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流程的多维度企业管理体系

来源:畅享博客  作者:李田波
2012/4/28 14:40:50
本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的业务逻辑,构建以战略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组织、制度为基础,以流程为执行核心,以质量、风险内控为内在要求,以绩效为驱动,以监控为保障手段,各体系相关连接、相互支撑,共同构成多维度的企业管理体系。

体系构成要素:体系结构分产业集群或者产业链;产业链内部基于价值链模型绘制经营地图,进行流程规划;实施流程分层分级;针对各个末级流程绘制流程图,编写流程描述。

流程说明:鉴于该管理手册基于集团公司视野,以产业链及价值链为线索,是集团实施运营管理所需的整体认知,流程可能需要跨越法人主体、部门、岗位实施运作,是在企业集团整体范围内甚至跨越集团的端到端实现。

体系接口:

与战略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组织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制度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是流程体系的红绿灯,流程指标包含在质量体系中

与风险内控体系

流程体系中必须固化针对重要、重大风险的关键控制点,以实现风险内控的落地执行,实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常态化

与绩效体系

绩效体系某种意义上,除了传统意义上针对各级组织履责情况的绩效衡量及考核之外,更本质上的,应当针对实际开展的经济业务行为的集合体(流程)实施绩效衡量及考核,从根本上考核各级组织组织资源开展工作的绩效。当然,这是一种全新的绩效考核模式,流程绩效将来必将是传统绩效体系的至关重要的补充,或构建基于流程绩效的个人或岗位绩效考核体系。

与监控体系

流程体系的运行必须设计必要的监控机制,流程设计有效性的评估、流程执行检查、流程绩效实现差异分析、流程审计等诸多工作均纳入监控体系。

5.质量标准体系(简称为“质量体系”)

体系说明:这里的质量应当理解为全面质量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不只是针对产品质量,即是说为确保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经理层、员工、供方、合作伙伴、社会等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满意度,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承担者在既定规则下开展工作、执行流程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是流程执行过程中工作标准问题,回答的是流程动作达到什么标准才合格、才能合理预期流程能实现流程目标、组织目标。

体系构成要素:根据流程及流程中关键节点,设计流程指标。例如审核时限,技术文档的技术参数,检查工作的执行频率等。

体系接口:

与战略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组织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制度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流程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风险内控体系

流程指标的设计,往往设计的流程关键节点处,而其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其风险控制。流程指标往往就指向着风险的关键控制点

与绩效体系

流程指标既可以作为流程绩效的衡量标,也是流程相关责任人的个人绩效考核标

与监控体系

质量体系的标准天生就是监控对象,当其质量标准质量异动时就更是重头戏了

6.风险内控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是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承担者按照既定流程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达到相关质量指标,同时也必须要注意风险和实施相关控制。这里的风险内控体系是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机制的集成(具体行为固化在流程中,流程执行可以理解为控制活动的开展),旨在确保前述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及流程体系的运行能够及时、充分发现识别影响战略、计划及预算达成的风险因素,评估其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些应对措施执行有效性,从而确保战略、计划及预算的实现。 

体系构成要素:公司层面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流程层面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内控监督检查、自我评价及内控审计。

体系接口:

与战略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组织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制度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流程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质量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绩效体系

风险与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将其纳入组织各层级的绩效体系中

与监控体系

已识别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未知风险进入视野、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及绩效等,无一不是监控体系应当关注的内容。

7.绩效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该体系解决的每个期间结束后,根据战略、计划及预算设定的目标,根据组织中各战略、计划及预算的执行者承担的角色定位及其权责的不同,对执行者的战略、计划及预算实现情况、制度遵守情况、流程执行及达标情况、风险内控执行情况等开展评价,进而确定薪酬及其发展,实现组织整体与组织各成员的共同发展。

体系构成要素:针对下属公司、部门及岗位的三级业绩评价体系;薪酬体系;职业发展路径及培训培养机制等。

体系接口:

与战略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组织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制度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流程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质量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绩效体系

前面已描述

与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覆盖各大体系,对绩效表现情况需要实施监控,对成绩突出者,制定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及培训培养机制,助其实现价值;针对的层级不理想者,制定针对新的培训机制等补救措施

8.监控体系

体系产生逻辑: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相关机制对管理体系的整体及具体环节实施监控,保障体系运行及目标实现。

体系构成要素:针对前述7大体系的各类审计、效能监察、稽核检查评价等活动。

体系接口:前面已描述。

共2页: [1]2 下一页
责编:流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