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I,你的“管理味”越来越浓——评8月Business Objects公司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研讨会

  作者:罗永辉呼吸BI
2007/8/27 9:56:01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畅享原创

2005年以来,笔者参加了多场关于BI的大型研讨会,与BI厂商的售前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小型磋商更为频繁。结合此次BO的研讨会,笔者觉得BI的“管理味”日益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BI有关人员表现出的“管理意识”增多了

二、BI产品在管理角色和方法、管理职能和过程等方面烙印更深
 
三、听众提问属于非技术细节的管理问题增多了
 
上述变化,笔者认为源于市场原因。BI的管理味增浓,表明BI离业务越来越近 

8月,Business Objects公司在杭州凯悦酒店举办了 “商业智能  点亮明天”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杭州站的研讨会。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鲁百年博士演讲“商业智能  彰显您的核心竞争力”议题;二是贾学杰先生讲解并演示B O 产品概览及行业应用方案。前者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介绍了BI以及BO公司的BI总体解决方案框架;后者从技术角度,围绕BO的BI总体产品框架介绍BI产品。

2005年至今,笔者参加了多场关于BI的大型研讨会,与BI厂商的售前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小型磋商更为频繁。结合此次BO的研讨会,笔者觉得BI的“管理味”日益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BI有关人员表现出的“管理意识”清晰了

不管是BI厂商派出的讲演人员,或是与集成商洽谈的售前人员,他们的身份、专业或言谈中体现了与单纯技术不一样的管理味道。如曾收购了 BRIO,又被甲骨文收购的海波龙在2005年和2006年在杭州作的宣讲就明显表现了这个过程。海波龙和爱必克的演讲人员谈论绩效管理带有较明显管理理论方面的意识;本月BO公司研讨会上,第一位演讲者鲁博士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MBA咨询顾问,出版关于绩效管理的专著,且在很多大型论坛中发表演讲,传播和宣传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另一位技术演示者贾先生表示BO产品落实或正在落实鲁博士的关于管理理论指导下的产品架构。在诸如与IBI、 Informatica等BI厂家的售前洽谈中,他们能向你比较清楚的介绍BCG矩阵、SWOT方法等。总体感觉,介绍BI的人不再是纯粹的技术脸谱了。

二、BI演示产品或界面中含有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明显了

近年来,BI产品在管理角色和方法、管理职能和过程等方面烙印更深。

BO在此次研讨会上以较少的时间演示其水晶报表,相反在其绩效管理产品套件中大量展示了管理仪表盘、计分卡。该类Dashboard不再只是简的色彩和图形的结合,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业务逻辑关系和线性规划最优解的运算模型。实际上,这种Dashboard更像是沙盘推演。比如当管理人员正在犹豫是否该调价,或者要调价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产量和成本,销量和及利润这四者的最优时,他调整仪表盘的价格滑钮,可以立即看到相关的产量、成本、销量、利润方面的变动,根据最后的利润最大选择合适价格。又如SAS在海关进出口预警监测系统中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波动系数、扩散指数、多元回归、联立方程、向量自回归,综合弹性等方法,并结合面板数据来发现隐藏的海关管理风险,追回应补缴的关税。当然,多数BI厂商的前端展示产品中都嵌入了市场-产品矩阵,BSC工具、决策树、杜邦分析等管理工具,这在二三年前还不可想像。

BI产品对应的管理层级角色也日益广泛 ,高中低各层级的管理者和实际操作人员都有功能所对应。如IBI的O-Clicks,1-Click,2-Click,3-Click,4+ Clicks即是一例。

在当前绩效管理应用中,BI产品围绕着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执行监控、问题分析、及时奖励调整等过程实际BI应用,实质上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激励等管理职能的具体化。这些变化在海波龙和BO等厂商的产品中都能明显体现。

三、听众提问属于非技术细节的管理问题增多了

本次研讨会现场坐满了听众。由讲师讲课互动中得知绝大多数人员担任信息中心工作,即技术人员占绝对多数。在例行的Q&A时段内,听众提问说你那个最优化Dashboard不错,通过调整一个输入变量能得到其影响后的利润值。但是这个模型中的公式是如何建立的?主持者回答,你说的模型有两类,一类是数据模型,一类是业务模型。我想你说的是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基本公式要靠企业的业务人员来建,这最符合企业的实际。当然各个指标间的关系,可以定义在BO产品中。另一听众又提问说,每个关系中的指标如何选择?凡此种种问题都导向了一个方向,即为什么要建这个关系,或者说Dashboard中的指标相关性链,建立这个指标链条究竟解决了企业的什么问题。显然,这些技术人员考虑到业务要解决的问题和问题间的基本关系是BI功能的重要来源。与前两年技术员提问要求演示人员做个报表看看,或者在询问钻取如何操作等等技术细节问题,这不可同日而语。

上述变化,笔者认为源于市场原因。BI的管理味增浓,表明BI离业务越来越近;接近了业务,企业在现状与实现BI目标间的距离将日益缩减,即所谓的BI成功率将增大。一旦与业务真正实现接轨,以业务引导BI,将会带来BI在理念层面、执行层面和基础层面的三大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影响力才能真正体现BI的价值。

在后面一段时间,笔者的《BI难以成功的6宗罪》将会与大家见面,将细数“业务引导BI,将会带来BI在理念层面、执行层面和基础层面的三大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影响力才能真正体现BI的价值“。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罗永辉呼吸BI

rss订阅
管理学硕士,四年的BI工作实践,对BI(数据中心)项目关于前端分析、预测和决策算法与应用功能有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对数据挖掘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较为熟悉CRM和业务流程改进(BPI);致力于行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曾在咨询和培训方面服务过以下主要客户:中国颐高集团、杭州移动、浙江省烟草、杭州烟草、绍兴烟草、昆明烟草、浙江丽水烟草、浙江嘉兴烟草、北京烟草、江西省烟草、四川省烟草、云南曲靖烟草、河南焦作烟草。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