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基于流程的多维度企业管理体系本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的业务逻辑,构建以战略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组织、制度为基础,以流程为执行核心,以质量、风险内控为内在要求,以绩效为驱动,以监控为保障手段,各体系相关连接、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多维度的企业管理体系。 体系构成要素:体系结构分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链;产业链内部基于价值链模型绘制经营地图,进行流程规划;实施流程分层分级;针对各个末级流程绘制流程图,编写流程描述。 流程说明:鉴于该管理手册基于集团公司视野,以产业链及价值链为线索,是集团实施运营管理所需的整体认知,流程可能需要跨越法人主体、部门、岗位实施运作,是在企业集团整体范围内甚至跨越集团的端到端实现。 体系接口:
5.质量标准体系(简称为“质量体系”) 体系说明:这里的质量应当理解为全面质量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不只是针对产品质量,即是说为确保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经理层、员工、供方、合作伙伴、社会等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承担者在既定规则下开展工作、执行流程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是流程执行过程中工作标准问题,回答的是流程动作达到什么标准才合格、才能合理预期流程能实现流程目标、组织目标。 体系构成要素:根据流程及流程中关键节点,设计流程指标。例如审核时限,技术文档的技术参数,检查工作的执行频率等。 体系接口:
6.风险内控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是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承担者按照既定流程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达到相关质量指标,同时也必须要注意风险和实施相关控制。这里的风险内控体系是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机制的集成(具体行为固化在流程中,流程执行可以理解为控制活动的开展),旨在确保前述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及流程体系的运行能够及时、充分发现识别影响战略、计划及预算达成的风险因素,评估其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些应对措施执行有效性,从而确保战略、计划及预算的实现。 体系构成要素:公司层面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流程层面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内控监督检查、自我评价及内控审计。 体系接口:
7.绩效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每个期间结束后,根据战略、计划及预算设定的目标,根据组织中各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执行者承担的角色定位及其权责的不同,对执行者的战略、计划及预算实现情况、制度遵守情况、流程执行及达标情况、风险内控执行情况等开展评价,进而确定薪酬及其发展,实现组织整体与组织各成员的共同发展。 体系构成要素:针对下属公司、部门及岗位的三级业绩评价体系;薪酬体系;职业发展路径及培训培养机制等。 体系接口:
8.监控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相关机制对管理体系的整体及具体环节实施监控,保障体系运行及目标实现。 体系构成要素:针对前述7大体系的各类审计、效能监察、稽核检查评价等活动。 体系接口:前面已描述。 责编:流沙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