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集成是否可行?

  作者:姜玲
2007/6/28 11:18:19
本文关键字: 实战商业智能

作者: Qing  20070514

有位朋友,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们做BI集成,总共五六条枪,人员来来走走——招不到合适的人总是最令他烦恼的事情。一直以来,我对他这个公司的集成路线就不太看好,也建议他干脆别作这个,单纯卖卖产品,集成这块内容找其他公司合作更好。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看到的BI集成商,大多不好混。我想肯定并非所有集成商都是如此,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公司钻进来做了,相信有的集成商是闷头赚大钱。有的集成商作非常简单的项目,却谈的很大的单子。但做BI的,这种项目不够简单,单子却不够大,因此觉得没做头。

以前给联通做经营分析系统的几家集成商,几年下来,做的越多越早歇菜,这不能说是巧合。也许跟联通选用的集成商抗风险能力不够,也许是联通这个客户不顾集成商死活,反正事实是如此。光看这件往事也许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手头上也没有太多BI集成商消亡和兴起的数据,不然倒是可以分析一下——到底BI集成有没有做头?

没有数据,只能依靠感觉来分析,这种分析是主观的。
现在确实很多公司在做BI的集成,电信行业,亚信、ncr、联创、神码…说好听点,叫做服务,说得实在一点,叫做实施。这些算是集成做的比较大的,有点规模,他们的人员多少是干BI的,有谱。很多小的集成商,最大头疼的问题就是人,不好招人啊。即便找到人,在项目里面培养了一年半载,走了,跳到大公司里面舒舒服服地呆着,去体验更大的项目,去拿更好的薪水,去体会更大的优越感去了。如此状况,小集成商怎么能够留的住人?恐怕只能软硬兼施,软的,给你精神力量,给你更大的权力。硬的,就是钱,不过怎么地,也不能跟大公司竞争。只有在项目真的利润非常大的情况下,大家才赚的乐呵呵。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人少的好处——每个人能多分点。可是这种项目不容易看到,要不藏起来,要不是大公司的项目,在一开始谈了个好价钱。
 
咱们在BI整个价值链条来看,有做产品的,有做咨询,有做培训的,有做外包的,还有做集成的。集成是直接跟客户打交道,本身是挺有利的事情,但如果心太大,想全揽下来干,就不是好事。

很多小型BI集成商关系营销走得不错,或者依靠某个成熟产品进入这个领域。但BI集成项目总是像个无底洞,特别是对于没有做过的公司,在他们眼里,可能觉得只是一些报表、ETL、OLAP而已,反正有现成的产品,随便弄两个人就能搞定。一旦有这种想法,基本这个项目就算失败。虽然有的老板有能力让这个项目变成"成功"的,这是政治上的成功。其实对于小集成商来说,事先对BI项目的规划、架构、实施方法的指导更应该看重,因为人员比大集成商更加缺乏经验。

BI集成项目难以有非常明确的需求范围界限。比如什么样才算搭建好了数据仓库?怎样算保证数据质量?怎样算是满足客户分析需求?这是扯不清的。有经验的集成商,可能也不能给你一个符合量化标准的数据仓库,但能够给你一个基本满意的数据仓库,项目进度如期进行、历史数据查询方便,架构看上去还颇为先进,能够支持下一阶段的分析。

说来说去,BI集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项目模型,不适合小公司来作,除非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这种事情还是得让大公司做。用智猪博弈的说法,这个按钮得让大猪来摁才是博弈平衡。要说通过集成项目培养人,进而去做高端的,这是自我安慰的说法。小公司养人,差不多是为大公司养的,划不来。不光是小公司,其实大公司里面的小部门也是如此。

小公司要做,不如盯住自己的优势,去做高价值的事情,确保自己人员的精简。该做客户关系,就将关系搞好。该卖产品,就卖产品。尽量作一些简洁模式的项目,什么叫做简洁的?就是我给你办个什么事,你给我多少钱,而且这个事情大家是能一两句话说清楚的。

作者: innovate511 20070516

别说小公司, 就算大一点的公司, 也需要根据自身优势, 在业界打出自己的特色, 这点比你啥都想精通做好要强.

集成项目也分两种, 一是乙方充当咨询顾问+实施\维护, 二是乙方仅仅按照乙方的要求进行实施/维护, 甚至是一部分工作的实施/维护. 如果是前者情况, 那么乙方必须对行业\项目整体都需要有良好的把握, 也许还参加客户的产品选型. 从商业角度看, 如果客户是整个项目包给你去做, 那么总体来说, 对于 DWBI产品的选型会考虑成本因素和项目实施难度. 对于有实力的大公司, 应该注意积累行业模型、ETL代码开发规范和流程,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大提高企业效益,并成为成功实施项目的保证。

如果是后者,客户可能选好了产品,还可能选好了行业模型产品。这种项目大中小型企业都可以去做。但从商业角度看,要想成功获得丰厚利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工具熟练手 2。方法论和流程一定要非常熟悉。一般情况会注意到第一种情况,至于第二种情况往往会忽略,或者不知所措。比如如果客户拿来了各种产品还包括行业模型,那么乙方是不是就是一个纯粹的产品集成商了?

这里我要提到目前项目中的常见的一个通病。那就是项目中很多问题有多种方案去解决,但往往会有一种不合理的方案去处理问题,导致后来项目的问题越积越多。比如BI应用的新需求、新的业务逻辑定义,客户往往把需求直接提到BI 前端开发,然后前端开发人员用工具去一个个实现。我就跟公司的BI人员说,你们在以前公司这样做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性,他们说一方面是多方合作,二是这也显示了BI人才的价值。我说,首先多方合作不是问题,关键缺乏一个把关的人,如果你是专家,你可以说服客户,让他们更改流程。其次,BI前端开发人员并不是把BI工具所有功能都用好了就更有价值了,而是让项目整体运行更流畅,这也需要BI前端开发人员熟悉后台模型才行。

在很多技术论坛也有人提到BI工具的缺点,我这里再次说DWBI整体方法论不能被BI工具的忽悠打破了,BI工具再多功能,除了更好地实现展示,更好地人性化操作,更好地实现BI(如多维分析技术等),其他类似业务逻辑转换功能,对于绝大多数项目来说都是累赘,往往会误道开发者甚至设计者。特别是大型点的项目,BI应用的扩展、新需求和需求变化,越过多依赖BI工具越是危险。如果好的工具就把所有BI问题都解决了,那么IBM,teradata, Oracle之类的公司还做什么DWBI项目的实施和顾问呢,中小公司就可以去完成了,他们开发产品就行了。

所以我觉得无论什么公司,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长期立足,别忘了现在DWBI发展那么快,产品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你得发挥自己的长处来赢得更多商机。

作者: Sonic . Jin 20070515

还有五六条枪,比我们公司还多。呵呵~~
我们公司也就是三四条枪在胡闹,BI发展到现在,越来越不知道卖设么了。好像总感觉卖的东西都挺虚的。

作者: ctwu 20070516

Sonic . Jin,现在 BI除了几个出名点的公司枪多点,其他公司应该处于手工作坊。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应该更加去利用这机会。以前,每一个靴匠能记住每个客户的名字,记住每个客户脚的大小以及客户喜欢的颜色等等,但是靴子总是不够让人买,市场需大于供。但是自从工业化时代以后大规模生产产品以后,解决了市场需大于供的问题。但是客户关怀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是否也能考虑下,如果作为作坊型企业,是否能针对性的选择,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给客户。或者是某个行业的特殊服务。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