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理由,让BI生存下去

  作者:姜玲
2007/4/30 14:52:31
本文关键字: ttnn 2006年09期

Happy 20060916

爱因斯坦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BI人说:给我一个理由,我要让BI生存下去。

接触BI越久,对BI越了解,越来越需要这么一个理由。曾经被无数次问到,曾经在心中感叹,为什么项目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为什么自己经历的项目最后没有客户在使用?每当遇到一个新朋友,谈起他所经历的数据仓库项目时,我总是习惯的问:项目客户在用吗?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们习惯用IT的观点看问题,集成了多少数据源,用了哪些规则做数据清洗,采用哪些步骤和措施来保证数据的质量,分了多少个维度,用了哪些建模方法。这些都是从数据角度来看数据仓库,就像数据挖掘一样,从数据本身的特性出发,从中找到特定的规律。

还有一种角度,是从业务的角度出发。

现在看来,应该是这么一种思路或者路径:业务部门头脑风暴推出一种设想,然后选择用什么方式来实现?靠人,靠经验,还是靠现有的信息系统,或者靠数据仓库?选择是多种的,客户肯定会选最有效的,最实际的,最方便的。不管选择哪种,包括数据仓库系统在内的所有被选项对于客户来说,都只是信息的来源,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人是信息的消费者。消费应该占主导地方,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那么从这点来看就可以看出人(业务)和数据仓库系统的关系,业务主导数据仓库(数据分析)。

数据和业务这两种角度的关系,可以用树木和森林的关系来比喻。

我们可以把关于数据仓库的问题用5W2H的方法来归纳,然后可以从数据和业务这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回答,看看有什么不同。

?       Why:我为什么要上数据仓库?我可以不上吗?
?       What:数据仓库提供哪些内容?它最终可以为业务部门能带来什么?实施数据仓库对于日常业务有哪些改变?
?       Who:谁最关心数据仓库?谁来使用数据仓库?由谁来参与实施实施?对谁最有价值?
?       When:什么时候(环境)应该实施数据仓库?
?       Where:数据仓库应用在哪?
?       How:怎么做?怎么用?
?       How much:数据仓库项目投资多少?实施要多长时间?

其实道理很明白,从业务入手,从需求开始这个观点大家一直都在照着做,那么为什么现在在BI实施的过程中还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呢?我觉得根源在于要改变BI的应用模式,变主动为被动,变前台为后台。也许我们下次再向客户推数据仓库概念的时候,就应该以员工考核、绩效管理CRMBPM等形式为突破口,强调的是基于数据仓库的应用而非数据仓库本身。Hyperion现在推行的理念是绩效管理,BO强调的是企业流程管理,这些都是从应用入手的很好的实例。

再次感谢网界和TTNN带给我们大家的一次交流的聚会,希望不久的将来聚会可以发展成BI届的盛会!

li-zhenguo 20060918

作为一个银行IT人员,我只能说你们和业务靠得还不够近。我们分行开发了自己的数据仓库,个人和对公CRM,收到的业务人员好评如潮,包括总行和很多其他分行都来参观。但细究我们用到的技术,都是简单的存储过程+JSP,在开发方法上也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数据仓库也是名不符实,在很多方面只起了一个中间件的作用,更多的历史数据在各应用内部保存。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和业务人员靠得足够近,业务人员在科技部里蹲点,一有什么新想法和新问题,双方可以及时交流。没有太多的业务知识障碍和技术知识障碍妨碍业务和科技进行交流。

Liu Yonghua 20060918

01年,数据仓库项目是这样开发的。现在,如果还是用etl+jsp,再过两年,你就知道这种方式够用不够用了。

个人觉得,你们银行的数据仓库最多叫个小集市,只是应用处在勃发期而已。一旦业务人员有什么报表、分析的需要,你们帮着实现就是了,大家都觉得好用而已。靠科技人员和业务靠得足够近,是不够的。对银行业务以及业务系统足够了解,又懂得分析应用的需求分析人员,基本上来自于科技部,多少需要一定的积累,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业务人员的需求准确理解,并能良好引导而非误导。

hawk 20060918

在一本管理类的杂志看到,说国外现在大多数做的好的CIO,都是来自于公司所在的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员,而非学计算机或者信息管理出身的。由此可以看到,并不是BI存在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软件领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国外的许多成功的软件,都由产品经理来负责。产品经理可能并不懂技术,但他清楚的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未来的需求点在什么地方。他能够找到技术和需求之间的一个平衡点,然后实时的推出一个产品,也许这个产品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功能并不是最强大的。但要想取得市场的成功,那么这个产品一定是别人最需要的。只要清楚的知道了市场需要什么,并理顺了实现这些需求的所有环节,然后才需要我们这些所谓的"技术"人员。不然的话,再好的技术,再高的水平,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做IT的人,的确该反思。假如客户换成我们自己,换成是我们自己的开的公司,我们会花这么多钱,开发或者投资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吗?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的公司,也愿意花这么多钱,用我们自己开发的东西,我想信,那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Qing 20060918

西宁说的这个问题,关于应用模式的问题,在这次北京聚会上已经有所探及。在和朋友们的交流中,我也有所感触,虽然还是没整太明白。
 
但也许正是li-zhenguo所言的,技术和业务脱离,所以才让我们去谈论这个问题。记得这次聚会上,艳山兄弟就我对这个问题的疑问不是给出一些建议吗,他强调了一点——组织结构。确实有道理啊。在li-zhenguo的例子当中,他们的做法,技术、业务部分的人能够在一起工作,看上去亲密无间。上头不让这两种人员这么干,他们也难呆到一块去阿。
 
和朋友聊到一个问题,他们也是作电信的,也在作专题分析,作数据挖掘,团队的能力我想也是差不多的,但他们的做法和我们这边的做法不一样。他们作出来的挖掘模型,比如说一个预测模型,打完分,也就是放到olap里面作为维度去展现而已,这都是技术方面在动作,至于业务方面,并没有规定该如何用这个结果。
 
在我们这边,不同地市的分析应用也是不同的部分负责。有的是市场部负责,从设计应用流程到执行,市场部门能够说了算。但有的地市,是IT部门来跟我们对应,然后他们再去推动自己的市场部去应用。一般来说,后者的效果显然要差点。但暂时我们还没有要求对方必定是市场部门来牵头,可能是还不够底气吧,总觉得有人来牵头就已经不错。究竟谁来牵头,就看客户对这种分析应用模式的理解了。
 
我想这恐怕是比较根本的,显然不是技术能解决的。以前集成商大多是在技术层面给出解决方案,很少强调应该有怎样的组织结构来支撑这个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因为集成商的力量往往不够强势,另一方面可能这个问题似乎是隐藏起来不太明显的。
 
li-zhenguo 20060919

Qing说的是“技术实现--》业务反馈--》技术修改”这个环出了问题。

问题有三:

1,业务和技术两方,任何一方没有达到足够强势,不能推动整个环节,只能管好自己的事。

2,业务方不重视技术方提出的要求,没有充分的反馈。

3,技术方无法忍受业务方提出的无休止的业务反馈导致的技术修改,以至成本超标但在银行内部不存在这3个问题。很多业务人员是技术出身,在反馈和成本控制上,有行长室监督,不会出现相互扯皮的情况。集成商要解决这3个问题,只能是本着长期合作的精神,深入了解业务人员需求,与基层业务人员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一点一滴解决系统投产后的问题。

to:Liu Yonghua

你说的没错,以我们目前的架构,根本不能做到高度的敏捷开发。可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对于我们来说,分行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市场,市场有多大,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没有必要攀高。

to:hawk

我们开发部门一个副总调到了业务部门,现在她成为了技术和业务两条线的专家,如果银行也搞什么o的话,那她肯定胜任cio了。

BI4Fun 20060919

"我只能说你们和业务靠得还不够近"

我个人认为:这个话是做数据仓库或者其他什么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报表也好,挖掘也好,OLAP也好,什么需求,什么技术,最好不要就技术本身谈技术的应用,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将适合的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要求上。

做银行的客户分析,建议多跟那些经常跟客户打交道的业务人员交流,或者直接跟他们去面对解客户的,这样你完成的系统或者应用才能比较实用,也比较受他们的欢迎,因为你有这样的经历。

分析应用不是单纯从技术上就可以解决的难题,也不是单纯从业务上可以解决的难题,一个分析开发人员应该具体多种知识,而不仅仅是DW,JSP,DB。还应该去学习行业知识,社会知识或者其他分析牵涉到的知识。包括Qing所说的“以前集成商大多是在技术层面给出解决方案,很少强调应该有怎样的组织结构来支撑这个解决方案。”这些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者应用的问题。

Liu Annie 20060919

想必你是某家银行的分行的科技部门人员吧,你说得没错,只要满足全分行需求就可以乐。你现在的状态,我说了,跟我01年在某家还算大的银行的最大的分行,开始做数据仓库项目的状况非常相似,单从你们分行业务部门的需求角度来看,目前的技术和你们技术人员对业务的了解,够用了,请注意“够用而已”。我也说了,你们的系统数据仓库都称不上,更不要说BI了,规模不大的分析系统而已。

数据仓库系统的构建,乃至商务职能BI的运用,在银行来看,不管是对于科技部来说,还是业务部门来讲,都是发展趋势之一。当然,数据仓库的应用,更不是简单是业务部门需要一张什么样子的数据报表,或者他们想看到什么历史数据就够了的。如果行长也这样子理解数据仓库,那我们的系统都不要建了,毫无意义。

在银行业务系统大集中之后,发展地日趋完善地状况下,管理信息系统地发展,势必是未来的重中之重,同作为银行科技部门人员,我的这种说法没有错吧?尽管目前状况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的业务部门,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长远来看,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应用的单一性,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进行构建也一样是大势所趋。

今天够用的系统,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业务部门的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后,
接下来的需求,会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给两个建议吧:

一、为了保持系统能够持续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请在构建系统的初级阶段,稍微具有点前瞻性,不管从业务角度还是技术角度。

二、了解业务,不单知道业务部门要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了解业务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wangyong 20060919

前瞻性可能就意味是十倍或者百倍的投入,并且对业务人员的水平要求上一个台阶.如果业务人员的水平上不去,那前瞻性的数据仓库也只是技术上的前瞻性,而不是整个的.就投资回报率来说,甲方也会考虑,到底值不值得去投入大量资源到这样一个系统?还是就用简单技术来满足现在需求?我偏向于后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把其他的东西(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引进来指导企业的决策.如果大家的基础都不扎实,再前瞻性的东西,可能客户也不会用.

li-zhenguo 20060920

to Liu Annie :

我所在单位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里管理信息方向排名前三的分行。在我们的科技部,开发过号称创造了50亿美圆价值的业绩管理系统,目前的个人和对公CRM,我相信也是国内同业中利用率最高的CRM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使我们的管理信息方向成为国内同业中最强的。你说的其实大致和我们想的以及正在做的差不多,我们是应该对未来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但是相关的问题有:

1,目前各种技术如雨后春笋,各家也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但是,没有任何一家的解决方案是没有漏洞的,包括IBM和Terrdata,很多的所谓产品解决方案,都是在收购了n家公司以后才实现的。即使我们有钱,也不会把钱交给他们。

2,作为一个银行的科技部门,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比专业的IT公司差不少,要引进一个新技术,需要评判开发人员的接受能力。

3,bi4fun说得没错,业务这个最关键的因素经常被忽略。我们的个人和对公CRM在技术上毫无特色,即使总行评奖我也不知道能写些什么,它们的成功点在于业务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银行的组织结构在不断变化,各部门的实力在不断调整,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是关键。不能采取休克疗法,完全不考虑业务需求,先把技术实力提高了再说。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