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企业对“流程内训”有什么样的需求 第4例:结合企业一个实际流程来讲

  作者:王玉荣(Luna Wang)
2007/3/9 9:34:31
本文关键字: 王玉荣谈流程 畅享原创

 

为什么写这个博客帖子系列:企业对“流程内训”有什么样的需求

 

 

以下是第4例:

 

1、培训对象:某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公司领导人、部门长人、中层干部,约65人。其他旁听人员不定(不参加课堂讨论)

2、课程内容中希望强调的:流程再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l         高层领导的持续参与和明确支持是成败关键。

l         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过程,要冷静看待

l         不是所有工作都可以看做流程。

l         是一个全局工程,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和岗位分工配合。流程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

l         不能过度依赖IT,切忌手工流程IT化。

l         流程优化要有一定质量评价标准。

 

3、特别需求:在整个课时安排中,用1.5课时来结合企业一个实际流程来讲

“通过企业一个实际案例,讲师现场指导,了解要推动一个具体的流称优化项目,应该怎么操作?难点在哪里?需要投入什么资源?什么样的流程优化成果是实实在在看的见的?”

 

培训方案设计:(略。哪位朋友也有类似以上的需求、特别关心对应的培训服务方案,建议联系:AMT旗下格源培训王立华女士,JASMINE.WANG@AMTEAM.ORG

 

对该需求的随感:很理解这种培训目标,组织者是希望通过顾问讲师的讲解,把企业实际的一个流程讲精彩,让中层干部服气,“流程的确是可以优化的”。但是,如果不安排中层干部分组互动参与进来,那么,就是学员听、讲师讲,讲师是一个“被审评者”、学员是“评审者”,不难想到有些学员自然会产生一个心理:“我倒要看看这个讲师能把我们的实际业务讲成什么样”。

培训中一旦形成这种角色关系,是不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的。那么,怎么做?就需要精心安排了:

1、  讲师要运用课程已经讲授的知识点(比如:流程诊断的某方法),来分析这个流程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2、  讲师要运用课程已经讲授的的知识点(比如,流程优化的某工具表格),来让学员分组进行这个流程的优化。

3、  分组进行方案展示,不同小组间其实进行了相互学习。讲师对每个组给出言之有物的点评。

4、  讲师给出对这个流程的相关国内国际标杆的介绍,系统分析这个流程的待优化之处。即:跳出来这个企业的非常具体的业务细节,帮助学员打开视野反思自身。而不是,就企业自己的流程谈他们自己的流程,其实怎么谈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给出一个最适合企业需要的流程优化咨询报告(单靠讲师怎么可能给出,培训要点中不是强调“高层领导的持续参与和明确支持是成败关键”、“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过程,要冷静看待”、“是一个全局工程,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和岗位分工配合。流程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如果只是讲师站在“被评审者”的位置上,那么还会导致学员的异议“我们的业务具体情况其实是怎样怎样的”,后果是,使得一堂关于流程优化的课程变成学员彼此以及与讲师之间就企业自身的业务细节进行纠缠和互相辩论的课程。

 

即:既得到了对这个流程如何优化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又使得学员“自己动起来去思考、去运用课程所学”。如果能让学员感受到,是他自己为主体(讲师只是帮助和引导),更进一步找到了自己流程更优化的方案,那么培训是成功的。如果只是讲师自己对更优化的方案论证不休,学员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只收获了各种异议就结束了培训,那么培训是失败的。

 

 

 

责编:王玉荣(Luna Wang)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王玉荣谈流程

rss订阅
王玉荣女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硕士,后师从我国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领域权威专家、唯一的管理领域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获得由国际管理学会颁发的“2006年中国卓越管理专家”称号。 特长领域:管理系统设计与综合提升、流程管理、IT规划、大型项目管理、高级管理培训、约束理论研究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