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联想信息化(上)(by 汤海京)

  作者:汤海京
2003/10/10 11:41:23
从SCM到EAI,让我们跟随一位信息化负责人,去感受联想信息化道路的起伏曲折,和信息化团队的困惑和快乐。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亲历联想信息化(上)

联想集团软件设计中心   汤海京

金秋的北京,天气分外凉爽,偶然一次开会途径一标大楼,抬头望见一片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点缀其间,一阵凉风吹过,不禁想起了2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这栋楼,也是这片蓝天。刹那之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虽然已是物是人非,但我还是想起了许许多多……

SCM

我是2000年6月份加盟联想软件的,从一名普通的开发工程师做起,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满意OA”的产品研发。由于是自己的处女作,因此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事业上,这个产品对于我都是那么的重要。2001年6月,由于公司调整的原因,“满意OA”被砍掉了,项目组被解散了。这对于才到联想1年多的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的我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人也很颓废。那一年的工作,我一直是在加班中度过的,每个长假、甚至周六周日都泡在公司的开发实验室,但是这次,我居然休了一个长假,去了威海,好好放松了一下,也思考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打算离开联想,去外企工作,因为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做软件,做中国人自己的软件!

我是8月初回到公司,当时IBM等其他几家公司已经电话联系过了,就在准备离开的前期,突然联想软件准备承接联想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因为偶然的冲动,留了下来,也正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经历。
记得当时我的领导跟我谈起要参与的项目,名称是联想集团供应链管理(SCM)项目,采用的产品叫做i2(当时读做i二),自己比较好奇就答应了。2001年8月,我跟另外一位漂亮的女同事去了一标,加入了这个跨国的项目组,开始了自己两年的联想信息化建设之路。

初到项目组,感觉有点水土不服。首先,项目组人员众多,最多的时候超过了100人;其次,国籍不同,除了同胞之外,还有美国、印度、新加坡等等国家的顾问;另外,组织和团队也各不相同,有联想的、有i2的、有HP的,后来还有汉普咨询的,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联军”。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集成组做开发工作,当时的项目组,基本上是做业务和做方案的人,懂软件的人很少,这也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作为联想软件,是公司的软件研发核心,当时身为系统设计工程师的我,当然有义务为项目组提供软件架构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所以我在项目组内大胆地提出了我们的集成构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当时的项目经理是联想集团供应链管理部的总经理郭明磊,她和副总经理杨京海就坐在我后边,还有一个小花絮,那就是来来往往的外国顾问,对于“汤海京”和“杨京海”的名签都很诧异,因为他们的中文水平告诉他们,这是同一个人,呵呵,有意思。

郭明磊为人很谦和,对于初到项目组的我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帮助,甚至直接为我讲解供应链的业务,介绍项目组的情况;这对于当时还是普通员工的我,无疑是一种很大的鼓励,我也就是在这种鼓励之下,刻苦学习制造行业的业务知识,努力钻研i2 SCM、SAP ERP、MRPII和Oracle等等产品。在加盟项目组的一个月之后,我提出了完整的一套SCM集成方案,赢得了HP、i2的顾问团队以及项目组的认可。

10月份,由于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以及项目的需要,公司开始从联想软件继续抽调骨干进入项目组。由于SCM项目是公司当时最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个亿,所以软件设计中心的总经理韩振江和副总经理田日辉、以及当时分管信息化业务的高级经理罗旭都非常重视我的申请,抽调了大批骨干加入项目组。事后证明,这批骨干的加入,为我们联想软件在信息化方向上的发展,以及后来的关联企业应用软件支撑平台-iNOVO的沉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还能够清晰地记得,10月份的时候,项目组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那就是如何完成联想BOM的拆分。由于BOM是供应链乃至整个制造行业,如果解决不了,那么整个项目就会因此停下来,甚至失败。我记得当时负责整个项目的HPC顾问查找了HP在全球的方案库,答案是“不可解”,作为原厂商的i2顾问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项目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家压力都很大,作为联想一方,我们在郭明磊的带领下,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说,这个最复杂的功能,我们联想要自主研发!

现在想起2年前的那段岁月,我仍旧是激情满怀,其实那个时候,我们17个人的团队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居然这种任务也敢接,现在想起来真有一些后怕,如果失败,那会对项目组乃至联想信息化造成巨大的损失。作为这支斯巴达克方队的队长,我当时只有23岁,或许是一种年轻人的冲动让我从心底里迸发出了万丈豪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使命。

BOM的拆分,我们特别要感谢当时还是系统设计工程师的杨波涛和两位系统开发工程师王承鹏和赵峰,是他们三个的“浴血奋战”,才攻克了这个难关。一年以后,一项名为《BOM的拆分算法》的成果,成功申请了联想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它也是第一项国际发明专利,让我们记住他们。

杨波涛被大家尊称为“老杨”,他是联想软件难得的一位技术专家,是我们团队中绝对的技术权威。说来惭愧,从5岁开始打游戏,7岁开始写程序,总以大虾自居的我,技术上对老杨还真是自愧不如。

王承鹏爱说爱笑,或许是因为太聪明的缘故吧,他被大家戏称为“猪头”。他干活很卖力气,而且很专业,文档、代码做得都很正规;关键是思路清晰,身为技术人员出身,能够迅速理解制造行业的业务,很不容易。后来,他作为BOM组的唯一技术人员,居然被联想的业务人员称作“BOM专家”。

当时的项目组,由于业务需求的复杂程度很高,SAP R/3和i2 SCM都无法完全满足,因此还需要做一个复杂的外挂系统来进行补充,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叶帅民和王旭带领的这支团队(当时被称作UI组)勇敢地承担了这项任务,被称作“叶帅“的叶帅民的确有一种元帅的气魄,居然在3周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项任务,当然,在他们手中,也诞生了3、4项国家发明专利。

叶帅民是我初到联想时的模友,私人感情一直不错,他为人谦和,被大家尊称为“叶帅”,他的项目管理做得非常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其实我一直在学习软件工程和CMM等理论知识,也正是2001年参与SCM项目的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CMM的价值,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项目管理。

最后,我们还应该记住我们的老黄牛,当时身为DBA的姜冰。

2001年的秋冬,我们17个人就是在一标大楼里渡过的,虽然项目做得很苦,但是大家的心是凝聚在一起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为联想软件争光,为联想集团的技术形象增辉。

CTO篇

冬去春来,2002年4月份,由于领导的错爱,自己从一名项目经理被提升为处级经理,这对于我的职业生涯是一次重大的转变,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将告别开发,走上管理的漫漫之路。

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离开了奋战了半年多的一标,回到了联想软件的总部-先锋大厦。当时的联想软件,已经是整个联想集团信息化建设开发的总负责,我当时所管辖的处名称叫做应用研发五处,负责的业务是所谓的四大系统,即ERP、SCM、CRM和PDM,这些无疑都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系统。同时,我的团队规模也在扩大,人数超过了40人,这对于只有24岁的我,无疑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做管理和做项目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自己很清楚,但是要做到却很难,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后来我的Q12非常高,也被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访谈,但是期间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却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联想软件的总经理韩振江和副总经理田日辉一直对我就是倍加关注,这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他们的许多管理风格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己真正从他们的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要做事、先做人”。
记得在2002财年,公司有一项战略性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CTO(按单定制)的业务模式。其实公司每一项业务,都必须有信息化的支撑,而CTO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模式,很少有国际著名厂商涉足。当时由于我们的SCM采用的是i2的产品,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继续求助于i2,i2当然很乐意为联想做CTO方案,同时销售他们的产品,但是,我们在考察了多次之后,发现当时i2提供给我们所谓的DCM模组,根本无法满足联想的业务需求。此时,我隐隐地感觉到了半年前BOM拆分的那一幕,整个项目又一次面临挑战。这次又是王承鹏勇敢地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套用联想软件自主研发模块替换i2原有产品的方案,并迅速得到了顾问和项目组的认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头,项目组在承鹏的带领下,终于完成了任务,这使得我们能够骄傲地说,联想的CTO是联想自己研发的。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了联想软件年度特殊贡献奖。

其实2年多的信息化经历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不要依赖别人,我们要跟顾问、跟厂商虚心学习,但是实施的时候,还是要考联想自己!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thjthj@vip.sina.com

责编:汤海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汤海京 专栏

rss订阅
汤海京,现任北京博越世纪科技有限公司(lemodo.com)董事长兼总裁。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目前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在职硕士,曾任联想集团政府与公共服务事业部技术总监、联想软件信息化服务总监等职务,是联想集团电子政务业务的技术领军人物,以及联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 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他还经常在国内主流媒体上撰写文章,先后发表文章数十篇,如:《走出“联想”》、《IT服务、以人为本》,《亲历联想信息化》,《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论信息化建设中的哲学》、《SOA:托起商业企业信息化的明天》等文章。2001年,他出版了个人的第一本专著,《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大全》。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