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信息过载,还是信息过窄?

  作者:涂子沛
2010/7/20 9:15:15
畅享网:当大量信息扑面而来,要准确地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成本很高。这是一种基于选择的悖论:太多的选择会成为一种负担,

本文关键字: 信息过载 数据 畅享原创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信息可谓如影随行,无所不在。信息过载的问题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上个月,随着苹果公司推出第四代iPhone,《纽约时报》做了一次相关的民调。在45岁以下的受访者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表示,虽然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压力也随之增大,主要表现是间歇性焦虑、精神游离。此外,该报还跟踪了一些频繁使用网络的家庭,结果发现,信息过载不仅导致了个人问题,甚至还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生活。
 
    一般来说,信息过载指的是当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会产生一种失控的淹没感,使用信息的效率反而下降。这种淹没感,科学家称之为信息焦虑。焦虑的原因不仅在于新信息层出不穷,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接受信息的渠道过多。各类信息从门户网站、专业博客,社交网络、QQ/M SN等即时通讯软件、邮件、RSS、微博、电话、短信等多个通道不约而至,令人难以兼顾。对待信息过载,很多人的对策是一心多用。有研究表明,W indows的用户,平均每小时会切换窗口37次。
 
    但大脑科学家告诉我们,所谓的一心多用,并不是大脑在并行处理信息,而是思维在多个任务和信息流之间跳跃转换。每次转换,都必须重拾话题,要付出时间和精神“成本”。研究表明,这种长时间的一心多用会导致大脑高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削弱,工作效率其实大大降低。
 
    即使下线之后,这种焦虑也有一种惯性,令人长时间精神分散、恍惚游离,从而对日常交流倾注越来越少的感情。此外,下线之后,还会害怕信息被遗漏,感觉和世界脱轨,产生一种新的孤立不安。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新的信息,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机会或威胁,对它作出及时的反应,可以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快感,这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在一次次得到加强之后,可能上瘾。
 
    但即使付出了信息焦虑的代价,并不意味着个人就一定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相反,信息过载还往往会导致信息过窄。为什么呢?
 
    当大量信息扑面而来,要准确地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成本很高。有研究表明,当人们面对很多的选择时,会产生一种无助的挫折感,结果往往是放弃分析对比,东一鳞、西一爪,见什么拿什么。这是一种基于选择的悖论:太多的选择会成为一种负担,导致人们或者不选择或者随机选择或者固守最初的选择。最后往往只是简单锁定和自己相关的一些固定信息源,结果不言而喻:始终获得的都是和用户初衷一致的信息。这些观点相同的信息像蚕茧一样把用户重重包围,接触对立观点、邂逅异类信息的可能性因此大大降低,甚至比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要低。此外,再极端的想法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支持和共鸣,形成小团体,在一个方向上继续强化、滋长。因为不断沉溺于固有的品味,最终导致了个人的窄化,甚至变得自恋。
 
    哈佛大学的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教授,是奥巴马的顾问,他先后推出了两本专著来阐述“信息过窄”的现象以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他发现,新的技术确实增强了人们获取新信息的能力,但同时也强化了个人的狭隘和封闭。例如博客,他统计分析了1400个知名的政治博客,发现在上万个链接当中,高达91%的链接都是通向和自己观点相似的网站;又比如时下流行的RSS订阅工具,有很强的个性定制和过滤功能,但很少人会用它去订阅和自己观点相左的信息。结果是,个人始终徘徊在一个相同的气场,小圈子、小群体固有的立场不断加强,而公共知识和公共价值却在不断缩小。他的结论是,互联网正在使很大一部分人变得狭隘和顽固,这甚至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大威胁。
 
    其实,过载也好,过窄也罢,关键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做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而要认清自己的信息需要,认真规划,在信息的大潮里去找、去要。如果把握主动,困局和悖论就能迎刃而解。套用一句当下流行的话,在信息社会里面,我们要做一个公民:开放,负责,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唯此,面对信息过载,才能既不焦虑,也不窄化。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涂子沛 专栏

rss订阅
涂子沛, 信息技术经理人,专栏作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曾在国内的信息领域和公共部门工作十年。后辞去公职赴美留学, 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信息技术科学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匹兹堡,专注于数据仓库、商务智能和互联网研究等领域。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