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新世界:四强争霸,鹿死谁手?

  作者:angelsun
2008/8/5 10:10:21
2007年,商业智能(BI)市场上的厂商掀起过并购狂潮,2008年则轮到客户来选兵择将了。

本文关键字: BI 商业智能 IBM 甲骨文 微软 SAP

2007年,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下称BI)市场上的厂商掀起过并购狂潮,2008年则轮到客户来选兵择将了。目前,业界最大的4家厂商都向客户承诺:“想要满足企业全部BI和数据管理需求的整套基础设施吗?我们能够办到。想让更多的员工利用BI吗?我们照样能行。”总而言之,每家厂商都在向你兜售他们的BI平台。面对他们的种种说词,你究竟应该耐心倾听还是堵上自己的耳朵呢?先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BI策略,将有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去年短短的一年内,甲骨文公司(Oracle,下称甲骨文)收购了海波龙公司(Hyperion,下称海波龙),SAP公司买下了博奥杰软件公司(Business Objects,下称博奥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则吞并了Cognos公司。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资料,在价值70亿美元的BI工具市场上,包括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在内的四大BI厂商目前占据了半壁江山,预计该市场今年将获得11%的增长。

如今,四巨头正精心打造各自的平台,为客户提供整个企业层面的BI软件解决方案,所有与用户信息相关的IT系统都将被纳入其中。他们致力于将传统的BI工具(如查询、报表和仪表盘)与各自的其他软件产品(包括数据库、中间件、企业应用程序以及协作软件等)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示将继续开发和支持能与对手厂商的软件良好兼容的BI工具。不过,你最好别相信这一点。因为厂商的开发团队在为各项目分配时间和资金时肯定会有所取舍,而他们自己的产品毫无疑问将被放在首位。

甲骨文、IBM和微软会鼓动你在采购数据库和BI工具时都选择他们的产品,但你得小心,别太过依赖同一家供应商。MicroStrateg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就表示:“首席信息官(CIO)都不愿被某一家厂商的产品绊住手脚,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给他们留有自由空间的厂商。”该公司是硕果仅存的几家独立BI厂商之一,塞勒坚持认为“独立的BI平台才是最可靠的”。

不过,利用主要的几家软件或数据库厂商来为企业打造BI平台也有好处。这些厂商可以帮你把涉及广泛的技术需求拼接到一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BI平台,同时尽量减少合作厂商的数量。

在对厂商进行评估时,你得看看自己对心目中理想的BI平台有何标准。如果你认为一切都取决于数据库,那么甲骨文或IBM可能会是最佳选择。如果你想让用户有更多方法对公司交易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那就看看SAP的产品。如果公司中用到BI最多的人是首席财务官(CFO),那么甲骨文和SAP则是上上之选。如果你更关注数据质量及数据管理,那这就是IBM的专长。如果你要想在公司内普及BI软件,那微软可能会更合你心意。

不管是选择四大BI厂商还是独立厂商的产品,企业都应当采用一个标准化的BI工具平台。顾能公司(Gartner,下称顾能)分析师比尔·霍斯特曼(Bill Hostmann)说:“在企业内很多软件都带有BI功能,这就造成了BI杂乱无章的局面。”不同软件采用的是不同的数据模型和词汇,最终生成的报表风格也各不相同,这就为管理者带来了很大麻烦。霍斯特曼表示:“如此一来,要想对企业有个整体的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大厂商都有意将BI工具推向更多类型的用户,不过要做到这一点,甲骨文、IBM和SAP就必须下调价格,否则他们便无法与Pentaho公司等开源供应商以及Google Docs电子表格等功能不断增强的入门级工具相竞争。IBM、甲骨文和SAP三家厂商的BI工具通常在1,000美元/用户以上。而微软采取的定价模式则让单位用户的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微软PerformancePoint Server 2007的基础价格是2万美元,然后每增加一名用户收费195美元。

要开发一个涵盖数据库、企业应用程序和其他系统的BI平台,首先你得考虑选择哪一家厂商。为了帮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技术和开发战略。

IBM:数据为本

IBM的看法是,BI问题最好交给数据专家来解决。IBM以自身强大的数据库和中间件为基础,通过大量收购获得了对数据进行清洗、管理和整合的软件。今年1月,IBM以49亿美元的天价拿下了提供读取和数据分析工具的Cognos公司,它的整个收购计划达到顶峰。

对于IBM耗资巨大的按需信息服务(Information On Demand,下称IOD)战略而言,Cognos公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IOD是两年前由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Steve Mills)发起的,现由信息管理软件部总经理安布耶·戈亚尔(Ambuj Goyal)牵头实施。在收购Cognos公司之前,IBM已将先前收购的几家公司整合到了IOD战略当中,包括耗资11亿美元收购的数据集成软件厂商Ascential公司,以及16亿美元收购的内容管理厂商FileNet公司。IBM自己开发的OmniFind搜索产品也是IOD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IBM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在企业范围内建立信息架构,提供从桌面应用程序到数据存储库内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但是,客户在购买BI工具时一般着重考虑的是软件的功能,而不是BI工具与数据管理系统的兼容程度。因此,IBM的做法将迫使IT部门不仅要考虑到用户希望从BI工具中获得怎样的功能,还要考虑BI工具是否能与搜索、内容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清洗、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以及数据集成系统等有效地兼容,从而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顾能的霍斯特曼认为,IBM的策略是否抓对了重点将取决于绝大多数企业最终如何部署BI。他说:“有时候在企业内部会爆发争论:在部署BI系统时,究竟应该以应用程序为中心,还是以基础设施为中心。”

IBM在采取基础设施战略时,还想方设法地去劝说客户:要获得专业的BI产品,千万别去找SAP等应用软件厂商。前Cogno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现任IBM公司Cognos部门负责人的罗布·阿什(Rob Ashe)表示,应用软件厂商只是流程和交易自动化的专家,他们对数据处理并不在行。
IBM在信息架构战略上雄心勃勃。一般来说,企业的IT和业务部门很少会从应用软件厂商那里购买BI工具,这对IBM而言非常有利。另外,有些客户不喜欢被某一家厂商栓死,他们想选用多个厂商的交易处理软件,阿什认为这也是IBM的优势所在,因为IBM一直以来都是个“中立厂商”,它不会偏向于任何一个企业应用程序。

阿什表示,在未来一年里,Cognos的技术将与IBM的功能和产品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IBM的计划之一,是充分利用自身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发出用于分析电子邮件和客服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新产品和功能。此外,IBM也正在努力将Cognos和Lotus Notes联系起来,以打造出更多协作方面的BI功能。阿什说:“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如何在一个相互协作的环境下把这些功能都串联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新奇的创意。”

Cognos公司在报表和分析工具销售方面是仅次于博奥杰的第二大厂商(根据IDC的数据,Cognos公司 2006年的销售额为6.22亿美元),它在BI专业厂商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平台。2005年11月,该公司发布了Cognos 8,这是它向市场推出的首个集成化BI套件。与此前的版本相比,该版本在集成性和扩展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加拿大电信运营商Telus公司的业务改革总监西蒙·戈兰顿(Simon Gratton)就认为,老版本的Cognos产品兼容性不强,缺乏统一的风格和界面。这家年销售额达90亿美元的电信公司以前使用过五花八门的BI工具,而如今却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使用了Cognos 8软件,用于分析来自SAP商业仓库(Business Warehouse)、IBM DB2数据库以及甲骨文数据库的数据。戈兰顿说,新版的Cognos 8给人的感觉是“它真正试图从企业的整体层面去处理信息需求”,该软件通过仪表盘和记分卡(SCORecard)为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定制了个性化的界面。

不过,戈兰顿也表示,目前他还无法断言Cognos与IBM的联姻肯定会为TELUS公司带来好处,但他的确看到了潜在的可能性,特别是把Cognos与IBM的中间件和数据集成工具(federation tools)结合使用后,数据将更容易进行分析。

这听起来仿佛一个信息管理架构已经开始萌芽了。如果你认为IBM将不同层级的数据管理串联起来的构想合情合理,特别是如果你已经购买了IBM的数据库、中间件或是Cognos公司的工具,那IBM的BI平台也许正适合你。

SAP:交易数据是关键

SAP在各种场合下都放出话来,表示一定会把今年1月以68亿美元收购来的博奥杰公司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部门来运作。SAP采取这种做法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博奥杰60%的客户都在使用甲骨文的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库。SAP坚持认为,公司相对于其他三大厂商的优势,在于它的产品中没有关系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和多维分析立方体(OLAP Cubes),而竞争对手产品组合中的一些工具只能与自身的数据库结合使用。

然而,SAP让博奥杰业务单元独立运作的承诺并未完全兑现,因为SAP发现,博奥杰的工具与自身的ERP系统整合起来将能发挥出巨大威力。SAP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操作型BI(operational BI),这将允许客户在低延迟或无延迟的条件下对SAP的erp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甚至有可能完全绕过数据仓库直接分析数据。这样一来,用户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及时反应,立即对ERP软件中的工作流进行相应的调整。

前博奥杰公司的CEO、现任SAP博奥杰部门的负责人约翰·施瓦兹(John Schwarz)表示:“博奥杰起着纽带般的作用。我们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业务运转和流程优化等各方面的详尽信息。”

操作型BI可算上是当前的尖端领域,SAP目前还没拿出一个长期的技术发展规划。不过,该公司在这一技术上一直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例如,公司在两年前就推出了BI加速器(BI Accelerator),这种基于英特尔芯片的工具使用记忆体内处理(in-memory processing),加快了SAP商业数据仓库中的查询性能。弗雷斯特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吉姆·科比留斯(Jim Kobielus)预计,SAP和其他BI厂商将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复杂事件处理机制(complex event processing)的开发上,让用户能够通过中间件直接从源头获得数据,而无需将数据先移动至数据仓库。

SAP表示自己的BI策略侧重于团队协作而非个人使用,它致力于在社会网络和维基(Wiki)中部署BI工具。但是这种说法更像是一个构想而非现实,因为SAP的多数BI产品都是针对企业的高层决策者。这部分的业务一直以来都为SAP贡献了不少利润。

SAP在2006年将合规软件厂商维尔萨(Virsa)公司收入囊中,并于次年收购了绩效管理软件厂商Outlooksoft公司和Pilotsoft公司。这些厂商的软件与其他一些软件整合在一起,构成了新的绩效优化应用软件(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s)单元,由执行副总裁道格·梅里(Doug Merritt)统一领导。梅里表示,这是SAP体系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软件。这类软件的最大客户是企业的CFO及其下属,因为他们不仅要费劲心思对绩效进行跟踪,同时还得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等法律法规相周旋。

商业智能平台是另一个新组建的业务单元,由执行副总裁玛吉·布雷亚(Marge Breya)领导。它包括所有的报表、分析、仪表盘和记分卡等BI软件,再加上以数据清洗、集成和管理为中心任务的SAP数据管理软件。梅里和布雷亚都要向施瓦兹汇报工作。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下称可口可乐)使用的就是SAP的ERP系统,它在几年前便采用了SAP的商业仓库来存储财务规划信息。一开始,系统的性能有些问题,不过在安装BI加速器之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可口可乐的全球IT总监杰夫·欧文(Jeff Irwin)说:“我们与SAP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但SAP确实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伙伴。他们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在现场一呆就是几个星期,帮助我们调试系统。”经过努力,SAP成功地将可口可乐数据仓库的性能提高了65%。欧文认为,收购Outlooksoft,博奥杰以及其他厂商之后, SAP将在前端程序方面大有作为。

SAP有必要对已收购的众多产品进行合理化精简。BPM Partners公司的分析师约翰·科尔伯特(John Colbert)表示,博奥杰和SAP加起来至少共有6种规划软件,3种财务数据整合软件,还有各类记分卡和数据可视化工具。为众多功能重复的产品提供长期支持显然并不现实,SAP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有所取舍。

SAP公司已确认了一些即将逐步淘汰的应用程序,其中包括业务利润率管理(Business Profitability Management)程序,SEM BSC记分卡软件,以及博奥杰的项目经理绩效管理软件。博奥杰的几个规划工具开发项目也将停止。在BI工具方面,SAP的OLAP分析工具BEx Web Analyzer和Excel Analyzer将与博奥杰的Voyager OLAP分析工具整合成一个代号为开拓者(Pioneer)的新产品。博奥杰的Data Quality也将与SAP的主数据管理软件合并成一个新的数据和质量管理产品。分析师们预计,如果两家公司在其他领域还有功能重复的情况,那SAP将引导客户使用博奥杰的产品作为主要的BI工具套件,而逐渐让自己的 Netweaver BI套件淡出舞台。

科尔伯特认为,SAP收购博奥杰将会为它的客户带来实惠,因为这样一来开发人员就会将业界顶级的BI工具与该公司的ERP系统更紧密地整合到一起。不过,SAP淘汰某些软件的决定可能会得罪一些博奥杰的客户。关于整合的问题,科尔伯特对CIO们的忠告是,一定要让SAP和博奥杰清楚展示他们的产品将怎样满足公司的独特需求,“别被他们千篇一律的推销套词和产品演示稿给糊弄了。”

如果你正在寻找利用交易数据的更好办法,SAP也许能满足你的要求。该公司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做法:一方面它努力将BI更紧密地融合到自己核心的ERP系统中;另一方面它又在继续拓展博奥杰跨平台软件的销售。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SAP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的ERP系统。

甲骨文:策略有待完善

在BI工具与企业应用程序整合方面,甲骨文比SAP还要先行一步。早在2005年,甲骨文就收购了希柏系统公司(Siebel Systems,下称希柏),随后将Siebel Analytics软件更名为甲骨文BI企业版(Oracle Business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Edition),把它作为了公司的BI旗舰产品。

去年,甲骨文耗资33亿美元买下海波龙,增强了绩效管理软件方面的实力。考虑到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公司众多,而希柏应用程序的用户则相对较少,因此在《信息周刊》美国版去年的一次调查中,读者将甲骨文选为最顶尖的BI厂商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甲骨文正打算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BEA系统公司(BEA Systems),如果此举成功,那公司的BI策略将大受其利。虽然BEA系统公司并非BI厂商,而是一家中间件厂商,但要想在交易系统中实现实时BI,中间件至关重要。弗雷斯特公司的科比留斯预测,BEA系统公司将成为甲骨文的复杂事件处理机制的基石。

甲骨文公司的企业绩效管理高级副总裁约翰·科普克(John Kopcke)曾在一封电子邮件里对甲骨文的BI基础设施战略进行过描述,而BEA系统公司的收购计划似乎正符合这一战略的内容。科普克表示,除了数据库和中间件之外,甲骨文的产品还有业务活动监控、身份管理、主数据管理、内容管理等等,其中一些产品来自于过去几年里公司的数十起收购。

甲骨文打算为收购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提供支持,只要该程序还有客户使用。这是一种很好的姿态,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对公司BI开发人员的工作分配造成困难。弗雷斯特公司的分析师鲍里斯·埃韦尔松(Boris Evelson)说:“甲骨文有20多种BI产品,要合理地分配开发资源将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收购海波龙一年以来,甲骨文并没有明确表态哪些产品将作为战略开发重点,哪些只是提供必要的维护和支持。甲骨文表示,公司BI部门的高管工作繁忙,即使提前预约几周也无法接受本刊的采访,最后我们只能通过电子邮件与科普克做了一些交流。

科普克就甲骨文的BI战略谈了一些我们熟悉的话题,如自治性、易用性和集成化等。人们对甲骨文最大的疑问是,像这样几乎每月都进行一次收购的公司,如何去协调各种各样的代码库呢?科普克表示,所有的BI和绩效管理应用程序都是由甲骨文融合中间件组织(Oracle Fusion__ middleware organization)集中开发,严格遵循公司的“热插拔”(hot-pluggable)战略,以便与各种数据库和企业应用程序相兼容。埃韦尔松认为科普克的话过于轻描淡写了。他指出,就连海波龙与甲骨文的产品整合也并未完成。

科普克还透露说,甲骨文希望在未来的一年里新产品能让客户“理解产品、自身以及服务的真实盈利能力”。甲骨文很可能把那些能够帮助企业找出最具价值客户的软件作为了销售重点,因为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苦苦挣扎的零售商、银行以及其他公司都在想方设法从客户手中榨出尽可能多的利润。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甲骨文到底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还是再搜寻下一个收购目标,科普克并未明确表态。

一直以来,甲骨文似乎都很乐意作为多品牌的软件公司存在。然而,现在它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战略了,因为IBM和SAP已经拥有了最成功的纯BI厂商,而微软的BI策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在近期发布了PerformancePoint Server 2007,而且市场份额也迅速增长。多数分析家都将微软的成功归结于它的有机成长策略,这与甲骨文零零碎碎的收购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甲骨文提供了建立企业范围内BI战略平台的所有组件产品,包括强大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管理软件、中间件以及BI工具。但是,如果你倾向于采纳甲骨文的BI策略,你还需要搞清楚下面一些问题:哪些产品是甲骨文计划今后不断进行开发强化的?哪些产品只能获得勉强的支持和维护?甲骨文BI企业版和Hyperion EPM这两大旗舰产品何时能实现全面整合?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甲骨文的BI策略还有待完善。

微软:扩展BI用户的范围

微软,领袖BI的王者之一。在四大BI厂商之中,异军突起的微软很有可能会后来居上。

微软在BI市场上充当了多年配角之后,终于有了突破。去年5月,公司举办了第一届BI大会,共吸引了2,600名知名人士出席。9月,微软又发布了PerformancePoint Server 2007,从而结束了以往零散的BI策略。该软件利用了从ProClarity公司获得的高级可视化和分析技术,整合了微软的各种产品,包括商业记分卡管理器(Scorecard Manager)、Excel以及新的规划、预算和预测应用程序等。今年2月, 顾能在一份报告中将微软列为BI平台的领袖,称它在产品投资、定价、市场反应和客户体验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超过了IBM的Cognos和SAP的博奥杰。IDC的数据显示,2005年微软的BI收入增长了25%;而2006年增幅更是达到了28%,其收入跃至4.8亿美元,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BI厂商。

微软的目标是利用终端用户对Office软件的熟悉,将BI带给不同类型的员工。“每个人的BI ”是一个崇高的构想,但这样一来高级用户以及大企业客户也许就不会买账了。

微软产品的一个弱项是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在这方面,微软的产品在规模和功能上都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比。不过,这是可以改进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微软去年6月收购了小型主数据管理软件厂商Stratature公司。该公司的软件可以创建一个单一位置,以更新、维护和分析各层级上特定类别的数据,比如客户和产品数据等。

Office平台BI总经理、微软杰出的软件工程师比尔·贝克(Bill Baker)表示,虽然微软的BI工具可与IBM的DB2、Oracle及其他数据库配合使用,但它的基石仍然是SQL Server数据库。贝克认为,几个月后即将广泛发布的SQL Server 2008 将进一步推动微软BI的发展,因为新版本的性能以及与Office的集成程度都很大提升。微软还计划提高管理和监测大型数据仓库的能力。

不过,BI业界的一些先驱并不认为微软会在BI市场上耗费太多的精力。例如,MicroStrategy公司的CEO塞勒就认为,BI的开发通常是与Oracle或DB2数据库配合进行,而不是SQL Server,至少在大公司中都是如此。

微软的核心BI产品是PerformancePoint套件,其中包含了从ProClarity公司获得的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的方式来创建定制化的BI应用程序。微软还将PerformancePoint与Excel以及SharePoint协作软件进行捆绑,创造出了能向大众普及的BI平台。

贝克表示,像记分卡这样界面友好的程序将吸引更多的员工,并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而与此同时,长篇累牍的传统报表正在走向末路。他说:“人们要看的报表实在太多了。刚开始的一两份他们或许还会瞄上一两眼,此后的直接就被扔进垃圾箱了。”微软还认识到,它必须加强元数据管理(metadata management)的能力,并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投资,不过贝克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在微软的BI策略中,Excel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一举措是否明智?Excel的确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它拙钝的缺点也经常被人诟病。不过,在BI策略上,Excel也许并不是个问题。劲量公司(Energizer)的CIO兰迪·本兹(Randy Benz)表示:“Excel从来就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整合来自Excel的数据。”劲量公司选择了微软的BI平台,目前正使用PerformancePoint模块来整合各种来源的数据,以便用户能利用Excel来进行数据分析。

微软的策略在劲量公司奏效了。在这家电池生产商中,目前共有1,300名员工使用BI工具,劲量公司还希望进一步推广这一平台。销售、物流、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等部门的员工可以使用PerformancePoint来对零售商进行分析,而零售商们则可利用记分卡程序来评估该公司的交货效率。

本兹表示,那些专为预算分析师和高管设计的BI工具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其他厂商的BI工具为了迎合特定用户的要求而设计,价格昂贵,很难推广给广大的员工使用。本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BI功能会变得和Excel一样普遍。我们相信我们将能让每位员工都用上BI工具。”

对于那些想要在内部推广BI工具的公司而言,微软的做法当然再合适不过了。是否选择微软,取决于你是将BI工具作为协作性的桌面应用程序来看待,还是把它当作专业级的工具。另外,SQL Server的规模和性能能否最终达到Oracle和DB2的水准,也值得企业慎重考虑。但是无论怎样,在这个充满机遇、飞速发展的BI行业里,微软肯定是不会甘居人后的。

近期规划

IBM:

紧密整合Cognos和Lotus Notes,打造更具协作性的BI。利用IBM实验室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更多的检索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功能。

SAP:

利用操作型BI帮助ERP客户即时分析交易数据,并且根据分析结果修改交易。

甲骨文:

利用BEA系统公司的中间件来连接BI工具和交易数据。在利润管理方面,开发新的软件功能,或是通过收购来实现这一目的。

微软:

SQL Server 2008即将发布。该版本的性能更好,与Office结合更加紧密,管理数据仓库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它将巩固微软在BI领域的地位。

IBM

● 优势
◎ Cognos是广泛使用的BI工具
◎ 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
◎ 在数据管理、数据整合以及中间件领域专业功底深厚

● 劣势
◎ 要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在购买和管理BI时就必须打开思路,不落俗套
◎ 由于推出的商业应用程序不多,在操作型BI的竞赛中可能会输给其他厂商。

SAP

● 优势
◎ 在收购BI工具的领先厂商博奥杰之后坚持让其自主运作
◎ 为使用SAP ERP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BI功能,包括操作型BI等
◎ 为CFO提供强大的的绩效管理产品

● 劣势
◎ 要保持博奥杰自主运作,又要让它与SAP ERP系统紧密整合,难度极大
◎ 其他厂商将进一步整合BI工具和数据库;而SAP公司没有自己的数据库产品

甲骨文

● 优势
◎ 拥有众多BI工具及相关产品,包括企业应用程序、数据库、数据仓库、中间件以及数据整合工具等
◎ 目前CFO绩效管理工具的领先供应商
◎ 甲骨文融合中间件组的集中式开发模式将更好地整合甲骨文BI与绩效管理应用程序

● 劣势
◎ 公司在去年收购海波龙之后还未拿出BI平台发展的清晰构想,整个体系显示出紊乱的迹象
◎ 通过多次收购得到了20多种BI产品,必须阐明每种产品未来的开发前景

微软

● 优势
◎ 每用户成本最低
◎ PerformancePoint和SharePoint是在企业范围内实现协作BI的最佳组合
◎ SQL Server的扩展性及性能不断提升

● 劣势
◎ 多年来游戏BI市场,给人一种不踏实的印象
◎ 在大型企业内部应用BI的经验有限(除非你把Excel也算作是一种BI工具)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孙海东的CRM&BI专栏

rss订阅
孙海东先生,管理软件资深行业顾问及咨询师,历任明基逐鹿供应链事业部高级顾问,CRM产品经理及BI咨询师。在多年的IT管理项目中,辅助惠而浦,索尼,默洛尼,格兰仕等著名家电行业的分销供应链项目并在电子制造业,卫浴行业,医药行业的CRM应用上有实际的实施咨询经验,为山特电子,捷瑞资讯,和成卫浴,广州中一药业等诸多客户成功实施CRM项目,在商务智能领域同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各类专业媒体及杂志发表诸多关于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及商务智能的应用文章。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