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商务智能的前世今生

  作者:涂子沛
2010/3/15 16:44:01
一幅好的数据图像不仅能有效地传达数据背后的知识和思想,而且华美精致,如一只只振动翅膀的彩蝶,栩栩如生。


    缘起:决策支持系统

    1946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冯•诺伊曼式电子计算机问世。仅一年之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教授出版了《行政组织的决策过程》一书。在这本被后世喻为经典的著作里,他提出,如果能利用存贮在计算机里的信息来辅助决策,人类理性的范围将会大大扩大。后来,这位天才科学家又提出,在后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将从如何提高生产率转变为如何利用信息辅助决策。

    赫伯特•西蒙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对信息和决策的研究上。他是芝加哥大学毕业的政治学博士,更是地道的“卡内基梅隆”人,不仅因为他在这所大学工作了50多年,更因为在他的整个学术生涯里都浸润着卡内基梅隆学派倡导的“交叉性”研究方法。他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应用得炉火纯青,也硕果累累。1973年,因为对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贡献,他获得了计算机学界的最高奖项,图灵奖;1978年,他又因为对“商务决策过程”的出色研究戴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追本溯源,学界已公认,赫伯特•西蒙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是现代商务智能概念最早的源头和起点。但西蒙教授可能没有想到,他播下的种子,半个世纪以后,结出了“商务智能”的果实,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道奇葩。

    从决策支持系统到商务智能,名字变了,但新瓶装的还是旧酒。现代商务智能技术回答的还是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老问题:如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辅助决策?

    从数据到知识,这个跨越,人类用了半个多世纪。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决策支持系统曾经一度因为缺乏有效的数据组织方式而徘徊不前。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由于若干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了瓶颈,“商务智能”才浮出水面。随后,其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并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蓬勃成长。今天,回头考察这些新技术的一一出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商务智能的产业链条不断向前延伸的轨迹。

    1970年,IBM的研究员埃德加•科德(Edgar Codd)发明了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具有结构化高、冗余度低、独立性强等优点,解决了此前网络型数据库结构复杂多变、不易开发的困难,埃德加•科德也因此获得图灵奖。关系型数据库使软件开发人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此后,大型信息系统的应用一日千里、遍地开花。

    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使人类从繁杂的重复性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大大的提高了商业效率。但这些信息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的业务过程、处理离散事务的“运营式”信息系统。数据在其中的作用,是连接贯穿一个个商务流程的记录,数据不断累积的结果,仅仅限于查询,而不是分析。面对各行各业数据纪录的激增,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发出概叹:迄今为止,我们的信息技术产生还仅仅是数据,而不是信息、更不是知识!

    怎样从商务流程的数据纪录中提取对决策过程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利润的转化?这个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之后,变得更加迫切。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组织越来越复杂,市场更加多变、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做出正确、明智、及时的大小决策,对组织的兴衰存亡影响越来越大,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

    因为实业界的这些迫切需要,决策支持系统的旧问题又重新占据了顶尖科学家的大脑。

    商务智能的“幽灵”开始徘徊……

共4页: 上一页1 [2] [3] [4]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涂子沛 专栏

rss订阅
涂子沛, 信息技术经理人,专栏作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曾在国内的信息领域和公共部门工作十年。后辞去公职赴美留学, 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信息技术科学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匹兹堡,专注于数据仓库、商务智能和互联网研究等领域。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