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时代的信息化挑战

  作者:刘国华
2005/8/22 11:17:54
流变时代的企业管理没有所谓“最佳管理”,响应流变环境的柔性与弹性就是其最为明显的管理特点,这种特点不仅直接影响到管理软件供应商的战略调整,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新一轮角逐与企业需求重心转移的焦点问题

本文关键字: 流变时代 信息化挑战

 

流变时代的管理

100多年前,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有史以来最智慧的时代,也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时代。”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个人,或者企业管理者来说,今天这句话仍然适应。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及自由创新精神为特征的三股时代力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时代的个人和组织机构的管理。全球化业务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更加开放的工作平台,不仅使得个人与组织机构管理者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可能,也促使更加自由、民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成为可能,而自由创新精神又更加深刻地影响现代商业与管理活动。

正是这三股相互交织的力量促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个流变的商业环境。流变时代的商业环境迫使置身其中的企业必须具有更强的应变和制变的能力,即要求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运营方式、人力资源及组织文化更加适应高度灵活性与弹性的内外部环境,以提升其决策与执行的效率。

而作为决策与执行基础的信息资源及其整合,又是变革挑战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个领域。因此,于流变环境中如何高效获取实时、准确、整合化、高质量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挑战之一。这也是当前时代国内外信息化管理领域焦点关注的主要问题。

技术与应用的挑战

一个企业要获得高水准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无外乎两个方面的调整与整合。一是业务流程与运营管理上的调整,另一方面是信息技的应用。以实施ERP为例,因为标准化软件系统引入,企业的业务需求与标准化系统之间的匹配与双向调整就是企业实施ERP过程的主要内容。多年来,中国有不少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引入国外ERP软件系统,试图推动其信息化管理,但是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这些企业用户也经常性的引起业界和媒体的热点关注。其一,实施过程非同寻常的艰难;其二,企业实施ERP系统之后的头次回报绩效表现低下,有不少大型企业实施过程被迫中断甚至走向失败。

围绕上述现象的各种讨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广泛而持久的讨论中不乏真知卓见,但是长期以来,一股几乎占压倒性的宣传攻势,都习惯于将问题的症结归因于企业客户的管理变革跟不上所谓软件系统内置的“最佳业务模式”。于是乎“成也客户败也客户”成为实施ERP系统盛行的潜规则。如此一来,一些ERP软件商和咨询公司凭借运用这种“潜规则”的熟练戏法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一些软件厂商从来不谈论其自身软件产品的内置模式能否真正适应流变时代的中国企业极具灵活特点的业务需求。

事实上,软件产品本身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然而这一点却于这些案例的讨论中被极大的忽视了,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与知识不对称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使然。在强大的商业力量驱动之下,因为一些不成熟的软件产品(国产软件中常见的现象)被冠以“敏捷系统”的名称推向市场,而一些僵化软件系统数被冠以“最佳管理模式”的名义占据舆论空间。具备独立性的业内专家显然知道,这是明显的障眼法。就技术而言,真实的原因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一些ERP软件产品与研发技术及工具无法满足企业灵活多变的个性化业务需求,从而导致其不能“随需应变”完成以企业合理需求为中心的软件研发与应用,因此,这些厂商会刻意回避其软件产品自身的灵活性缺陷。

而就所谓“最佳管理”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同样是一种障眼手法。至少与急剧多变的当前时代商业特征相去甚远,而在中国市场,一些被冠以“最佳管理”名号的管理模式更是遭遇中国独特商业环境与人文精神的挑战。对于这一点的说明,首先需要理清的是,任何内置于软件系统的的业务流程与模型,它只是一个模型,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的管理”,任何个案真实的管理都是流变的管理,都是于特定实践环境中特定的商业思想与运作方式的体现。因此,过分夸大甚至神化“最佳管理”,过分夸大ERP系统甚至神化ERP的功能特点对于中国企业管理变革并没有任何实质的管理意义。

因为无论是具有历史的大型企业,还是新兴成长型企业都置身一个流变的环境中,流变时代的管理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组织机构及其业务运作必须保持高度的柔性和弹性以响应组织内外的变化,而不是将流变环境中的企业套入所谓通行的“最佳管理模式”中。而对于处于大规模高速增长而又急剧动荡的经济体系中的中国企业而言,其响应流变环境的灵活性决策与执行能力就表现更为明显,也更具独特个性。

以“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国大型企业的比较为例,因为国家政治经济环境、行业、企业发展阶段与独特的个性不同,其业务模型与灵活性需求就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弹性管理的特性就直接影响到管理软件厂商的整体策略调整,客户希望他们所选择标准软件系统不仅接近其所在国家区域环境与行业特性,而且需要更加灵活的系统支持其快速实施与应用过程及后续的快速应变特点。这就给所有的管理软件厂商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于新一轮的角力中,历史包袱过重或者技术研发弱的管理软件厂商所面临的转型压力也更加巨大。

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技术与应用跟不上管理变化的速度”仍然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市场(如ERP)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也是从最初关于“IT黑洞”,甚至大规模质疑“IT生产力”的各种历史性争议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系上海柏格森品牌顾问公司CEO

本文由作者向AMT供稿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刘国华专栏

rss订阅
刘国华先生,资深媒体人,管理信息化专家,复旦大学EMBA。 曾担任苏宁电器集团IT部经理、市场总监;《21世纪经济报道》报社资深记者、管理编辑部主任、全国广告销售总监兼市场总监;凯捷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原CEO COACH;万国数据服务公司副总裁。获北京大学“未名”管理新闻奖学金。 主要研究领域:企业战略与管理信息化、企业品牌战略、企业运营与流程管理、公共财政、灾备管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