史上是首要的,文化发展的进程是长期的、艰巨的,甚至带有血腥的革命。然而信息化的革命,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早已爆发了,每个人已经卷入这场革命,卷入了这场信息化领导的文化革命。

文化的发展是经历多个层次,多个范围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1、行为阶段;2、习惯阶段;3、文化阶段;4、民族阶段。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行为和习惯是个体的,文化和民族是群体的,如何个体的动作形成整体效应,正是文化发展的过程。

2.改变习惯

对于习惯,休谟如此描述:“这个原则就是所谓‘习惯’或‘惯性’(Customer Habit)。因为任何一种动作在屡次重复之后,如果产生了一种偏向,使我们不借理解的任何推论或过程,就容易来再度重复同样动作,而我们总说那种偏向就是习惯”。

如果一种东西已经形成文化了,那么人们必须以此为行为准则,并要求自己形成这种习惯。比如刷牙,人们已经形成了用牙膏和牙刷合并起来刷牙的这么一种习惯,如何让人们不用牙膏或不用牙刷来刷牙。

回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上来谈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近50年的事,可以说信息化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站在一个什么高度来推进信息化发展。如果从文化发展的推进角度来考察我感觉在行为层次、习惯层次来推进比较好,正如达到文化阶段,那么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直到人们不再把字写在羊皮的时候,造纸带来的文化效应才完成。我们正在一面强调无纸化办公一面在打印上拼命的打印以满足存档,以满足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可是这正是一个误区,在推进的文化或目前信息化的进程中,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需要接受新的还是需要忘记旧的。

改变习惯,接受新的事物带来的便利、革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新事物的创造者提供一个人们改变旧习惯的氛围。

3.新思想的贯彻

信息化发展如何改变人们几千年的沉积的东西(这个东西就叫文化),是否需要改变,需要改变那些方面?信息化新理念的创造者们需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

一年前,我UT斯达康的kick-off大会上听到这样一个声音来诠释信息技术带来的文化的改变:“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整个公司生活在信息化的氛围中”。这个声音虽然没有对文化的全面诠释,但理念的倡导者Mike Wang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倾向联系在一起了,改变人们生活的习惯,这个也许不是我们一代人能完成的,但是思考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的思想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也许他要表述不仅是这么多,更多是采用形成文化的形式来推动公司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局限企业业务的操作层,公司的文化层,要改变的还有整个产业圈、产业链,甚至整个社会对信息化重新思考。

目前,信息化已经充斥整个社会,很多时候,人们已经很少采用纸面的东西来进行交流,历史上纸张的发明已经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进步,那么这个的信息的推进是否可以改变文化的倾向,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4.引导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驱动社会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是驱动社会的发展趋向,也驱动文化发展的倾向。文化倾向存在对人行为的约束、制约、引导,那么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也同样约束、领导、改变人在工作的行为。

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个不是社会上个体的效应,而是一个群体的效应,个体仅仅是行为阶段的产生,随行为的发展,产生习惯。一旦产生习惯,必须有多年的多人的习惯产生文化,比如说魏晋时期禁酒吃药的一个现象,但反向观之,这个服药的习惯是否通过这个服药的现象说明,这个说明了服药的习惯没有形成文化,然而,喝酒在中国已经形成文化,文化即使在一段时间内很隐性,但这个并不妨碍文化的发展和侵润人的生活。

可见,文化的引导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一个氛围,让企业、社会在这个氛围中逐步改变,在价值倾向上予以逐步认可,是否是信息化进程的成功推进。

5.文化间的撞击

思想在当初的得到首肯的并不常见,人们心中蕴藏着的保守意识一直反对对现状的破坏,不喜欢变革,在目前的公司的职员工作中一直认为,那个我使用的很好,为什么需要更换,不需要成本吗?经济学的理论很快就变的现实。可是在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承下来的东西就是非逻辑的思考。这个思考模式促成中国人们的很难从经济的逻辑来考虑收益平衡,文化是非逻辑的推进过程,没有逻辑的演进,仅仅是一种意识的变迁,一种沉淀。也许信息系统的改变的可以侵蚀人们思想深处的东西,信息系统的倡导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是工作本身的,更多来自一种责任,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这个压力来自内心、来自于对文化的思考。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接踵而至,什么信息垃圾、信息膨胀呀,这些是问题吗?历史的文化是否因为秦始皇的竹简木简比较多,就不刻写了,不是的吧,而是发明的纸张。人类对技术上问题解决已经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形成一种合作的思维习惯,为此一般常规的技术问题都可以在指定的条件下完成。然而技术的进步,或者说思想的进步,来源于人们对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进步,进步带给人们什么?如何带来,带来后人们如何生活?这些问题的思考已经脱离恪守习惯的保持,就是说从习惯的层面进行变革需要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秩序,在新秩序的情况形成新的习惯。 “让人们生活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在这个氛围中,人们改变了自身,改变了环境,创造了旧氛围中无法创造的价值。

6.建立新秩序的思考
现在的时代是思想开放的时代,联想起魏晋的思想开放带来的文学的鼎盛,虽然,文学的繁荣不足以比较目前的信息化的全面开放,但是我们至少有一点可以得出,信息化的产业和当初的文学产业的成功是如同一致的,站在一个高度去开放、推动文学的发展,总是得到社会的赞赏。

思想源于对现状改变的彻底思考,戴着事务和思想两层枷锁的桎梏,思想者与现状的保持者竞争是社会的永恒,但世界的发展中的所有的最终胜利都属于思想者,我一直再感觉社会的平等与否不在于你拥有的地位,而在于你拥有的思想。思想者在各个社会各个阶段都是永恒的领导的者。

可谁知道引导思想氛围的建立需要多少苛刻的条件,需要打破一个秩序的同时,首先在这个思想的蛋壳上先凿一个孔,让新鲜的空气流进来,滋养这个新的“生命”。在社会上无论诞生什么样的新生命、新思想,还是其他的新鲜的东西,这个新东西让人在意识内接受,需要人把原先的习惯抛弃,吸收新的东西,这个可能需要长期的努力。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
stevencao@sina.vip.sina.com

责编:曹伟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曹伟专栏

rss订阅
曹伟先生,安徽明光人,中国系统分析员协会会员,软件工程专家网专栏作者。 长期专注于如何捕获、挖掘企业客户的隐含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模型,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对行业应用软件有独特地认识,对通讯行业的企业MIS、ERP、MRP等有实践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建模、开发与实施,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现在关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模板化的途径及解决方法。 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做赋,写写小说。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