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联规则

  作者:姜玲
2007/4/28 9:53:13
本文关键字: ttnn 2006年08期

Qing 20060721

很久以前,研究数据挖掘的康师傅告诉一种应用,叫做交叉销售。它是用来向用户推荐目标业务的。背后的原理是,通过分析现有用户的业务使用组合,对于那些常常一同¬出现的业务,这就是一种规则。譬如有一对业务总是出现,只要有其中一种业务的,70%的可能会有另一种业务。就可以对那些只使用一种业务的推荐另一种业务,因为¬这个规则的缘故,照理来说,成功率是很高的。

听起来很酷,我想这应当就是关联规则呗,数据挖掘似乎就是靠它被渲染起来的。那个经典的啤酒尿布的故事,可不也就是如此,发现买啤酒的和买尿布的同时出现的几率¬很高。这种规则,通过人的大脑,还真的不容易分辨出来。

这不,眼前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份产品关联分析的结果,我要从中找出一些有意思的规则出来。这是我的第一次,虽然以前也跟人喷过关联规则,但自己从未解读过这种结果¬。
虽然名称叫做"产品关联分析",但看起来,更应该叫做"业务属性关联分析"。上面的例子当中是两项业务之间的关联,或者是购买物品之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订购xx业务",或者"购买啤酒"当作用户的属性,不过属性的含义太含糊。此处,我们的产品关联分析中,将年龄、性别、客户级别、主叫多(大于平均次数)等等。¬可以看出来,这种和"购买啤酒"的属性多少还是有些差别的,但差别在什么地方,还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在关联分析结果中,仍然用"业务"这个词来表示上面提到的"属性",将"年龄:19-26岁之间"作为一种业务多少有些奇怪。

既然是关联,就得考虑两种业务,业务一、业务二。据说这种叫做单维关联规则,还有一种多维关联规则。单维的关联规则表示为,如果A那么B;而多维的可以表示为,¬如果A并且B,那么C。明显,多维关联分析的复杂度要高一些。看来我们的建模人员选择了一种省事的做法。

每条关联规则,都有一些指标来衡量是否有效,或者成为"强度"吧。这里就是通过几个指标来衡量的。支持度、置信度和lift。

支持度是指使用两种业务(或称具有两种属性,下面也都可以用"具有属性"一词代替"使用业务")的占总分析人数的比例。

置信度是指使用业务一,有同时使用业务二的,占使用业务一人数的比例。

lift,是指在业务一中使用业务二的比例,比在总分析人群中使用业务二的比例提升了多少倍。

可见如果lift值高,那么这个规则就真的是那么回事。如果A,那么B大多数情况是成立的。但也要考虑置信度阿,因为如果业务一和业务二关联性本身就是非常强,¬甚至是一种依赖关系的话,这个规则也就没什么意义。例如业务一为"使用GPRS",业务二为"使用手机报纸",置信度=1,这条规则当然也就没什么意义。那么是¬否置信度越小约好呢?好像也不是这样的,越小,说明业务一、二关联程度并不高。因此,恐怕这个置信度得取一个合适的区间。当然,这个区间范围是多少,我是没有谱¬的。另外还得考虑支持度,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业务的比例实在太小,那么这条规则能不能说明问题?即便后面lift能够达到10倍,甚至几十倍,恐怕也是因为基数小¬的原因。
 
将这几个指标的含义弄明白,接下来就是要将有意义的规则挑选出来。可摆在面前的关联数有几千条之多,让人头大。

Qing 20060724

上回书说到关联规则的解读中,几项指标的含义。

要知道几十种业务一和几十种业务二进行两两关联,会有多少种可能吗?应该用中学的"组合"来计算吧。具体公式是怎么回事已经遗忘,不过看看摆在面前的关联分析结¬果就知道这个量会多大了。

拖动滚动条,拖了很久,总共是八千多行,我的吗呀,怎么从中分辨出有意义的规则呢?
很自然地,我想到应该是过滤掉无意义的,可何谓无意义?要明确意义,就得明确目标。最后我们拿到这个结果是要用来指导营销的,对什么样的人推荐什么样的业务。那¬么就将业务一当作是"什么样的人"使用的业务,而业务二,就是要推荐的业务。

显然,如果是这样的,某些"属性"就不能作为业务二的。譬如年龄、性别、超常使用长途等属性,这些属性看起来是用户固有的,不是通过推荐而改变的。因此,显然可¬以将这些属性作为业务二的规则去掉。

为了区别,可以对每条规则增加一个标签,例如用"c1"表示刚才那种情况,表示业务二不适合推荐,去掉。这一步已经能够忽略很多的规则。接着再考虑还有哪些是可¬以忽略掉的。

作为业务一,是表示使用该业务或具备该属性的目标人群。可是否有些属性是强加给用户,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呢?例如有一种"手机邮箱"的业务,很多营销案中会将¬它捆绑进去,结果大部分用户都有这个属性。其实这种属性并不能表明用户的业务特性,应当去除。标记成"c2"吧。

第三步,再考虑lift值的情况。lift值是指在业务一中使用业务二的比例,比在总分析人群中使用业务二的比例提升了多少倍。如果lift<1,意味着这条规¬则没有作用,业务二和业务一的关联很弱,甚至不比平均水平高。不仅如此,我还狠了狠心,将lift<3的都忽略,认为这些规则都是不值一提的,标记成"c4"。

第四步,考虑confidence,它是指使用业务一,有同时使用业务二的,占使用业务一人数的比例。其实可以如果业务一、业务二对调一下,lift是不变的,¬而confidence不同。如果confidence=1,表示业务一完全依赖业务二,没有必要去根据业务一去推荐业务二。因此,可以设定一个confide¬nce的最高阀值,也是一狠心下,设定为0.6。要注意,上面将lift<3和confidence<6都是一种主观的行为,没什么根据。

至于是否要为confidence设定一个最小阀值,我不知道该不该设,但此时,有效的关联规则似乎已经很少了,达到可以阅读的情况,于是便住手。将剩下的规则¬都看成有意义的。

不过最好还得分得再细一些,我想。

对于每种待推荐的业务,应该优先考虑再哪些目标人群呢?

对于某种目标人群,应该优先考虑推荐什么业务呢?

这简单,第一种情况。按照业务二升序、lift降序排序,将每个业务二的规则,标记出前三名和前三名之外。例如"p0"表示前三名,"p1"表示之外的。同样,¬第二种情况,按照业务一升序、lift降序排列,标记前三名和前三名之外。因为前面已经有"p0"/"p1"的标签,因此对于前三的,在原有标签后面加上"p2¬",三名之外的,加上"p3"。如此,就会有四种组合的标签。

如果要查看最优先考虑的规则,就看"p0p2"的标签好了,此时已经非常少,一屏一目了然。

似乎是次不赖的解读,完美的第一次,我很得意地看着这份结果,有些沾沾自喜。

Qing 20060725

上回书说到面对几千条的规则,如何层层过滤,抓住重点。

不过是自以为抓住重点了。但只要和产品关联分析最终目标一联系,就发现,上回的方法有些不实用。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没有驻牙,是要推荐业务。可经过一番过滤¬,将自认为没有意义的规则去掉,有些业务自然也就看不到。

在拿着这份结果跟人讨论的时候,无法用标签字段仅仅显示"p?p?"的规则,这只是一小部分。别人还是要针对每种业务二,看那些业务一跟其关联程度大。
可能一开始我就走错了路。

抓住重点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既然是推荐某种业务,那就将他们作为业务二的规则挑选出来,这样岂不是更能抓住重点?只是因为一开始并不知道用户最关注的是哪些业务¬,因此做了泛泛的过滤。特别是在对confidence和lift的过滤中。
上午在客户处交流这份关联分析结果。

预先设定的那个标签字段几乎没有用上。倒是有位女士提出对这个字段的疑问,也不想过多解释,只是说标明了规则的强弱。最后还是取了大约三四种业务二,一一地分析¬每条规则。

没有办法去给confidence或lift定义一个阀值,以区别强规则和弱规则。因为,有很多属性之间的是相似的,统计口径可能也是相差无几,譬如"使用wa¬p"和"使用wap娱乐",这两者有一种隶属关系。最后和业务二关联的lift很高,但显然,只需要取一个就作为选择目标用户的条件就可以了。但很多这样的有些¬重复的属性会导致理解起来困难。
 
我想,在设计关联分析的输入变量时,是需要考虑一下变量之间的明显关系,例如是否有依赖关系,甚至是否表示同一个业务含义。

曾有个想法——对于业务一、业务二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的,但数据反应出来的却关联很大,这种规则才是最有意义的。对于那种不用数据看就知道存在依赖关系的关联,¬没有必要用数据挖掘来做。因此,上回将confidence值太高的去掉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明显表现了一种依赖关系。经典案例中,啤酒和尿布看起来实在是关联¬不大,可这种规则才是吸引人的。

经过和客户的讨论,上回自认为不错的方法实在不是个好点子。关联规则的解读不能只从数据结果看,必须得结合业务经验来阅读(不过这听起来像是废话)。

BI-season’s life 20060802

联规则的解读不能只从数据结果看,必须得结合业务经验来阅读.(虽然是大的废话,但是这点我比较赞同.)我研究FP-growth算法做关联规则挖掘,后来试用¬sqlserver
2005,当支持度置信度设置较低的时候,生成的关联规则那个多啊,后来提高了这两个变量的值,靠,挖掘出来的规则我都看不懂.慢慢研究发现,原来由于对业务理¬解的不够,在做ETL的时候,没有删除重复数据.那个郁闷啊.

现在看来,大多数的关联规则挖掘都要牵扯到多维多层的概念,怎么做?如何定义维度,层次?都要跟业务结合的比较紧密.还有,就是增量更新后的关联规则挖掘问题(¬这是个技术问题,不知道现在哪个工具支持关联规则增量更新这个功能,庆兄知否?),都不容易.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