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BI”BI是一个管理型项目,是可以使企业战略变为可执行、可量化的工具,但又是主要依靠IT技术为实现手段的信息系统。BI使得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工作面向企业战略高度地统一;BI使业务系统(流程,数据范示)面向 本文关键字: 实战商业智能 作者:朱晓龙—索问咨询CEO 扑朔迷离的BI 前一段时间,和几个从事IT工作的朋友聚会,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t-BI),都认为国内的企业经过了多年的ERP业务数据的积累后,有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的强烈需求。这时候一个一直在倾听的朋友忽然问:“你们说的这么热闹,到底什么是BI?”。大家一看还有连BI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主,开玩笑说:“看来‘必爱(BI)’还得扫盲呀!”。 玩笑归玩笑,真要说清楚BI是什么,还真不是容易事,下面是我这些朋友的分别解释: 朋友A说:“BI就是应用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实现报表、多维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一种技术。” 大家口若悬河的解释一番之后,那位一直在接受“学习”的老兄来了一句:“你们说了这么半天,我还是不明白BI是干什么的!”是呀,我这位朋友是从事IT工作的,多少还是对BI有所了解的,连他都有这样的疑问,更何况非专业人士了! 其实这偶然的一幕正是BI应用目前的现状。尽管BI风风火火好几年了,可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商业智能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 Group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将商业智能定义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的技术及其应用。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对BI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例如: Gartner
Group认为: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
还有很多BI厂商都有自己的定义,例如: SAS认为:商业智能是关于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正在发生的智能或知识。
可见,BI的定义真是“百花齐放”,给了人们更大发挥空间的时候,也往往给人们带来了迷惑:到底什么是BI的本质,BI到底是做什么的? BI庐山真面目 “乱花渐欲迷人眼”,要探寻BI的庐山真面目,首先来分析上面几位朋友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类型:
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视角来定义BI。上面的不管是“技术论”、“简单论”、“理想论”还是其他的定义,都不能很好的解释BI是什么,都智能概括BI应用的一个方面。 凭借多年的IT 应用管理的经验,我也希望对BI的定义诠释一下,如果要认清BI的本质,就是要明晰BI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是为什么服务的?然后是如何实现?依据这样的思路,我认为针对国内企业管理的应用层面给出BI的定义为: BI是一个管理型项目,是可以使企业战略变为可执行、可量化的工具,但又是主要依靠IT技术为实现手段的信息系统。BI使得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工作面向企业战略高度地统一; BI使业务系统(流程,数据范示)面向企业决策分析进行调整; BI使得企业的决策、考核、分析有机地结合和量化。 BI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BI不单纯是技术项目,更多是管理项目,是使“使企业战略变为可执行、可量化”的工具,而不是像ERP等系统对业务的电子化复制。 实践之树常青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一个理念的正确与否是要通过实践来得到检验的。带着这样的信念,国内的咨询公司其实应该针对国内企业的真正的切实需求来为企业的“大脑”实现他们希望的“企业商务智能”。 在BI的项目中,首先要和客户的高层领导进行沟通,理解企业在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在企业里建立一套从公司到部门、再到关键岗位的、清晰定义的量化绩效指标,确保各组织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对BI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数据仓库(DW),通过ETL抽取ERP等系统中的数据,通过前端展现工具实现动态报表、OLAP分析等应用。其实成功的BI项目应该可以利用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理念,使企业的BI系统成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执行系统,使企业对IT系统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这也是我所理解的BI的核心所在。 本文由作者向AMT授权独家发布 责编:朱晓龙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
相关文章 热门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