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需求、分析模型之我见

  作者:姜玲
2007/4/2 9:09:33
本文关键字: ttnn 2006年03期

BI4Fun
20060303

一提到BI系统,就自然有几个所谓的代名词出现: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企业业绩管理系统等等,其实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商业智能(BI)并不是一回事情,不是一个含义,如果你真希望发现他们的差别,你可以使用Googel去搜索一下。

跟用户简单的需求调研后就开始什么ETL设计,模型设计,安全设计,WEB设计啊等等,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需求,虽然大家都知道需求的重要,但往往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搞需求,他们需要得到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他们需要的结果。

把涉及到的业务系统数据结构一分析,把几个表,几个数据源ETL过来,用国外或者国内的产品一用,分析模型就建好了,多维报表,OLAP分析就搞完,然后得到用户的话: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我们的技术不行,还是我们BI工具用的不行,还是我们的WEB不够漂亮,也许是,但更多的不是。

我认为:BI开发中真正能设计好分析模型的人太少了。分析模型是业务和技术的结合,是需要多业务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对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对用户的数据质量有较客观的评估。

举个小例:做客户价值分析,简单的做法就是

客户收益=客户收入/客户成本。

通过这个值的情况将用户分为了几类,群分用户。(一般的做法)

但是这个是用户需要的吗,还需要BI来做吗?

如果我们把模型建立的规则变一下:

客户收益=客户收入+客户潜在收入/客户成本+员工成本+其他成本;

当然这里的 “ 客户潜在收入、其他成本” 都需要跟有经验的用户充分地交流,从用户那里或者客户价值可能会包含的内容,哪些内容在这个企业或者行业影响用户的价值,哪些是这个企业的成本,在用户投入上企业到底看中什么成本等等?只有充分得到实际的情况、确切的需求,加上正确的分析模型设计,才能给用户最好的分析结果。

好的分析模型是符合企业的分析需求、适合实际的情况、适合这个行业的特点。

如果需求和模型都没有做的不好,根本就不要做什么结果展现,那样等待的结果就是用户的一个字:改!!!

(这里并不是说ETL等等其他不重要,只是想说需求和分析模型有可能看着一个忽略或者弱势的地方。)

做IT很辛苦,做BI更辛苦,大家辛苦了。做BI少点忽悠,多点联系实际,多侧重点应用,可能好些。

个人之见,渺小,偏颇之处见谅,指正。


Innovate
20060304

其实我觉得刚刚相反,是现在的公司都注重需求和分析模型,而不注重仓库的建设,也许他们是没有实力建设好,也没实力对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把自己当成一个纯软件公司。所以楼主说的情况是,需求、分析没做好,仓库更是建设不好那种,这种公司最好消失,免得把市场打乱了。

有实力的公司,不说像国外大公司那样,从架构师、建模师、业务分析师、软件开发和测试设计师、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系统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团队领导、项目经理分得那么细,至少得需要有精通业务和业务需求的人去专门挖掘客户的需求,得有精通设计的人专门去设计架构和建模,得有精通开发的人去设计和领导ETL,前端开发等,如果基本的专才都没有,都靠一个人去完成,试想一个人有多大能耐?能全部精通?如果谁是全才,他能挖掘绝大部分客户需求,自己设计好,领导别人开发,面面具到?我想没有这样的牛人,国外没有,国内也不会有。

所以楼主说的这些本来就是中国很畸形的东西,如果中小公司还这么干,刚才早点退出这个领域算了。因为一个业务需求专才,是对某个行业甚至该行业的某些领域有足够的研究,市场趋势、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最关心的什么问题这些都会有足够深的发现,这样专才就不会不了解客户的基本和潜在需求,而是帮助客户发现商机、解决问题。然后这些东西,需要交给架构师/建模师/前端设计师,最后是实施和开发,他们根据实际需求对设计进行一定的整理和修改,各个方面只需要的是接口,而不是一个人包办所有事情。

当然,在精通某些部分后,可以对其他部分进行了解,逐步成为顾问,既能帮助公司拿下单子,又能帮助客户打消顾虑,全力配合做好项目,这可能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但是真正的顾问也不是样样知道,样样稀松,不然没法搞定客户。

BI4Fun
20060305

其实BI市场就是个不规则的市场,我希望能在最近两年这个市场能重新洗一次牌,把“需求、分析没做好,仓库更是建设不好”那种公司淘汰掉。

现在还存在前两年的情况:拿着个BI工具就敢到用户面前说我们是做BI。而且搞不好这样的单还真能拿下,最后出现的效果是用户对BI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有实力的公司也未必能使得他们对再次建设BI系统充满信心。

有实力的公司有架构师、建模师、业务分析师、软件开发和测试设计师、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系统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团队领导、项¬目经理,这样Team的公司,至少我还没发现。在国内,也许这样的团队不是一个公司组成的,是多个公司组成的,诸如移动,联通、电信的建设团队等等,其他基本公司的人员配置还是楼上所说的“畸形”,一个BI开发人员有可能是建模、前端设计师,以及其他。往往都做好几部分的工作。

如果楼主只做专门的工作,恭喜您。

不论做几部分工作还是做专门的工作,希望能收获自己想得到的效果。

刘庆
20060306

能够专心作一件事情是幸福的,在国内软件行业发展的这个阶段,恐怕这只是一种梦想,不过这个梦想似乎正在走进现实。
 
从各个角度来看看专心作一件事情是多么痛苦吧。譬如来作需求分析,第一次,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先例可供参考,很多要靠自己琢磨。当你兴致勃勃地想将需求分析,去专注于客户的业务的时候,老板发话了。这个项目要在多长时间里面上线,希望在两周之内形成需求分析书。在你还没有太大把握之前,还不敢对老板说不,"如果没有一两个月的需求分析,这个项目必定失败",于是妥协。在两周之后,按时完成了需求分析,其实对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不甚清晰,但时间有限,先就这么着。
 
做完需求,接下来不能闲着,正好架构设计也缺人,去将业务模型建一建,于是转到业务模型上。模型完了,还有"一体儿"呢,也接着弄吧。
 
如此,第一次的需求分析师之旅就走远了,等到第二个项目,你还是想作需求分析,于是重头拾起,和客户沟通业务,然而已经生疏。但总算有了经验,并且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能够敢于和老板说"不",会讨价还价了,"两周不行,起码要一月"。
 
如果你是一位程序员,当你被迫加班,被迫重复修改以前的程序时,心里恐怕在不断地咒怨着,"那个鸟人,设计的啥玩意儿,早不想好,那个项目经理,也不排好计划,就知道让我加班改程序"。作为程序员,也想成为设计师,也想去作项目经理,这不是难事,只需要老板的任命而已,可能他正在为缺项目经理的事情发愁呢。
 
当然,这是国内很多小公司的情况,如果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畸形,我严重反对,这只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必定有的。这些公司是否仍然能够如此干下去,这得看市场情况,毕竟如此用人的直接成本显然要低很多。你看看,一人多用和大公司的一人专用相比,他们的项目成果是否有天壤之别呢?没有,都还是一样的不顶事。因此,作为软件企业,不会因为个人的事业发展问题而提高自己的成本,仍然是一人多用。只有当市场上明显证明一人多用的实际成本要高于一人专用,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并且这些企业还会冠上企业文化的名字,美其名曰,"规划员工的职业方向"。


Innovate
20060307

我觉得“一人多用和大公司的一人专用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分那么细,但是基本的职责要分开,比如业务专家、架构、建模师、ETL开发,前端开发等。如果看不出多少区别的话,可能是因为国外大公司还没有真正参与到DW/BI项目中去,所谓的NCR,IBM,ORACLE,MS给客户的方案,仅仅是他们的产品结合某部分的局部方案而已,目前还没听说过哪家大公司自己完成所有咨询、设计、开发、测试全部过程的,都是找国内厂商合作而已,他们不敢这样做是成本考虑,国内项目不规范,客户不愿意出更多钱,也就只能这样了。

BI4Fun
20060308

说的很好,任何事情都有个阶段,BI市场的形成以及市场的成熟总是有个过程,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最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基本适合现在的市场需要,这就是当前的游戏规则,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分工的专注,以及成功案例的出现,会有比较适当的新规则。

Justforit
20060320

关于DW与BI,首先必须明确两者的区分和概念。DW只是一个企业数据的集成,或者说是一个统一的企业视图,它能还原历史,同时能够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扩展,变化。而BI是应用,具体根据不同层次,如报表/OLAP/DATA MINING/仿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BI与DW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有时把两者混为一谈,我觉得有从其他一些角度进行考虑。市场的异常竞争激烈,必然导致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生产化运做,在此时,企业的核心是客户而不是产品。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必然要求对客户能够进行统一分析,而原有的业务系统分散,以及业务系统针对OLTP应用而设计,必然产生对有一个统一客户视图的数据分析平台的要求,即DW。而此时的BI,是紧跟着构筑在此DW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BI与DW是紧密联系的,BI是DW能够展现的亮点,而针对企业的决策者,市场人员来说,DW某种意义上是黑盒,BI是他们所能感受到ROI的地方,对他们而言,DW即BI,或者DW是BI的一个过程。

最后,可能需要说明的是,BI并不是非以DW为前提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好的DW,那去做BI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姜玲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