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创新

  作者:姜玲
2007/5/25 14:06:11
本文关键字: ttnn 2006年11期

说创新   @blog
Qing 20061106

周五的下班,人们像风一样离去,看看身后,竟然大家都在收拾东西,正在书写的我,也赶紧合上电脑,用比他们还快的速度,收拾好东西离去。但刚刚一个针对某个业务问题想到新的解决思路,颇感兴奋,让我想到"创新"的话题,于是来絮叨絮叨。

说起创新,这个词恐怕让人感到乏味,因为好多公司,特别是科技类公司,将这个词放在他们的企业口号里面,甚至国家也是如此。什么都得创新,这话不假,可也算是废词一个。

有时候,当你有了新的思维突破,会不由自主地认同这个词,认为创新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如我现在)。如果仅仅是一个词汇,含义模糊,总是让人看到表面而无法深入?得有些跟直观一点的说法。我是这么认为的,所谓创新,就是看你考虑的、做的东西是不是和别人一样。如果别人、前人已经那么想、那么做,你这就不是创新,否则就是。

即使是从实际效果,也许已经有同样的东西存在过,但只要是自己动脑子想出来的,那就是创新。其实想想,我们平常动脑子想出来的东西,哪些不是前人思考过得呢?你要是谈哲学,什么世界的本原、我是谁的话题,早给人讲滥了。你要是做挖掘模型,想想通常说得离网预警模型,都快做了几千年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当一个人可以去创新的时候,通常会发现,没什么需要他干的了,几乎所有的事情人家都考虑过。

这就是不太愿意动脑子的想法。其实,到还不如无知一点,认为世界都是一片空白,任自己挥洒,那么所有的成果都是创新。有一天,你发现原来苹果是可以从树上掉下来的,于是欣喜若狂地跟朋友说,"哥们,我发现一个道理,准备用我的名字来命名他,叫做’张三定律’,那就是所有东西都会往地上掉。"

是创新吗?如果这个张三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的话。但现在稍微学过一点东西的人,大概都不会想这个问题了吧。这已经是被证明的常识,大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用它就行了,到也省事。大家肯定将那个张三看作傻子,认为这么粗浅的道理也好意思拿出来显摆。"想当年,俺三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

创新是有范围限制的。如果你创了一个全世界的没见过的东西,当然牛逼,被奉为牛人,顶礼膜拜。但难保被外星人看了,又觉得这是一种傻了吧唧的举动,落后的很。但这又何妨呢?反正满足了一种群体的新奇感。

不过现在这个社会,想想出一些新奇的玩意儿越来越不容易,各种人将各种问题想得入木三分,你得想出四分,还得经过那三分。唉,现代人活的不易啊。因此在创新之前,得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对于哪些科学研究人员来说,那就得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最后称为烈士。

但对于普通人,不去研究哪些理论就没有创新空间了吗?不然。

所有的创新,或者是动脑子,都得面临"问题"的考验。科学家研究那些问题,跟我们的生活、工作距离遥远,普通人哪有兴趣干那玩意儿。因此,当有人证明出来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大家说那是重大突破。那肯定算是创新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头雾水——"一加一等于二,还用得着你证明嘛。这帮人真是吃饱了撑着。"科学家的创新,那真的得大动脑子。最直白地,一加一这种看起来无需证明的东西,人家要在几百页的论文里面,引用其他几百人的论文,然后得出这个结论,那得多费脑子啊。

可对咱们这些不是搞科学研究的,不用去想哪些遥远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就够你动脑子。比如说,怎么才能在市场上击倒对手呢?怎么将对手的客户挖过来呢?第一天做菜给爱人,怎么用萝卜青菜作个别样的菜呢?她那么受欢迎,怎样让她更注意我呢?怎样采用一种新的逃税方法去少缴税,让税务局查不到呢?怎样杀人更加艺术呢?

为这些问题思索解决之道,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式,都是创新。你照着菜谱,做了一盘萝卜青菜汤,味道不错,可不算是创新。可你如果将萝卜雕刻为一颗红心,然后刻上爱人的名字,那算是你的创意。不过如果你看到这个这么做可不算是你的,那算是我的。当然,也许有人这样做了,你想,比较俗套。没关系,你可以将萝卜雕塑成任何惊人的东西。比如你就朝柱状物想吧,多得很,总能起到一些创新的效果。

当然,创新也不是随便地别出心裁,海阔天空地不着实际,瞎想一通可不行。比如你想,我要创造一个东西,它可以让竞争对手的客户大脑起到一种反应,然后全部变成我方的客户。或者是,发明一种药,让笨人变聪明,让男人变女人,女人变男人,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死人复活,活人…还是继续活。晚上睡觉这么想倒是挺有意思,可要是当真去拿它当个点子,除非你是个疯子,才会去做。当然,也许未来可以,在他们的现实里面,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

不是凭空的想象,必须得迎合一个目的创新。

创新,在艺术里面是基本的要求,因为只要你模仿前人,必然是思路一条。没有创新的,是工匠。有了创新,是艺术家。当然,这不是从实际的工作岗位来区分的工匠和艺术家。在文艺复兴的时候,那些现在看来的艺术家,都算是工匠,只是掌握了一门手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跟我们做项目一样,今天跑到这里,明天跑到哪里,受雇于不同的人。在墙上加班加点地干活,还经常被批。但他们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作品,前人没有过。而后来,随便一个能够刷几笔的,留着长发,行为怪异一点的,都可以称作艺术家,其实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工匠。

搞IT岂非也是如此,基于固有模式去工作的,是代码工匠。创造新的模式,不走寻常路的,是IT艺术家。当然,按照传统来说,工匠总是比艺术家活的要滋润,通常不必为生计过分担忧,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为他们干的活就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不需要太动脑子,不需要冒险去突破什么,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恐怕也是为什么工匠数目众多,而艺术家少有的缘故吧。

以前有人说中国软件行业,应当学习印度,大力发展软件蓝领,一时引起多少豪杰竞唾骂。你将一大帮吃软饭的说成工人,人家当然不高兴。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说我灰领我都不高兴。别人说就不行,而自己呢,说自己是吃软饭的,是挨踢的,跟妓女差不多是同一个工种,那都无所谓。

有些扯远了,那种蓝领观点的意思就是让大家遵循现有的模式去干活,踏踏实实地。从这个角度,无可厚非,人家是从宏观层面上,需要一堆循规蹈矩的工匠去做事情的。这点甚至是必然的结果,但有没有必要将这个做成政策,却值得商榷。因为一项宏观政策确实是可以害死人的。一个大环境,是封闭保守的,还是活泼开放的,创新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想想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么多的思想涌现,哪些都算是创新吧。而在以后的两千年里面,为什么都在继续吃老本?

嗯?扯的更远了,那些国家大事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不去想它。还是来看看身边的这些破事吧。

前些天,客户跟另外一个省市的兄弟公司开交流会,我旁听了一把。客户介绍目前我们的分析应用。说,我们背后是有个多么大的团队支撑,有多少多少的人再做亮点需求的提取。但是,这么多人,我还是觉得亮点太少了。说着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看起来应当是一种略带惭愧的语气,但听起来,其实是一种自以为豪的口气。这叫什么来着?"得了便宜还卖乖"?有点那个意思吧。

旁听的我,心想,"奶奶的,抱怨亮点少啊"。这所谓的亮点,大家就理解称为创新吧,就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所以,诸如离网预警啊,客户分群啊什么的,都不能算是亮点,只能算是传统专题。

好像动动脑子就能碰出一个亮点似的,但没那么容易。而且,项目组的目的确实也不是专门想着亮点的,亮点又不能给自己多赚点钱。而且像那么多亮点,却实施不了,也是白搭。可惜,即便是那些传统的分析,都无法深入。那里并非没有亮点,你要是能作出其他地方没有的花来,肯定也是创新。哪天交流的时候,打开ppt,跟即将睡觉的听众说,"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叉烧饭。"估计接着你这句话就睡着了。可你要是说,"下面,我来展示一下黯然销魂饭",没准能提起一些精神。当然,如果他们看过《食神》的话,知道那其实就是叉烧饭。但无论如何,其中有些新的东西,是普通叉烧饭没有的。接着你可以介绍,为什么这饭这么黯然,这么销魂呢?是因为你是用自己的手炒出来的,而且好几天没洗手了,多日的油垢作为佐料,味道好极了。

那些看起来是亮点的,多半停留在理论,或者未经长期实践证明阶段,让人听着新鲜而已。不过这已经算是创新了,虽然不是什么高明的创新。还有前面有几次,客户要对一项分析专题命名,这可讲究了,肯定得新颖一点,便绞尽脑汁地想。这个比较有高度,但太虚;那个比较实在,可太片面;这个嘛,姑且先用它吧,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高明的创新,还不能停留在表面。如果能够在管理模式、应用模式上作一些创新,从想法到结果都做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这才叫牛逼创新。

但亮点的目的恐怕主要还是在面上的的,用它去取悦某一类人。本身,对创新,人们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思想前卫,喜欢变化,对创新的东西可以接受。而很多人是保守的,总是陷在过去的框框里面,传统的就是好的。因此,你要是搞出一个很奇怪的,大家没有见过的,人家未必可接受。所以说,创新还得看大环境呢。

上面说的,好像创新就是想想就成的,当然不是。开始对这个词作解释的时候,就提出想到和做到的,想到却做不到,那叫作空想创新,虽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空想的价值,但总是要受到某种程度的鄙视的。

在行动上创新,在行动上做到跟人家不一样,更难。要付诸行动啊,一般来说,你想动手干的,别人也几乎都干过了。你要开发一个产品,已经有现成的产品;你要走一趟西藏,却发现这已经变成流行的东西;你去看足球、打篮球,去成立一家公司,不都是人家做过的吗。你要比做过,那是没辙,那就比其他的。比如,我能用脚打篮球,你行不?我能倒立着走到西藏,你行不?我成立一家公司,能够让他500年不倒,你行不。嘿嘿,这些可都算行动的创新。

不够,要想在行动上标新立异确实也是奇怪的事情,如果能够在想法上创新,并且用最平常、最耐久的方式行动下去,那才厉害。这么说起来,行动确实没什么可创新的,大家都那么做事情。关键是你的行动是不是符合你创新的想法。

另外,还得看结果。你动了脑子,想的跟别人不一样,可是最后的结果能不能给人带来价值呢?一件发明,以前没见过,但它的用途是能够让人不用吃饭、不用做爱,让人没有欲望了。这样的发明恐怕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是不愿意的,又不是信奉什么宗教的,食欲、性欲是美好的东西,干吗要让他没了呢?当然,这个发明未必就是一点用没有,你可以拿来用来培养一批死士,让这些人完全听命与你,去征服世界啊。当然,这是偏门,最终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价值嘛就低了些。当然,大多数十分创新的东西,总是要受到传统的排斥。莫办法呀,毕竟还是传统的人占据的主流,但必然的事情又是,新的东西会逐渐打破传统。

创造一个东西,成就感肯定是无比高涨。即使是涌现了一种新的思路,那已经足够让人满意的了。如果创造的东西是新的,那更加自豪无比,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如果创新的东西,还能创造价值,那就是锦上添花,给自己能够带来物质的回报。无论怎样,创造那不是凭空就出来的。不可能没怎么接触过篮球,就设想一种新的防守策略。没有做过数据分析,就能创造一种分析方法。

Zhu Sizheng 20061106

恩,庆兄说出了一些我想说的话。对于创新这个话题,国家在提倡,个人在吹嘘,企业在要求,可创新来自何处的问题却鲜见有人思考、讨论。(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有一首歌里唱道: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你,没有你哪有家.......虽然逻辑上不咋地,但也确确实实能有一个因循的思路在,那就是要有根。

无根的浮萍,易聚易散。

创新也要有根本,也要有因循。入木三分后方能知晓轮廓,知晓轮廓后方能有所突破,否则就真的会成为"张三定律"了。

静下心来想仔细品品关联规则的前世今生,却无奈浮躁的氛围一直在制造一些障碍。没有入木三分的通晓,即便面对一段木头,都不知道该如何雕琢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物品。枯燥,浮躁,喧嚣,寂寞...............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激荡......

前面写了一个关联关则生成的优化算法,大大小小也算得上一点创新。可这心里头还是有点忐忑得味道,一是,我才看了相关得几十篇论文,虽然没有发现类似得想法和观点,但毕竟关联规则的年头也毕竟有数十年之久,前人没有想到过?二是,这样得东西有多大的价值,自己从头写一个算法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毕竟,商业上业务上还有太多太多考虑不到的地方...............尤其在第二点上总是在考问我的内心。

前面一直在尝试回答一些关联规则挖掘中遇到的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概率论的知识数据仓库的知识甚至是人的心里都有一些学习,中间有一点思路时总是能找到相关的论文或者文章,总能学习很多,开拓一些思路。所以到现在还在寻找,我想应该找到直到某一天我能知道关联规则的轮廓时才能真正的回答清楚那些问题吧.......

扯远了....

创新的前提时扎实的基础和必备的思维,我的看法........
 
innovate511 20061106

创新这个事情, 也要看环境,
感觉有的国内客户能给你足够的创新空间,
只是如果工期要求太紧, 也不会有太大作为.
而如果是做国际大公司的项目, 那更有限了,
因为人家是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咨询的, 买啥产品,
啥时候直接用BI工具做报表, 啥时候建DW, 可能怎么建DW,
用什么工具, 都已经定了, 你要创新?
那就得先按流程和人家设计好的模式去做好项目再说。

所以, 我感觉要创新, 还得跳出项目实施的范围来,越是咨询顾问,就是说越是上层设计层次,你的创新的空间才越大,否则都有无数个约束因素。当然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的实施经验和各种技术和行业总结经验。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