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联想信息化(下)(by 汤海京)

  作者:汤海京
2003/10/10 13:02:36
从SCM到EAI,让我们跟随一位信息化负责人,去感受联想信息化道路的起伏曲折,和信息化团队的困惑和快乐。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亲历联想信息化(下)

联想集团软件设计中心   汤海京

CRM

有了SCM的成功经验,我们又迅速参与了公司CRM系统的建设,记得当时主动请缨的就是叶帅,他对CRM是有一定情结的,所以我很爽快地答应了。由于当时联想软件没有人接触过Siebel系统,所以起步是很艰难的。我还能够清晰地记得那是去年的4月份,叶帅带领的团队加入了联想市场推广费用管理CRM项目组,虽然我们当时对Siebel系统一无所知,但是有着丰富软件项目经验的叶帅,以及他所带领的这支团队,还是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而且我们在集成方案的竞标中,还一举击败了国际著名EAI厂商-TIBCO。

除了叶帅,我们团队中著名的女将郭凤琴也领导过CRM方向。

那还是在2002年12月份的一个晚上,老韩突然通知我,联想客服CRM系统建设项目需要我们介入,当时我所分管的4个处由于调整了一批骨干加入产品研发团队,而几个重点大项目都在进行中,已经无人可派,所以我只能抽调刘莹加入项目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结识了温文尔雅的王晓春和活力四射的夏立。

客服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联想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之前做过的运作系统、职能系统、生产制造系统、财务系统等等的信息化建设都不相同,客服系统的CRM建设有着许多特殊的地方。

其实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王老师对我的信任以及夏立对我的热情,作为集团副总裁、客服系统负责人的王老师,对一个刚刚走上联想中层领导岗位的、24岁的年轻人是非常谦和的,并没有因为我的年轻而不信任我,这点让我很感动。还有就是身为助理总裁、客户服务支持部总经理的夏立,对我能够像兄弟一样,这也让我感受到了客户对于我们的信任。我清楚地记得,作为总经理的夏立,能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给我讲述客服的业务,而且一说就是1个多小时,这让从来没有涉足过客户服务业务的我,迅速地爬到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后来的半年多时间,客服CRM团队在郭凤琴的带领之下,与客户并肩作战,克服了许多系统和业务上的困难,成功实施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有力地支撑了联想集团客户服务业务的发展,为集团客服业务的腾飞插上了一双信息化的翅膀。

EAI篇

2002年上半年,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在2002年6月份,当时的我作为联想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参与了2002财年第一次“CIO沙龙”,并为联想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兼CIO王晓岩以及全体CIO班子成员进行了一次汇报,主题是关于EAI方面的内容。我通过1个多小时的讲解,向各位领导详细介绍了联想信息化EAI的现状,其实在此之前,联想软件就已经开始酝酿一个庞大的计划,那就是自主研发一条以J2EE为基础架构,以EAI为核心功能的企业关联应用中间件产品线。

从8月份开始,产品的规划在总经理韩振江和副总经理田日辉的带领之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我当时具体负责EAI部分的产品规划。其实在项目中沉淀产品是许多SI的梦想,但之所以无法付诸实施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研发体系的保障,作为国内最大的IT企业集团,联想集团拥有两级研发体系,这就确保了我们能够在做项目的同时,有资源也有时间去沉淀我们自己的东西。但是,在一个市场竞争异常残酷、激烈的环境下,又是在一个企业里,想长期从事一项研发工作是很困难的,如果做不出成绩,就会面临着被砍掉的危险。其实,在我所领导的团队中,绝大多数老员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被我们称作为“阴影”。

记得当时副总经理田日辉反复地做我的工作,让我摆脱过去产品研发失败的“阴影”,其实我思想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情,我重新开始了产品研发。当时,我既要参与几个公司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又要主持EAI部分的产品规划,干得很累。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情况是我们的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40人,虽然大家都有了大型系统集成的经验,但是如何把这些经验沉淀成为一套中间件产品,的确费了一番苦功。

早在2001年8月份,我们团队中的许多主力人员就参加了TIBCO的培训,学习了国际领先的EAI理念,随后参与了SCM、CRM、CTO以及电子商务等等重大项目的集成工作,这些经验给我们的产品规划以很好地输入。

提到规划EAI中间件,我现在仍旧是热血沸腾,2002年8月,我、老杨、承鹏、叶帅在老田的带领下,启动了产品规划。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周六经常加班,而且身为副总经理的老田,也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我记得经常因为架构上的一个小细节跟老田吵得面红耳赤。

到了9月份,老韩下定决心,大规模地进行中间件产品的研发,也就是在当时,由于我所管辖的处人数突破了40人,方向众多,所以在半年调整的时候,被一拆为四,分别由杨波涛、叶帅民、王承鹏和我本人管理,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叶帅又一次挑起了重担,主持了后来EAI产品的研发工作。

那是2002年9月份,我已经记不清跟叶帅谈了多少次心了,我很了解这些兄弟们,这些有过梦想,又有过“阴影”的人。我现在只记得一个结论,那就是说服一个人很难!

2002年10月10日,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当时我们在老韩、老田的带领下,为联想集团的总裁杨元庆进行了一次专题汇报,当时我们的项目统称大运河工程。作为EAI产品的负责人,我为元庆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汇报,这对于我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经历了。汇报之后,元庆充分肯定了大运河工程,也对我们自主研发中间件产品的未来寄予了厚望。其间还有一个花絮,由于我是第一次给联想集团的领军人物元庆汇报,难免有些紧张,所以我在会前把汇报用的PPT发给了CIO晓岩,想请晓岩帮我看看,没有想到,当天下午晓岩就直接给我打电话,谈了将近20分钟,详细阐述了她的观点和看法,教了我许多方法性的东西,至今都受益匪浅。

就在元庆和老韩的鼓舞之下,2002年10月份,老田、我、老杨、叶帅、承鹏还有我们的EAI专家刘莹,一起去了风景优美的稻香湖,在那个地方封闭了1周,其实那个庞大的中间件产品族以及组织结构的运作模式,都是在那里讨论形成的。

我还能够清晰地记得,大家经常工作到深夜,很少去娱乐区,累了就出去走走,脑子清醒了又回来继续工作。后来,我们讨论形成了iNOVO1.0的功能列表、产品架构以及1.0产品的研发计划和实施计划,其实现在看起来,这些东西还是规划得相当准确的,随后1年多的产品研发也都是按照当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和方法去做的。

稻香湖的规划,为中间件产品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此次规划明确了产品研发团队、项目实施团队以及方案咨询团队三者协同作战的运作模式,明确了各方的职责,并制定了“项目沉淀产品、产品支持项目”的长期战略目标。

随后的3个月过得很艰苦,每个产品的第一个版本都是最难做的,中间件产品更是如此。我已经记不清楚自己病倒了多少次,也记不清面试了多少人,反正我们用了3个月的时间做出来!我们成功了!

从信息化到IT服务

由于业务的迅速膨胀,我在2002年12月份被联想软件总经理老韩叫到办公室谈了一次,随后就被任命为信息化研发高级经理,主要负责联想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开发工作以及中间件产品iNOVO的实施和方案咨询工作。其实我非常感激老韩和老田对我的培养和信任。在短短的1年时间里,自己从项目经理到处级经理又到高级经理,完成了3级跳,自己已经很知足了,当时我只有24岁。

虽然我的职责调整后,又重新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了,但是,这半年的中件间产品研发对于我的成长还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3年3月份,就在财年末的时候,我由于2年来联想信息化的经历和沉淀中间件产品的贡献,荣获了“联想五十杰之技术创新奖”,这是联想员工的最高奖项。也是在3月份,不到25岁的我,进入了联想软件的总经理室,这使得我能够参与联想软件的部门发展规划,为联想在软件方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3年的4、5月份,北京经历了SARS的严峻考验,联想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点让身为建设者之一的我深感欣慰。非典平息之后,我又接到了新的使命,那就是开始参与公司IT服务群组的项目实施,于是我将我所分管的团队进行了调整,把一部分拥有2年多联想信息化经验的主力人员抽调出来,加入到了政府、电信、金融等行业的项目实施中。

才参与联想IT服务不到半年,我们就和政府与公共服务事业部合作拿下了几个千万级的大单,并承担了项目的实施工作。从奥运到北京市网上审批,我们这支经受过联想信息化建设洗礼的团队,现在终于能够为联想集团的服务转型做贡献了!

其实能够为联想集团直接赢利的感觉很好,能够在众多竞争厂商中脱颖而出,最后自豪地说我们是联想人的感觉最好!有了2年联想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自己走出去之后,直面行业的竞争对手,才更加感觉到联想信息化绝对是一块“金字招牌”,以前被我们忽视了,其实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都是可以沉淀和发扬的,都是可以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的。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静静地坐下来想一想,回首往事,真的是感慨万千。2年多的联想信息化经历使得我成熟了许多,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联想集团培养出一支善打硬仗的团队,我深感欣慰。

后记

由于是个人回忆的作品,很可能不够全面,也可能有一些时间不太准确,还有许多出色的同仁没有来的及提起,其实我们都有着同一个身份,那就是联想信息化的建设者。

让我记住那些曾经和正在为联想集团信息化建设而奋斗的同仁们!你们辛苦了!

亲历联想信息化(上)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thjthj@vip.sina.com

责编:汤海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汤海京 专栏

rss订阅
汤海京,现任北京博越世纪科技有限公司(lemodo.com)董事长兼总裁。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目前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在职硕士,曾任联想集团政府与公共服务事业部技术总监、联想软件信息化服务总监等职务,是联想集团电子政务业务的技术领军人物,以及联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他还经常在国内主流媒体上撰写文章,先后发表文章数十篇,如:《走出“联想”》、《IT服务、以人为本》,《亲历联想信息化》,《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论信息化建设中的哲学》、《SOA:托起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明天》等文章。2001年,他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专著,《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大全》。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