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向营销型专题的分析模式刘庆 有一种专题分析系统,它的特点是定位出目标客户群,采取特定的营销手段,初步形成了闭环反馈的流程。一般来说,由挖掘模型的支撑得到目标客户的名单,对这些名单分而治之之后,营销信息还需要反馈到专题系统进行模型、营销活动执行的评估。 本文主要谈谈此类专题作需求分析时候的模式,撇开细节的挖掘模型不谈,那是设计层面的东西,可以将它看作一个黑盒,输入一堆基础数据,输出目标客户名单。这一段如此表述,其通用性是很高的,对于不同城市,可能最终模型上有差异,但都是如此的输入输出。在名单输出之后,根据名单作营销,这是变化非常大的,有的城市可能使用自动的名单分配,有的可能是手动,有的利用现有的某个支撑系统,有的可能需要重新开发一个外挂系统。可以将这两者称为"分析模型"和"营销流程"两部分。 再简要重复一下,"分析模型"输出名单给"营销流程","营销流程"输出执行活动反馈信息给"分析模型"。 那么在作需求分析时,通常要在哪些方面是重点把住的呢?可以说这是一种"分析模式"吧。 "目标、角色、策略、评估" 首先是目标,这个专题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常,目标需要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值达到某个特定值来表示。例如"至某年某月,离网率小于3%"。这也是衡量系统成败的标准,或许的营销活动都是针对这个目标的。如果是没有量化的衡量方法,可以说,这个专题已经存在很大隐患了。例如这样一个目标"让客户价值提高一个档次"。 当然,影响此类目标不光是技术原因,还有营销活动甚至是大局面的原因,技术原因要在"分析模型"中搜寻,而营销原因,恐怕要在"营销流程"中搜寻,所以面对总体的目标,必须得有评估模型和营销活动的方法。 第二个,角色,一般是指与系统边界之外与系统交互的人、物、系统。这里即是指参与专题所支持整个过程中,包括建模、营销过程的部门、人员,以及外部系统。从一般意义上,大致可以将分成数据源系统、营销支撑系统、建模人员、营销设计人员、营销执行人员几类。但对于不同客户,其对应到组织结构中是不大相同的,例如营销设计可能是市场部的职责,有的可能变成信息部的职责。究竟属于那个部门,也是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确定下来的。 对于具体的执行层面的角色,还得计算其数量,并且评估其可以承受的营销活动量,这会决定目标客户名单的数量。 第三个策略,其实在整个专题中,营销策略的制定工作量比重很大,只是他并非由系统设计者主导,多半由客户市场人员主导(除非是专门的咨询项目)。 在策略制定之前,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分群,哪些是高价值的,哪些通话行为有明显特征的。这种分群可以通过业务经验,当然也可以通过聚类的挖掘方法了。其目的还是为了支持后续的营销流程。 这个策略的本身设计就可以单独拿出来说的,从目标客户的分群,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将用用什么样的营销方案对待,谁来执行,执行的具体步骤等,都要在策略设计中实现。可以用策略图来表示,类似决策树的模样。针对每种类型的客户,考虑其属性,例如是否消费超过200等条件判断,最终落实到推荐的具体营销方案。例如对于低价值客户,可以用短信的方式群发促销信息,对于高价值客户,可以由客户经理一对一营销,甚至上门服务。 通过策略的制定,客户的类型、参与策略判断的属性,都需要体现在目标客户名单中,也就是说策略制定决定了客户名单的内容。 第四个评估,是要有方法衡量模型、营销活动的完成目标的效果。因此必须在执行营销活动之后将执行情况返回给模型。通常,评估也是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现的,例如对于活动来说,如果是电话营销,可以有响应率、应答率来评估基本的通话情况,用成功率来衡量目标客户接受营销方案的比例等。 要得到这类评估信息,显然必须要将营销活动执行结果反馈至模型,对多少客户进行营销,多少失败了,多少成功了,多少根本就联系不上。 当然执行反馈信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评估者的角度,评估者希望得到评估指标,希望能够有多多的反馈信息得到。也可以从执行者的角度,会有哪些反馈信息,执行人员能够承受填写反馈的工作量来精简反馈的内容。这似乎是对立的两个角度,一个希望反馈多,一个希望少填反馈,需要平衡。 此四点,窃以为是定向营销型专题的分析模式。当然,所谓"模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060330 目标、角色、策略、评估。
责编:姜玲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热门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