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智能的简史(王茁)——《三位一体的商务智能》独家连载

  作者:王茁
2004/8/20 15:05:02
1985年:美国宝洁公司设计并开始利用类似商务智能的信息体系;1989年:美国加特纳公司的分析师霍华德•德莱斯纳(Howard Dresner)首次创造了“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一名词;

本文关键字: 学习培训

商务智能的发展经历过以下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 1951年:美国的Univac大型计算机(见图1.2)利用磁带和打孔卡来储存数据(该计算机在1952年被用于预测美国总统选举);


图1.2  Univac大型计算机

  • 1956年:IBM在其Model 305 RAMAC 中引进第一个磁硬盘驱动器;
  • 1961年:美国奇异公司的查尔斯?巴克曼(Charles Bachman)开发了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DS;
  • 1968年:IBM在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中向IMS提供梯级型的数据库;
  • 1969年:埃德加?考德(Edgar F. "Ted" Codd)发明了关系型数据库;
  • 1973年:由约翰?卡利纳恩领导的美国卡利纳恩公司设计出针对IBM大型机的网络模型数据库;
  • 1976年:美国的Honeywell 公司研制出Multics 关系数据店,这是第一个商业性的关系数据库;
  • 1979年:美国的Oracle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业性的结构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
  • 1983年:美国IBM公司推出DB2结构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
  • 1985年:美国宝洁公司设计并开始利用类似商务智能的信息体系;
  • 1989年:美国加特纳公司的分析师霍华德?德莱斯纳(Howard Dresner)首次创造了“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一名词;
  • 1991:世界数据仓库之父比尔?恩门出版了《建立数据仓库》一书;
  • 1993年:发明了关系数据库的美国人埃德加?考德等发表了一篇名为“为分析用户提供OLAP(在线分析处理)”的论文,文章指出了多维概念模型的重要性,为企业的数据收集、管理、处理和表达提供一种多维的解决方案,以便进行分析和管理;
  • 1996年:美国的加特纳公司提出了信息民主的概念,认为普遍享用的商务智能是“使企业在竞争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正确的商务决策是以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为基础的,而不是靠直觉。数据分析、报告及查询工具可帮助企业用户成功穿越数据海洋,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综合信息。”
  • 1997年:IDC公司提出了分析型应用软件(Analytical Applications)的概念,分析型CRM等概念随之而出。

2001年第6期的《软件世界》刊登过一篇介绍商务智能发展轨迹的文章——追寻商务智能的发展轨迹,对商务智能的众多前身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于想了解商务智能历史的读者来说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追寻商务智能的发展轨迹

商务智能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演变过程,而且仍处在发展之中,它经历了事务处理系统(TPS),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EI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阶段,最终演变成今天的企业商务智能。

事务处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首要进行的任务之一。事务处理系统向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商务智能系统提供了所要的基础数据,是其基础。

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有选择地向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提供关于业务状况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EIS根据预先定义的查询以报表或图表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商业活动情况的相关数据。EIS应用程序的用途和所使用的数据格式都是由软件开发者事先确定,主要面向管理和执行人员。通常提供的信息包括一定时期内的总销售额、每种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EIS虽然能提供关于商业活动情况的一些信息,但要对商业活动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就要借助于另一些分析工具或由专业人员来实现。

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为面向所有管理人员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应用范围比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更为广泛。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了解日常业务,并进行高效的控制、组织、计划。

决策支持系统比管理信息系统更为灵活,它允许决策者查询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的任何问题,甚至储存于不同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的数据库中的有关数据,并以多样化的格式提交给决策者,其他信息系统,如MIS,则主要输出固定的格式;支持深入分析,能回答EISMIS系统不能解答的许多问题;支持最优化的、满意性的和启发式的方法。通过支持多种决策方法,给决策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随着因特网出现,在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发展商务智能成为必然,因为在统一平台上,企业能对组织内外的人员方便地发送信息,包括员工、供货商、合作伙伴、客户,而且,随着基于因特网的各种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将收集越来越多的关于客户、产品及销售情况在内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未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拓展,企业的数据来源也近乎爆炸式地增长,企业好像是坐在数据金矿上,迫切需要一种工具挖掘出这些数据金矿以创造更高价值。

在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商务智能能够向用户提供更为复杂的商业信息,可以更为方便地定制各种报表和图表的格式,能够向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多维信息,使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利用率大为提高。例如:当用户想了解销售情况时,可以得到按产品、产品/地区、产品/地区/客户分类的网上销售和正常柜台销售的各种样式的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企业决策时需要了解的各种问题,并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制定和做出决策。

商务智能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包括数据采集、转换和加载(ETL),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和商业模型等,所以人们常常从数据库的角度看待商务智能。

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各种系统可以通过公共数据库连接成为一体从而使各个层次的用户都可以从中受益,从对计算机技术一无所知的商业用户到成熟的大型企业。而且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原有系统的功能日益增强,许多低级系统也开始具有高级系统的功能,在许多企业中,TPS已被扩展为提供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又进一步演化为DSS,而且越来越多地具有商务智能的特色。所以,商务智能在当今的电子商务中应用将会愈加广泛。

资料来源:《软件世界》2001年第6期(http://www.swm.com.cn/rj/2001-6/6.htm

本文摘自王茁专著《三位一体的商务智能》
本文内容属于第一章《商务智能概述:透视商务历史、现时与未来的慧眼》的第四节
由作者向AMT提供

责编:王茁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王茁 专栏

rss订阅
市场与商务战略专家, 目前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管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和信息系统的副总经理职务。曾任上海家化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经理、美国GARTNER公司咨询师和美国MDY高级技术公司市场主管。既有包装消费品行业的经验又有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既有客户方面的经验又有代理公司方面的经验,既有中国市场的经验又美国市场的经验。曾为IBM、惠普、康柏和微软等美国一流的信息技术企业提供CRM、SCM和E-BUSINESS等领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咨询服务。曾在GARTNER公司网站和出版物上发表多篇研究报告;在《南风窗》上发表多篇论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专栏文章(其中“企业要长‘千里眼’--商务智能体系的建立”一文是中国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关于商务智能的开山之作);是《南风窗·新营销》杂志的特约撰稿人。1991 获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新闻学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圣约翰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